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製造在踐行環境責任的同時,也逐步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這池「春水」正在迅速變暖。為促進工業綠色發展,工信部日前發佈《工業綠色發展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到2020年,綠色發展理念要貫穿工業全領域全過程,工業綠色發展推進機制基本形成。為實現上述目標,《規劃》明確大力推進能效提升、實行清潔生產、削減溫室氣體排放等十大主要任務。
![](common/upload/2016/8/1/11151rm.png)
作為對能源、環境影響重大的製造業之一,汽車業在《規劃》中被多次提及。儘管已在積極開發節能產品和建設綠色工廠,但面對日益嚴峻的能源、環境形勢,汽車業還需把綠色製造作為一項系統工程,為全產業鏈注入更多綠色。
■全週期實施綠色製造
政策和市場刺激下,汽車企業在產品環保方面積極佈局。對應《規劃》提出的調整產品結構,車企推出小型化、輕量化節能車的同時,也在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
不過正如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下稱「中汽中心」)數據資源中心主任鄭繼虎所說:「汽車業節能減排是系統化、流程化工程,產品之外,車企還應注重從技術、工藝設備、企業戰略、能源管理等多方面實現汽車的綠色製造。」
不斷突破的綠色科技如CAE模擬仿真、車身輕量化、先進動力及工藝設備改進技術,可謂汽車綠色化的堅實支撐。據介紹,通過開展輕量化設計,長安某車型整車減重99kg,可使其油耗從6.5L/100km降至6.1L/100km。中汽中心數據資源中心汽車綠色發展研究領域專家趙明楠還告訴《中國汽車報》記者:「CAE模擬仿真技術可模擬優化各有關設計因素,使產品及其製造過程對環境的總體影響和資源消耗減到最小。」對此,《規劃》也強調推進技術節能和提升科技支撐力。
車企新建或在建的工廠也融入濃濃「綠意」,如一汽-大眾成都工廠、廣汽傳祺番禺工廠。其中前者塗裝車間採用干式漆霧分離技術,可節水90%。「但總體而言,國內採用新裝備、新工藝的汽車工廠數量比例仍佔少數,車企間節能減排水平也相差較大。」鄭繼虎表示,「企業還需持續改進工藝設備,並注意提升產能利用率,優化產能結構。」
對於《規劃》提出的綠色管理,趙明楠建議,車企可借鑒跨國車企的做法,在汽車全生命週期生態評價中,強化車輛開發負責人的環保管理職能,或掌握CO2總排放量下由各部門分別制定減排措施和減排目標。「企業還應積極利用『互聯網 』整合傳統生產鏈條,實施綠色製造全覆蓋。」
■上下游協作創建綠色供應鏈
《規劃》提出,要以汽車、電子電器、通信等行業的龍頭企業為依托,帶動上游零部件或元器件供應商和下游回收處理企業踐行綠色生產。
目前我國汽車零部件已普遍按照國家標準要求實現了有害物質替代和減量化,部分高風險零部件已完全不含有害物質。據中國齒輪產業聯盟秘書長李盛其介紹,汽車零部件企業也在著力研發、應用節能環保技術,如僅需少量加工或不再加工的近淨成形技術、減重的傳動軸空心化工藝等。「行業也在鼓勵零部件企業從全生命週期角度再認識精益製造。」李盛其說。
但國內汽車零部件的綠色製造仍相對薄弱,還需大力推進低碳節能措施,並通過車企的綠色採購加強對供應商的引導。鄭繼虎表示:「車企在根據質量、價格、服務為主要評價指標選擇供應商時,還要考慮環保因素。」
在汽車產品回收利用環節,我國汽車市場的日漸成熟和國家對循環經濟的扶持,雖利好機動車回收拆解行業的發展,但回收規模小、技術落後、二次污染嚴重等問題依然突出。中汽中心數據資源中心回收利用部部長徐樹傑指出:「我國正規的回收拆解企業有600餘家,其中60%的企業年拆解回收量在1000輛以下。且很多企業的暴力拆解方式使可再製造的零部件不能被二次利用,造成資源浪費,亟待進一步規範。」
![](common/upload/2016/8/1/111821XS.jpg)
受制於原料短缺和消費者認知度不足等因素,我國汽車再製造行業發展緩慢。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邢敏認為,當務之急,國家應放開《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中對發動機、變速器等五大總成再製造的限制。徐樹傑則建議,汽車再製造業可通過與保險行業合作等方式,拓展舊件來源及再製造部件的供應渠道。
■綠色標準與管理規範先行
嚴控能耗、碳排放,《規劃》要求綠色標準與管理規範先行。圍繞綠色製造,近年來相關部門不斷提高節能、節水、節地、節材指標及計量要求,並加快能耗、水耗、碳排放等標準修訂。具體到汽車業,我國油耗限值、排放標準和汽車有害物質等限量要求不斷加嚴,新能源汽車標準已漸成體系。
對此,李盛其提出:「相關部門要加強綠色標準的系統性管理,及時清查和淘汰一些落後標準。同時我國應積極參與並主導新能源、新材料等國際標準的制定,推動中國綠色標準國際化。」《規劃》還鼓勵企業制定嚴於國家和行業的企業標準。
評價機制方面,工信部正在加快推進綠色設計示範企業建設和綠色產品評價工作。據悉,目前工信部已先後發佈了兩批共90家綠色設計試點企業,其中包括長安、北汽等汽車企業。作為第三方機構,中汽中心創建了生態汽車評價自願性認證模式,以提升生態產品的價值和品牌影響力,促進綠色消費。
依托於區域比較優勢,《規劃》還提出進一步調整和優化工業佈局。鄭繼虎表示,依據地域特點分配生產資源,如京津冀地區政策響應速度快,可進行智能網聯汽車試點;利用中西部廉價勞動力建立汽車工廠,以促進區域汽車業綠色協調發展。
與此同時,針對我國綠色實踐起步較晚,《規劃》要求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合作。「在汽車生態評價方面,我們已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世界鋼協、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等國外機構建立了長期合作交流機制。」不過鄭繼虎同時強調,「我們不能直接照搬國外汽車綠色發展的運作模式,要立足自身實際情況,結合區域綠色發展特徵,做好長遠的汽車綠色發展規劃。」
此外,《規劃》還指出以創新體制機制、落實財稅政策、發展綠色金融等支持工業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