智能家電標準出臺 商家開始尋找新商機

近日,工信部正式印發《輕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明確提出將在家用電器行業推進智能製造,加快智能製造軟硬件産品應用與産業化。而中國家電研究院發布了國內首個智能空調的《房間空氣調節器智能指數認證》的實時規則和技術規範,這也是我國首個關于智能家電的標準。
互聯網普及 成家電新風口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給各個行業都帶來了很大的機遇,家電行業也不例外。海爾、格力、美的、長虹等家電企業便是很好的印證。他們基于家電全面智能化基礎上的“萬物互聯”,研發了能實現各個智能家電之間的互聯互通互控産品和數據連接。
在海爾、TCL、美的、格力、長虹等企業拉開一個“萬物互聯”智能家居物聯網時代大幕,推出智能電視、智能空調、智能洗衣機等産品的同時,阿裏5月在網絡上進行“淨網運動”,將主要涉及電熱水器、電飯煲、電熱火鍋等産品的半球、榮事達、三角牌、居優樂、伊德萊克、喬邦、新榜樣和厨爾被“清退”。隨後經典櫻花空調,KOKHNKA、SONBOY和BAISENSE品牌電視,以及YOKO洗衣機、OPAICN熱水器全部下架,且不允許再次上綫。
智能新模式 從被動到主動
之前的智能家居概念更多强調聯網、連接,缺乏一個物聯網的“大腦”,需要人工操控,無法真正解决用戶的需求。隨著各項政策的出臺,人工智能化家電産品,不僅能更好更快速的發展,也能在相關規範之內“審核”自身,更好地爲用戶服務。
一些細心的商家已經發現,操控電視已從物理按鈕轉變到現在的使用遙控器操控,但機頂盒上搭載搜索技術使用起來還是稍有麻煩。未來的智能電視交互界面應該是用戶可以隨意和它對話。
面對當前市場上已打開的智能化風口,考驗的是商家從硬件到生態圈的變革型挑戰。而我們也看到了不少商家的積極應對政策。例如,在前不久的2017年智慧空氣生態會議上美的主打的空調産品,計劃通過實現全綫變頻産品的智能化升級和補充類小産品讓室內空氣更加智慧,幷與主流的阿裏雲、小米雲、京東雲、樂視雲、華爲等雲平臺,實現技術合作與互聯互通。此外,長虹的人工智能電視在音視頻、教育、新聞等方面實現在人機距離30米以內可實現了自然語音交互,語音識別率達到97%。
人工智能兼具 還需新思路
智能最典型的表現應該是人工智能。也就是說,機器能够自我進化、自我學習,這樣數據能够産生更大的作用,機器未來連接的服務,也會變得更加人性化。對此,各項新規定的出臺,也將對智能化産品質量和功能都有更加嚴格的監控。
爲了在規範內出臺更好的産品,商家也幷未放弃硬件的質量監督和把控。先是海爾洗衣機就實施“硬件免費”,幷在隨後的5月于冰箱産品上實施“硬件免費”;隨後,樂視超級電視也公布了硬件免費的生態戰役,以此搶占市場份額。“硬件免費受到行業關注,其實幷不是一種市場營銷手段,更重要的是傳統企業與互聯網企業的商業模式對壘。” 長虹總經理石雷表示,電視類産品的內容和服務,也是産品以及商業模式較量的關鍵。
業內人士表示,智能化硬件真正是要幫助用戶解决問題,給用戶帶來更舒適、智能的生活體驗,也就是用戶需要哪些功能,商家來幫用戶做這些事情。希望國內各家電廠家能抓住智能家電規定出臺的新機會,展開持續研發,在行業內有所引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