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纵横信息技术研究院
 
首頁 | 研究分析 | 專題視野 | 中科視點 | 中國視點 | 區域視點 國際視點 | 英文視點| 國際法規 | 國內法規 | 數據中心 | 熱點下載 |  簡體切換
搜索:通過此功能可以快速搜索本站內容.
關鍵字
建築材料工業「十三五」科技發展規劃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研究分析 >> 产业分析 >> 裝飾建材 >> 建材
【文檔標題】: 建築材料工業「十三五」科技發展規劃
【搜關鍵字】:
【金牌服務】: 金牌貴賓如欲訂購該産業相關定制報告幷享受金牌服務請直接與我研究院聯繫
【聯繫電話】: 010-84675230
【公司傳真】: 010-84673367
【公司網址】: http://www.zkreport.org
【文檔介紹】
【時間:2016-7-7】

關於印發《建築材料工業「十三五」科技發展規劃》的通知

 

  聯合會各副會長單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建材協會、各專業協會:

  為貫徹落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和《中國製造2025》,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依靠科技創新驅動建材行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增強建材工業在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的基礎作用,實現《2030年中國建材工業「創新提升、超越引領」發展戰略》中到2020年的發展目標,中國建築材料聯合會組織制定了《建築材料工業「十三五」科技發展規劃》。

  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中國建築材料聯合會

 

 

 建築材料工業「十三五」科技發展規劃

 

  為貫徹落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和《中國製造2025》,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依靠科技創新驅動建材行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增強建材工業在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的基礎作用,實現《2030年中國建材工業「創新提升、超越引領」發展戰略》中2020年的發展目標,特制定建築材料工業「十三五」科技發展規劃。

 

  一、「十二五」建材工業科技發展成績與存在問題

  建材工業是支撐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的基礎原材料工業;是改善民生的基礎製品業;是支撐國防、航天航空以及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產業。「十二五」時期,建材行業依靠科技創新推動結構調整、節能減排和轉型升級,主要產業的技術裝備得到明顯提升,作為環境治理(改善)和生態修復材料的功能有所發揮,有力支撐和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特別是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取得了新突破,一些高端產品和新興產業有力支撐了國防、航天、航空、電子、通訊、信息等高科技領域的發展,對保障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保障國防建設和滿足人民生活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做出了重要貢獻。建材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大為提升。

  據不完全統計,「十二五」期間,部分建材骨幹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承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73」、「863」和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課題)總數達200餘項,獲得11.82億元國家科技經費支持;爭取到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以及地方政府支持的科技經費超過10億元,有力地促進了建材行業科技創新與產業提升。

  (一)「十二五」建材工業科技創新取得的主要成績

  1.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不斷完善

  「十二五」期間,行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步伐加快,國家有關部委批准建設了特種玻璃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水泥節能環保國家工程中心,認定了13個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和3個分中心。由建材聯合會與相關專業協會共同認定了4個行業重點實驗室、9個行業工程技術中心和2個企業技術創新中心。成立了中國碳纖維及複合材料產業發展聯盟、中國建築垃圾資源化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產業聯盟等一批有代表性的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科技創新聯盟。基本形成了基礎理論研究、新材料、工藝技術裝備、工程技術、生產技術、節能減排等比較完善的科技創新支撐體系。

  2.一批重大科技專項獲得國家支持

  「十二五」時期,建材行業「節能綠色建築材料開發與集成應用示範」等一批項目被列入材料領域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實施,獲得國家撥款9906萬元。「利用5000t/d水泥窯協同處置450t/d生活垃圾技術創新及產業化示範工程」等8個項目被國家發改委列入低碳技術創新及產業化示範工程項目實施,共獲得1.225億元國家財政支持。

  3.一些重大關鍵技術攻關成效明顯

  (1)材料低碳、綠色、高性能化的基礎理論研究取得進展。通過爭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973」項目的支持及建材行業科技創新計劃項目的組織推進,建築材料綠色製造、發展新型低環境負荷材料和高性能複合材料製品的基礎研究取得新進展,為促進建材工業的綠色轉型、技術升級和產品更新換代提供了理論指導。

  (2)「兩個二代」技術裝備創新研發全面推進。為推動建材傳統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使新型干法水泥和浮法玻璃在產品品種、功能、質量、資源能源利用效率、能耗與排放等方面邁向世界領先水平,中國建材聯合會組織推進了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和第二代中國浮法玻璃技術裝備的創新研發工作。經過三年多的持續努力,全行業累計自籌研發經費13.82億元,得到國家發改委、科技部支持的項目資金0.88億元,攻關聚焦新型干法水泥和浮法玻璃窯爐功能提升、燃料替代、節能減排以及生產過程數字化智能型控制與管理技術等13項關鍵共性技術及配套輔機與耐火材料,形成了「兩個二代」技術裝備研發主、輔配套,全面推進的格局。

  (3)高溫窯爐節能、環保和低碳化技術攻關結出碩果。通過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水泥窯爐粉塵及氮氧化物減排關鍵材料及應用技術開發》項目的組織實施,重點開發了水泥窯爐粉塵及氮氧化物減排所需的中低溫催化還原材料、高溫低成本脫硝材料、玻璃纖維覆膜濾料、玻璃纖維/聚酰亞胺復合濾料及玄武岩纖維濾料等關鍵材料,突破了水泥窯爐富氧和分級燃燒工藝技術並研發了相關裝備,實現了相關材料的工業化生產。項目成果已在多條生產線實際使用,有效突破了粉塵、SO2、NOx和CO2減排關鍵技術和材料的研發,為加快實現我國建材工業窯爐產業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轉化提供了技術支撐。

  (4)大型節能粉磨技術與裝備實現升級。重點開發了HFCG200大型輥壓機及粉磨系統節能技術、煤粉立式磨粉磨技術及裝備、HRM2800S礦渣立式磨裝備及技術、KGP新型水泥熟料輥式破碎機、水泥立式輥磨終粉磨、MLXSS360兩級行星立磨減速機等大型高效節能粉磨、無球化粉磨等先進節能粉磨技術與裝備,加快了現有礦物粉磨技術裝備的節能改造和技術升級。

  (5)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新材料技術研發亮點紛呈。開發的高性能半導體光催化材料制備與微結構調控技術,耐燒蝕複合材料用碳纖維多向預成型體結構設計、控制、制備、及應用技術,超薄信息顯示玻璃工業化制備關鍵技術,適用於高壓直流輸電系統工程化應用的特種光纖光纜及其關鍵器件的制備技術,多層內聯仿形機織物應用與自動化制備技術,太陽能多晶硅生產用氮化硅陶瓷絕緣復合組件制備技術,膜生物反應器用平板陶瓷膜技術,大規模集成電路產業用8英吋立式石英籠舟產業化制備技術,多光譜透過鋁酸鈣紅外玻璃成套制備技術及大尺寸整流罩典型應用技術等一批新技術,有效地提升了無機非金屬新材料、特種陶瓷材料、高端纖維增強複合材料等的研究開發水平,突破了相關關鍵材料制備和裝備技術瓶頸,為支撐節能環保、新能源、信息產業、新材料、國防軍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6)高性能綠色節能建材及其先進製造技術實現產業化。通過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節能綠色建築材料開發與集成應用示範》項目的組織實施和大型複合材料風電葉片的自主研發,開發了離線低輻射(Low-E)玻璃產業化關鍵技術、在線低輻射(Low-E)玻璃的低成本製造及多功能復合關鍵技術、真空玻璃規模化生產關鍵技術、節能門窗用耐候高性能塑料型材成套技術、保溫與結構一體化牆體及屋面材料製造關鍵技術、石膏復合膠凝材料和儲能材料技術,大型複合材料風電葉片產業化製造技術,取得了一系列產業化技術成果,建成多條示範生產線,產品得到推廣應用。我國大型複合材料風電葉片產業化製造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上述產業化成果,滿足了不斷提高的綠色節能建築和可再生能源開發的需要。

  (7)非金屬礦物材料開採及深加工技術不斷提升。開發了凹凸棒石棒晶束解離與表面功能化改性技術、非金屬礦物功能填料表面改性技術及成套裝備、陶瓷粉料高效節能幹法制備技術及成套裝備、機制砂石細粉高效回收與廢水循環利用工藝技術、利用多晶硅副產物制備大尺寸、高品質石英玻璃成套技術與裝備、石油裂解催化劑用高嶺土載體制備技術、年產一萬噸膨潤土深加工生產線技術及環保型礦物凝膠材料系列產品開發技術等多項非金屬礦物材料高效超細粉碎、鍛燒、提純、改性、復合等深加工產業化技術,較好地滿足了交通、石化、電力、電子、農業、建築節能、節水、環保、新能源等產業發展需要。

  (8)大宗廢物無害化安全處置和資源化綜合利用技術取得重大突破。開發了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系統集成技術、生活垃圾生態前處理與水泥窯協同後處置系統集成創新技術、水泥窯協同處置垃圾焚燒飛灰工程化技術、城市污泥深度脫水及水泥窯協同處置技術、水泥窯協同處置配套用耐火快速修補材料等大宗固體廢物安全處置關鍵技術與成套裝備,實現了大宗工業固體廢物、城市污泥、建築垃圾、生活垃圾、工業危廢物等的安全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綜合利用,為循環經濟和環保產業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水泥窯協同處置固廢過程中二惡英/呋喃的高溫消解,低溫再生抑制和吸附成因的發現為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窯大規模協同處置各類廢棄物提供了技術支撐。

  4.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獲得國家與行業獎項

  「十二五」時期,建材行業共有13項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科技獎勵。武漢理工大學完成的「高性能半導體光催化材料制備與微結構調控」獲得201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實現了建材行業國家自然科學獎零的突破。「結構/功能復合化新型導電陶瓷的設計、成套制備技術與應用」、「現代混凝土流動性調控與超早強關鍵技術及應用」、「耐燒蝕複合材料用碳纖維多向預成型體結構設計、控制、制備及應用」等5個項目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粉磨關鍵裝備的研發與應用」、「太陽能電池用微鐵高透過率玻璃成套技術及產業化開發」、「結構陶瓷典型應用條件下力學性能測試與評價關鍵技術及應用」等7個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與此同時,共有154項科研成果獲建築材料科學技術獎,783項成果獲全國建材行業技術革新獎。建材行業還有31項技術成果得到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立項支持,獲得國家補貼750萬元。

  5.建材標準化工作躍上新台階

  「十二五」期間,建材行業圍繞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提質增效、保障民生等重點任務,積極推進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制修訂工作。據不完全統計,共完成制修訂國家標準260項,行業標準445項,協會標準8項。初步構建了涉及新材料、節能環保等新興領域和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的標準化體系。同時,按照國家標準化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的總體要求,積極開展了建材行業強制性國家標準精簡整合試點和團體標準的試點工作。進一步完善和優化了標準體系結構,提升了我國建材工業標準化水平,較好滿足了產業發展和行業管理的需要。

  6.湧現一批科技領軍人才和科技創新團隊

  「十二五」期間,建材行業湧現出一批科技領軍人才和科技創新團隊。建材行業科技工作者先後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國家「科技創新創業人才」、中國「傑出工程師獎」等稱號。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4個單位被中國建築材料聯合會授予「全國建材行業科技創新先進集體」,8名同志被授予「全國建材行業科技創新領軍者」,32名同志被授予「全國建材行業優秀科技工作者」。

  7.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取得突破性發展

  「十二五」期間,建材行業積極開展多層次、多邊領域的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成功舉辦「第14屆國際水泥化學大會」、「第十六屆國際溶膠凝膠會議」等連屆國際學術會議;承擔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項目30餘項,建立了3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加入美國材料與試驗協會(ASTM)、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等5個國際學術組織;與美、德、英、日、韓等國的研究機構簽署了20餘項國際科技合作協議;主導制修定了25項國際標準,其中已有10項被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採納和發佈。我國玻璃行業科技領軍人物首次當選為國際玻璃協會主席,大大提高了我國在該國際組織中的地位,增加了話語權和影響力。

  (二)「十二五」建材工業科技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現有科技領軍人才短缺。建材行業總體上有能力、有作為的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特別短缺,影響了研發與創新的步伐。傳統產業的技術創新投入減少,致使許多科研人員轉行或下海轉向其他領域;建材新興產業的企業大多處於發展起步階段,員工收入待遇不高,難以引進高端人才。建材行業企業效益和工資水平相對較低,對許多優秀青年學子失去吸引力,加劇了建材行業科技人才短缺,影響了科技隊伍的梯隊形成和後續發展。

  2.基礎理論研究趨向弱化。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對「短平快」技術的需求導致對基礎理論研究趨向弱化。在現行的科研體制下,研究與設計單位等都要靠自己創收實現自收自支,導致研發經費和人力投入低於全國工業企業的平均值。在節能Low-E玻璃膜材料、超高性能水泥基材料、無機非金屬先進新材料等許多重要材料領域,由於基礎理論研究不足,產業技術難以有突破性的提升與擴展,造成附加值低,產業化成果轉化少。

  3.科技研發資源分散。建材行業雖然有不少國家級、行業級、省市級的各類技術創新平台,從平台種類和層次上基本形成了科技創新支撐體系,但是在隸屬關係上是各有其主,且主要宗旨是為所在企業服務。加上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研發主體都需要保護知識產權,因此從體制上客觀造成了資源的分割和機制的個性化,導致行業關鍵、共性技術和重大裝備研發缺乏合力。

  4.自主創新能力嚴重不足。一些企業習慣於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做法,缺乏創新的勇氣和膽略,期望走「捷徑」,難以發揮創新主體的作用,由於外國企業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的封鎖,導致發展受制於人,影響了自主創新的謀劃。此外,建材行業一些領域技術標準創新滯後、提升慢,例如一些新型牆體材料的技術裝備和產品的標準,明顯落後牆體材料功能效能提升和節能環保的需要,失去了標準引領行業發展的作用。

  5.知識產權保護缺乏力度。市場經濟條件下雖然有了知識產權保護的基本法律,但是對種種侵權和抄襲、仿冒等侵犯知識產權的問題缺乏追究與處罰的力度,導致違法違規成本低。一些違法違規侵權行為充斥市場,嚴重影響了企業創新的積極性,而且增加了技術創新的風險,導致了一些同志產生了「研發不如引進,創新不如仿製」的思想。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以及自主研發創新遭到衝擊,影響了自主研發的積極性,也影響了產學研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十二五」以來,我國建材工業雖然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也面臨轉型升級向縱深轉折的艱巨任務和嚴峻挑戰。我國經濟進入了由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從中低端邁向中高端的「新常態」,在新形勢下,行業科技工作必須堅持創新發展、科學發展、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凝聚全行業智慧謀劃好「十三五」科技發展藍圖,為建設美麗中國、健康中國、平安中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建材行業應有的貢獻。

 

 

  二、「十三五」建材工業科技發展面臨的形勢和主要任務

  當前,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歷史性交匯。我國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經濟增長將更多地依靠人力資本積累和技術進步,加快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為主轉向創新驅動發展為主,創新成為驅動發展的新引擎,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國內外經濟社會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趨勢,在給建材工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提供社會有效供給帶來新的嚴峻挑戰的同時,也為建材工業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創新提升、超越引領」的戰略目標提供了重要機遇。

  (一)「十三五」建材工業科技發展面臨的形勢

  1.全球產業競爭格局的重大調整對建材科技創新帶來新的挑戰。自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發達國家紛紛實施「再工業化」戰略,重塑製造業競爭新優勢;一些發展中國家也在加快參與全球產業再分工,承接產業及資本轉移,拓展國際市場空間。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創新正在加速推進,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處於革命性突破的前夜,顛覆性技術將改變產業形態、組織方式和生產方式。在這種國際競爭新格局下,我國建材工業的發展正面臨著發達國家高端封鎖及其他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追趕比拚「雙向擠壓」的嚴峻挑戰,必須增強危機意識、憂患意識,放眼全球,在科技創新上尋求更大突破,搶佔新一輪競爭的制高點。

  2.綠色、環保發展潮流要求依靠科技創新改變傳統建材發展模式。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已經成為共識。我國對能耗、排放等各種約束性政策、法規、標準的強化和提升,將嚴重制約高能源消耗和高排放的傳統建材產業發展。要實現建材行業發展質量的提升,實現生態文明和環境美化,實現全面發展,最關鍵的新引擎仍然是科技創新。當前,綠色、健康、智能成為引領科技創新的重點方向,必須依靠科技創新,提高資源能源使用效率,發展綠色製造。

  3.加強基礎理論研究、提升建材行業核心競爭力任務艱巨。我國建材工業雖然基本形成門類齊全、產品配套、面向國際國內兩個市場較為完整、成熟的工業體系,但一些產品附加值低,產品性能還不足以支撐重大工程需求,制約了相關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低效高耗高排放特徵較突出,信息化處於發展階段,智能化還在探索當中。特別是建材行業基礎理論研究不夠深入,導致材料性能難以有重大突破,重大工藝技術發展緩慢。自主創新不足且缺乏連貫性和系統性,難以引發或推動產業鏈的整體創新。產業核心競爭力不強,一些產品生產與市場應用發展有所脫節。這些問題的解決,根本上必須依靠加強基礎理論研究。

  4.產能過剩的傳統產業需要科技創新來進行改造升級。我國建材工業主要產品產量已超過世界產量的50%,但一些高端產品仍需進口,承受著傳統產業產能過剩、新興產業發展緩慢和供需結構矛盾突出的疊加壓力。隨著資源和環境約束不斷強化,勞動力等生產要素成本不斷上升,投資和出口增速明顯放緩,要克服經濟效益嚴重下滑的困難,依靠資源要素投入、規模擴張的粗放發展模式難以為繼。優化建材產業結構,必須依靠科技對過剩產能進行改造升級,發展高端建材產品。

  5.建材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科技創新支撐。建材工業無論是產能過剩還是當前面臨的經濟增長下行、效益嚴重下滑,其核心是供給側出了問題。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建材行業習慣於雷同水平的複製發展,忽略了適時轉型,忽略了新的需求的發展,忽略了創造新的市場空間,造成新的有效供給不足。因此,必須加快推進建材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從市場需求端入手,增加生產市場新需求的產品,遏制雷同技術產能的新增和減少過剩行業產品的生產,推動新興產業、傳統產業高端產品和新型綠色建材的發展,增加新的經濟增長點,改變產業結構。要將建材行業的發展建立在效能、效率、效益的基點上,主要支撐點要依靠、依賴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因此必須以科技創新為主要手段,把建材工業的發展轉向增加有效供給,轉向高端、轉向國外、轉向市場消費,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從而全面提高建材工業發展水平和經濟效益。

  6.行業整體技術水平提升有利於增強國際競爭力。新中國成立以來,經過幾代建材人的艱苦努力,我國建材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整體水平正處於從「追趕」、「並行」向「並行」、「領跑」的提升階段。企業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產業的技術、裝備水平不斷提高,新型干法水泥、浮法玻璃、建築衛生陶瓷、新型牆體材料、無機非金屬新材料及複合材料、非金屬礦物材料等領域取得了一大批重大技術成果,帶動了產品和裝備走向世界。在參與全球產業競爭中,增強了中國建材工業的國際競爭力。「十三五」期間是中國建材企業以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成果和國際先進水平的技術裝備,發揮比較優勢,在國際市場上實現突破性發展的時期。

  7.「兩化」融合技術為建材行業轉型升級提供巨大驅動力。科學技術正孕育著新的突破。工業化和信息化技術正在加速滲透融合,信息化技術對傳統材料產業的製造、管理和流通產生重大影響,有可能產生更先進、更高效率的生產方式。技術路線多變、商業模式多樣是信息化背景下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突出特點,信息技術將為包括建築材料工業在內的傳統產業升級轉型提供巨大的驅動力。

  8.環保技術的發展將重塑建材產業的社會形象。環保技術競爭發展的實踐表明,以高溫窯業為特徵的建材產業不僅迫切需要實施綠色低碳發展轉型,同時也具有安全無害化處置和資源化綜合利用各種工業廢物,城市污泥和建築垃圾的特色和優勢。「十三五」期間是水泥、建築衛生陶瓷和牆體材料等工業向生態環保型產業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這一發展將重塑建材產業的社會形象,提升其在國家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定位。

  9.以建材科技為支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空間廣闊。戰略性新興產業已成為必爭的戰略制高點。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建材領域中相關新材料產業的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也將為建材新材料產業的發展創造巨大的市場空間。

  10.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綠色建材支撐。「十三五」期間,我國綠色城市、智慧城市、森林城市建設和城際基礎設施將互聯互通,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開闢農村廣闊發展空間必須提速。在土地資源約束日趨強化,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土木工程和基礎設施、房屋建築正向超大規模和在極端環境中發展,例如超大體量、超大跨度、超高、超深的工程建築和水下、海洋、鹽鹼地以及其他嚴酷環境條件,對建築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為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的科技創新及穩定發展提供了長期的市場需求和發展空間。

  11.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將推動建材向新領域和高端發展。新常態下國家正在推進實施的「一帶一路」戰略,京津冀、長江經濟帶戰略和「中國製造2025」,將極大地推動建材工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步伐,以滿足人民日常生活及國家重大工程等需要;滿足國防、能源、交通、船舶及海洋工程、建築、高端裝備製造、醫療衛生、節能環保等應用領域需求。要滿足這些新的需求,建材科技創新必須結合相應的新領域進行拓展,實現由中低端向中高端發展的轉變。

  因此,準確把握國際國內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和科學技術進步趨勢,能動地適應新常態下建材行業發展所面臨的新要求、新空間和新環境,善於抓住市場機遇,努力破解發展難題,著力解決科技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對建材行業經濟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為建材工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支撐,實現「創新提升,超越引領」戰略目標,是「十三五」乃至今後一個時期建築材料行業科技創新發展的主要方向和內容。

  (二)「十三五」時期建材工業科技創新發展的主要任務

  「十三五」時期,建材行業的技術提升與轉型升級將圍繞實現產品從中低端向中高端轉型,生產方式從資源、能源高負荷向低碳、綠色、環保轉型,製造技術從傳統集約式向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轉型,系統開展高性能材料重大共性關鍵技術及應用研究,實現高性能建築材料高效、低能耗製造及應用,有力推動建材工業轉型升級,促進智能化時代的產業變革,助力建材工業在「一帶一路」戰略、「中國製造2025」中發揮更大作用,全面支撐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與重大工程建設。

  1.鼓勵協同創新,發展傳統建材產業升級換代技術。

  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組織行業內大企業和行業產學研聯盟勇敢地向世界領先水平挑戰,全面提升中國建材製造業的技術與裝備水平,將各主要產業的核心技術瞄準世界領先水平組織創新與攻關,全面遏制中低檔技術裝備的複製和雷同發展,使各產業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與高端提升,把傳統建材的製造業提升為創新型,現代化、信息化、智能化、高端化,功能完備並可循環的綠色生態型產業。深入推進「兩個二代」技術裝備創新研發,全面總結推廣「兩個二代」技術裝備創新經驗,並在建材其他產業組織借鑒,結合不同產業實際,瞄準國際領先水平創新提升。大力推廣新技術、新工藝、新流程、新裝備、新材料在傳統建材產業的使用,特別是推動信息技術在傳統產業的應用,提高工廠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重視技術改造與技術創新的結合,一方面在技術改造中積極採用技術創新的最新成果,另一方面在技術改造中促進生產設備、工藝路線、生產流程和產品的優化,不斷利用新技術推動傳統產業的升級換代。

  2.加快基礎研究,實現建材新興產業核心技術突破。

  圍繞經濟社會需求的重大發展方向,通過關鍵技術突破、產業轉化和市場培育,加快高性能複合材料產業、無機非金屬新材料產業、非金屬礦及製品業新興產業、建材節能環保新興產業、建材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多功能節能環保新型牆體材料及配套綠色裝飾裝修材料產業等建材新興產業的壯大和發展。發揮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等國家科技資金的核心引領作用,實現建材新興產業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促進政產學研用按照市場規律和創新規律加強合作,不斷完善科技成果轉化協同推進機制,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

  3.大力發展智能製造技術,加速建材行業「兩化」融合。

  把智能製造作為兩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重點開發智能化工藝設計、系統仿真、人工智能操作與管理中的集成與應用技術,產品全生命週期數字化設計模式,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為特徵的自動控制系統和裝備,提升智能製造水平。加快建材行業信息資源開發和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採用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建材工業在裝備、工藝、生產、管理、服務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實現建材工業的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加強工業互聯網、智能機器人等智能化技術在建材工業生產過程的研究與應用示範,加快建立以智能工廠為代表的現代生產體系,建立以產品訂單、產品質量、物料消耗和排放相適應的原燃材料進場、生產設備和生產工藝的穩定優化運行的工業互聯網系統,實現智能轉型。

  4.全面開發與推廣節能環保技術,促進建材工業綠色低碳轉型。

  全面推進傳統建材製造業綠色改造,加大先進節能環保技術、工藝和裝備的研發力度,大力研發推廣餘熱回收、水循環利用、原燃料替代、脫硫脫硝除塵一體化、水泥窯協同處置等綠色工藝技術裝備。強化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的研發,大力開發工業尾礦和建築垃圾,形成梯級利用,替代天然砂石製造混凝土和建材製品;對粉煤灰、煤矸石、化學副產石膏等進行深加工,形成高性能混凝土摻合料、耐火材料原料、高強石膏等高附加值產品;採用鋼渣、礬鈦渣、粉煤灰、電石渣等工業固廢全部或部分替代天然原料生產低碳水泥等建築材料,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發展道路。

  5.加強質量品牌建設,以科技為引領促進國際化發展。

  強化企業質量主體責任,支持企業提高質量在線監測、在線控制和產品全生命週期質量追溯能力,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追求卓越品質,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名牌產品,提升企業品牌價值,推動重點產品技術、安全標準全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促進商業模式創新,提升產品質量、增加產品附加值。貫徹落實「一帶一路」重大戰略部署,加快優勢建材產能向境外轉移和企業走出去,深化產業國際合作,推動產業合作由加工製造環節為主向合作研發、聯合設計、市場營銷、品牌培育等高端環節延伸,提高國際合作水平。

 

 

 

 

 

 

 

 

 

  三、「十三五」建材工業科技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為核心理念,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科技工作指導方針,與《中國製造2025》、建材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和建材工業「創新提升、超越引領」發展戰略結合,充分發揮科技創新驅動建材行業調結構、轉方式、穩增長、惠民生的關鍵作用和對新興產業發展的引領作用,以促進建材工業創新發展為主題,以提質增效、突破綠色製造的關鍵、共性技術為中心,以加快「兩化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推進綠色、健康、智能、低碳製造為主攻方向,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目標,以激發各類創新團隊的活力和創造力為動力,以重點項目全鏈條設計、一體化組織實施為牽引,推動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培養造就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推動傳統建材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和新型建材產業加快發展,率先在一批重點技術領域取得突破並實現超越和引領,重點產業技術全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依靠科技創新加快我國由建材大國向建材強國邁進的步伐。

  (二)基本原則

  --堅持創新驅動。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突出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加強基礎研究,強化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積極推進行業有特色、高水平大學和科研院所建設,鼓勵企業開展基礎性前沿性創新研究,重視顛覆性技術創新。積極利用全球資源和市場,形成新的比較優勢。

  --堅持超越引領。以符合「創新提升、超越引領」發展戰略目標,符合科技創新對行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支撐作用,符合科技發展的自身規律和有利於科技人才隊伍培養、壯大為導向,切實提高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在一些重點行業和領域率先實現超越引領,搶佔未來競爭的制高點。

  --堅持突出重點。把科技規劃作為引導市場資源優化配置的重要手段,堅持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相結合,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戰略重大需求,整合資源,突出重點,「有所為,有所不為」,針對發展的瓶頸和薄弱環節組織重點攻關,攻克關鍵技術,解決瓶頸問題,從而支撐產業轉型升級和整體水平提升。

  --堅持人才為本。人才是創新實踐的主體和主導者,創新驅動實質是人才驅動。必須充分發揮人才創新優勢,引領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技術創新引導專項等國家科技計劃為依托,加強高水平創新團隊建設,著力培養和造就一大批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注重培養一線創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三)主要目標

  以提升建築材料產業科技創新能力和整體競爭力為出發點,以國家重大工程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求為牽引,面向國民經濟建設主戰場,貫徹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落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的「五大工程」和《中國製造2025》提出的「加快基礎材料升級換代」任務,著力解決建材工業面臨的產品同質化、低值化,環境負荷重、能源效率低、資源瓶頸制約等重大共性問題,推進水泥、玻璃、建築衛生陶瓷、新型牆體材料、無機非金屬新材料、非金屬礦等重點產業的結構調整與產業升級,加快綠色建材的開發與推廣。通過基礎材料的設計開發、製造流程及工藝優化等關鍵技術和國產化裝備的重點突破,實現重點產品的高性能和高附加值、綠色高效低碳生產。開展技術標準的升級研究,完善行業知識產權和標準體系。重點加強有助於領跑和並行的重點領域和材料的前沿技術研發,聚焦於行業發展的共性核心技術,提升我國建材工業整體競爭力,滿足我國「中國製造2025」、「一帶一路」戰略、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發展、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區域經濟建設的急需,為我國參與全球新一輪產業變革與競爭提供有力支撐,實現我國建材工業由大變強、技術與裝備由跟隨型向並行和領跑型轉變。

  通過本規劃的組織實施,到2020年,規模以上企業研發經費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的1%左右,大型骨幹企業2%左右,主要骨幹企業基本建立起國家重點實驗室或企業技術研發中心;規模以上企業每億元主營業務收入有效發明專利數達到0.3件左右,建材關鍵裝備製造加工企業的工序數控化率達到30%以上。在水泥、平板玻璃、建築衛生陶瓷和新型牆體材料等產業形成一批世界領先水平的生產線。建材新興產業及製品的工業增加值達到建材工業總量的50%;規模以上企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比「十二五」降低20%;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25%左右,煙粉塵排放總量削減30%,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削減12%,氮氧化物總量削減40%;綜合利用廢棄物總量比「十二五」增加12%左右,水泥窯協同處置生產線占總量的15-20%。建材行業全員勞動生產率達到160萬元/人,建材新興產業勞動生產率比「十二五」提高30%以上。全面實現建材工業「創新提升、超越引領」發展戰略2020年目標,邁入建材工業強國的行列。

 

 

  四、重點領域及關鍵共性技術

  「十三五」時期,建材行業的技術提升與轉型升級將圍繞高性能材料研發、重大共性關鍵技術突破及建築材料綠色、高效、智能、低碳製造及應用開展系統研究,強化機械裝備模塊化、智能化、機電一體化和零部件的通用化、標準化、集成化等共性技術的研究開發,實現產品從中低端向高端轉型,推動生產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細轉變,促進智能化時代的產業變革,全面提高發展質量和核心競爭力,行業整體素質大幅提升,創新能力明顯增強。

  (一)水泥行業:

  在推進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工藝及裝備新技術開發的基礎上,水泥材料著力向海工、核電、油田、隱蔽工程等特種用途及向綠色低碳方向發展。重點加強水泥製造過程污染物形成機理及控制方法、水泥製造全流程信息化模糊控制策略等前沿技術攻關;重點開發高能效低氮預熱預分解及先進燒成技術,高效節能料床粉磨技術,水泥窯廢棄物安全無害化協同處置成套技術與裝備及替代燃料技術,原料、燃料均化配置技術,窯體氮氧化物消解和窯尾脫硫脫硝一體化技術,新型低碳高標號、重大工程建設用多品種特種水泥熟料生產技術,高性能高效率低成本濾膜袋收塵技術,單機設備智能化控制神經網絡架構及多因素智能分析技術,數字化智能型控制與管理技術等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工藝及裝備新技術;開展複雜服役環境下特種功能水泥礦物特性、微結構設計、水化過程控制機理及性能演化規律等基礎研究,建設水泥製造全流程信息化管控一體化技術示範工程和硅酸鹽基、硫酸鹽基及鋁酸鹽基等特種功能水泥材料生產示範線。促進我國水泥工業在功能化和智能化製造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一些重要領域實現超越,引領世界水泥工業技術的發展。在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窯大規模處置生活垃圾、市政污泥、污染土壤、工業危險廢棄物和陳腐垃圾等領域實現超越,實現水泥企業在產能嚴重過剩宏觀環境下的綠色轉型,引領世界水泥工業技術的發展。

  (二)平板玻璃行業:

  著力向汽車前風擋玻璃、飛機、高鐵、高檔建築裝飾方向及向綠色低碳方向發展。重點開展窯爐結構三維仿真數學模型等基礎研究,建立高熔化溫度、大粘度、難均化、不易澄清、料性短的特種玻璃溫度場、流動場物理模型;攻克極難熔特種玻璃生產熔化和澄清工藝和技術,高強超薄玻璃全自動拉邊技術,退火工藝精確控制技術,高強度、高穩定性柔性玻璃制備技術等前沿技術;開發玻璃表面多元組分複雜化合物微結構調控技術,大面積、均勻、穩定鍍膜技術;開發平板玻璃節能窯爐新技術,玻璃熔窯煙氣除塵脫硫脫硝和餘熱發電一體化技術,浮法玻璃生產過程數字化智能型控制與管理技術;開發玻璃四軸搬運機器人、智能自動機器人鋪紙機以及平板玻璃垂直堆垛機、數控拉邊機、新型垂直攪拌器、熔窯組合式投料裝備等第二代中國浮法玻璃關鍵裝備;開發新型節能Low-E玻璃、真(中)空玻璃,TCO、高世代平板顯示器TFT-LCD等特種功能玻璃(基板)技術和成套裝備,建設高世代TFT基板和蓋板玻璃、電致變色智能玻璃、多功能鍍膜玻璃、高性能復合防火玻璃等產業化示範線,降低能耗及污染排放水平,提升中國浮法玻璃產業科技創新能力和整體競爭力,在浮法玻璃制備技術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三)建築衛生陶瓷行業:

  重點開發薄型建築陶瓷磚(板)生產及應用配套技術,連續球磨工藝技術,新型干法制粉工藝及成套裝備技術,節能高效多層輥道式乾燥器,新型高效煤氣化(自)淨化技術裝備,陶瓷裝飾用噴墨印刷技術裝備,激光打印技術裝備,新型自動陶瓷磚撿選包裝技術,粉料標準化和功能噴墨墨水等;輕量化節水型衛生陶瓷生產及應用配套技術,衛生陶瓷低壓快排水成型技術,高壓成型技術,衛生陶瓷智能化生產技術及成套裝備(包括具有自學習功能的機器人施釉技術、衛生陶瓷初始模型3D增材打印技術、衛生陶瓷注漿機器人、衛生陶瓷修坯機器人、衛生陶瓷裝窯機器人、衛生陶瓷智能化高效乾燥系統),模型研發NC加工技術,抗菌自潔新型色釉料製造技術,提升衛生陶瓷智能化及健康使用功能等;開發低品位原料應用和利廢型新產品生產技術,原料標準化及柔性精確自動配料技術及原料全指標在線監測校正系統,寬體節能窯爐,低溫燒成技術,餘熱利用技術,機器人應用技術,自動儲存轉運生產線,智能化立體倉儲技術,高效收塵、脫硫、脫氟技術與裝備等共性技術,建築衛生陶瓷產品創意設計與製造技術,研製陶瓷基適宜居住裝飾的功能性新材料(隔音、殺菌、清新空氣等),實現建築衛生陶瓷設計和製造世界知名品牌的突破。

  (四)建材新興產業:

  聚焦適用於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的硅、石墨烯及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生物醫藥產業的微創醫用材料,服務並配套於航空航天、高端製造、節能環保、新能源等領域的新材料,著力研發並拓展特種功能材料、高性能結構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特種無機非金屬材料、先進複合材料等的應用領域,為提升建材工業製造水平和向高端發展打開新的局面。

  重點開發低成本高性能碳纖維、高性能特種玻璃纖維、高性能玄武岩纖維產業化製造技術,發展高性能纖維預成型體設計制備技術、高性能纖維熱固性複合材料、高性能熱塑性複合材料低成本、高效率成型技術,完善並提升大型化、高性能化、輕量化兆瓦級低風速葉片和超大功率(5MW以上)海上風機葉片製造技術,纖維增強樹脂基大型複合材料製品廢棄物資源化應用等產業化技術;突破結構複合材料增韌和耐高溫複合材料技術,擴大應用領域和應用水平,促進結構複合材料產業規模發展;突破結構吸波、結構透波、結構導電等功能複合材料技術,實現結構型功能複合材料系列化和基本產業化。

  重點研發高性能功能膜材料產業化及裝備技術,先進陶瓷材料及部件(包括先進陶瓷粉體低成本、綠色制備技術,高性能複雜形狀陶瓷部件近淨尺寸高效成型、快速燒結技術及評價等)制備技術,特種功能晶體生長及其加工工藝、器件設計與製造、生產裝備關鍵技術,高頻、大功率、耐高溫、抗輻照半導體微電子材料制備技術;重點突破高可靠性氮化硅軸承球等系列化產品產業化技術,薄壁、高強超特高壓輸變電電瓷系列化產品產業化技術,大尺寸高均勻ALON透明陶瓷製備技術,高光輸出、快衰減、大尺寸Ce:LaBr3閃爍晶體產業化技術,超低膨脹微晶玻璃產業化技術,微創醫用激光光纖產業化技術;建成多功能陶瓷纖維復合過濾膜、高性能非氧化物陶瓷系列產品(氮化硅、碳化硅陶瓷等部件)、超特高壓輸變電電瓷系列化產品、高水平閃爍晶體及器件、高品質石英玻璃、低膨脹微晶玻璃等示範生產線。有力支撐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

  重點開發非金屬礦物深加工及環境友好材料關鍵制備技術。研發石油催化裂化用抗中毒催化劑載體晶形控制、設計、性能調控技術;開發高耐蝕預水化防滲材料生產技術,高真空度控制與吸附柱撐離子交換功能強化技術;開發中低溫SCR催化劑高活性原料粉體合成與成型技術及氮氧化物煙氣處理材料成分設計、生產技術;開發高性能保溫、隔熱、絕熱節能礦物材料制備及應用技術;開發高性能助懸浮、緩釋、增稠環保材料制備及應用技術,難處置工業廢水高效淨化礦物材料制備及應用技術;開發飼料脫霉用礦物材料制備及應用技術,土壤生態修復調理礦物功能材料制備及應用技術;研發非金屬礦干法超細粉碎分級設備大型化及智能化製造技術。大幅提升我國非金屬礦物材料研發和應用水平。

  (五)新型牆體材料行業:

  針對我國未來極低能耗建築(被動式房屋)的發展需求,研製滿足於被動式房屋極低能耗要求的高效絕熱材料、防火隔離帶絕熱材料、自膨脹密封材料、防水透/隔氣材料,輕質自保溫夾芯復合牆體材料等關鍵材料。研製工業化、裝配式綠色建築用三板體系需要的新材料與建築部品;研究建築裝飾裝修、節能材料模塊化選取與搭配技術,應用於復合夾芯牆板等部品中的超輕質泡沫混凝土、輕骨料混凝土保溫結構一體化材料制備技術;滿足未來工業化、裝配式綠色建築輕質、保溫、節能、防火、隔音、抗震、防水等需求。研發適應綠色建築及裝配式建築市場需求的節能、綠色、生態性能的新型牆體材料及塑料異型材、管材等新型有機化工建材。重點研究圍護結構中的牆體與屋面體系,突破關鍵應用技術,推進材料結構一體化進程。重點開發輕質高強保溫砌塊和預制建築牆板,低導熱高強度發泡陶瓷砌塊、利廢節能的輕質內隔牆板、外牆復合保溫板和帶裝飾面的裝配式牆板及砌塊,包括高性能泡沫混凝土與輕集料混凝土牆體自保溫系統成套技術體系與工程應用技術;農村建設用建築保溫材料,外圍護結構保溫用材料以及岩棉、玻璃棉、玻化微珠保溫陶瓷板等A級防火保溫系統,研發超低能耗建築配套建材技術,形成一批適應建築安全要求的節能、環保牆體主導材料體系,滿足不同氣候條件區域綠色建築對綠色建材的增長需求。開發適應「海綿城市」建設需求的新型透水、高強地面建材,增加城市涵養水分能力。開發燒結牆材生產協同處置生活垃圾和污泥技術及裝備,解決生活垃圾和污泥處置過程中的關鍵工藝技術、尾氣處理等問題。

  (六)混凝土及製品行業:

  開展極端環境下混凝土材料耐蝕抗裂機理、服役性能評價、微結構設計和性能調控原理,化學功能材料分子設計和構效關係等基礎研究;攻關混凝土密實、抗蝕、抗變形用化學功能材料和礦物摻合料的設計、生產和應用技術,低能耗高抗裂混凝土製品及高性能預拌混凝土製備關鍵技術等重大共性關鍵技術;重點研發混凝土材料高性能化、綠色化和多功能化技術(包括混凝土的高流動、高抗裂、高耐久、超高強、超高韌、超早強性能,密實、抗蝕、抗變形用化學功能材料和礦物摻合料的設計、生產和應用技術),混凝土結構防護、基體防腐和鋼筋阻銹關鍵技術,極端環境搶修搶建用混凝土及智能製造技術,C80低收縮高強混凝土以及超高強超高韌性防護混凝土製備關鍵技術,混凝土3D打印技術等,開發自密實混凝土、清水混凝土、透水性混凝土、生態靜水混凝土、光催化混凝土和耐鹼玻璃纖維增強混凝土等其他混凝土技術。研發、完善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技術,建設遠程高程泵送混凝土生產示範線和混凝土智能製造示範線等,開展長壽命混凝土在極寒、海洋離岸、高輻射等環境應用示範,提升高性能混凝土推廣應用水平,完善混凝土預制構配件的通用體系,滿足海工、能源、交通等國家重大工程要求。

  (七)耐火材料行業:

  以無鉻化為方向,重點開發水泥窯用低導熱輕質高強耐鹼磚、低導熱高強抗剝落磚、低導熱鎂鋁尖晶石磚、鎂鐵鋁尖晶石磚、低導熱硅莫復合磚。以高性能化為重點,研究開發微納米增韌型澆注料、高溫噴補結合材料、輕質高強耐鹼耐火澆注料、自流式耐火澆注料、干法噴塗料等低導熱長壽命耐火材料,玻璃熔窯用低導熱熔鑄AZS磚、氧化鋁格子磚、高強高密度硅磚、抗蠕變鋯英石磚、燒結氧化鋯磚、大型整體U形熔鑄Al2O3流槽磚等材料,為加快實現我國建材工業窯爐產業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轉化提供技術支撐。

 

 

  五、重點工程

  (一)實施「強基工程」。

  著力開展纖維增強材料在聚合物基體中分佈均勻性、界面粘結強度、複合材料的力學性能及材料破壞機理;先進陶瓷的精細微結構控制、燒結機理和可靠性評價技術;特種功能晶體的生長機理及控制技術;典型非金屬礦物材料微結構及其性能演化、服役機理;復配無機礦物高溫熱熔成纖機理等基礎研究。突破高性能複合材料多尺度建模和表徵、評價;先進精密陶瓷材料的設計、性能表徵和壽命預測;大尺寸特種功能晶體的生長和評價;典型非金屬礦物材料選擇性吸附性能調控等前沿技術。為形成一批規模化建材新興產業奠定堅實基礎。

  (二)實施「兩個二代」技術裝備研發示範工程。

  全面深入開展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術裝備創新研發、第二代中國浮法玻璃技術裝備創新研發和配套耐火材料及輔機創新研發工作,圍繞相關領域的關鍵共性技術與主攻方向開展重點攻關,在現有水平基礎上通過創新驅動,實現我國水泥和平板玻璃工業現代化、智能化和技術信息一體化,其主要經濟技術指標均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形成3-5條「兩個二代」示範生產線,「十三五」期間,60%左右的水泥、平板玻璃生產線「十三五」末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三)實施水泥窯協同處置固廢技術創新及產業化示範工程。

  在不斷創新提升與完善「華新模式」、「中材模式」、「金隅模式」、「海螺模式」等不同水泥窯協同處置生產垃圾技術路線的同時,從政策支持、交流合作、標準規範、工程示範、市場推廣、公共關係等方面全程進行專業化的攻關和服務,爭取將水泥窯協同處置技術納入市政垃圾處置規劃,配合政府部門爭取出台有助於促進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的指導政策,做好全國水泥窯處置生活垃圾試點工作,推動水泥窯協同處置工程的推廣,建立起技術推廣體系和應用機制體系,進一步加大水泥窯協同處置固體廢棄物力度。「十三五」末,爭取水泥窯協同處置生產線占總量的比例達到15-20%。

  (四)實施建材新興產業關鍵共性技術聯合攻關推進工程。

  在開展「高強度、低介電透波、耐熱等高性能玻璃纖維和高性能複合材料的研發」、「高強玻纖、高性能複合材料在汽車、節能環保、通訊、石油等領域的示範應用研究」、「高檔碳纖維生產技術及其製品在新能源、建築建材等市場的示範應用開發」、「超大功率(5MW以上)海上風機葉片的制備技術及示範應用開發」、「新型膨潤土工程防滲材料的研發」、「綠色橡膠用非金屬礦物材料研發」等建材新興產業關鍵共性技術會企聯合攻關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會企聯合攻關的作用,拓展攻關的領域和深度,加快建材新興產業的發展步伐。圍繞「高世代電子玻璃基板和蓋板核心技術開發」、「高品質特種光電功能玻璃及製品開發」、「建築高效節能與安全功能玻璃關鍵技術開發」、「微創超細內窺鏡及醫用激光光纖產業化開發」、「先進陶瓷及特種功能晶體制備產業化」、「大尺寸合成石英玻璃材料及其製品產業化開發」等,突破關鍵材料制備技術與裝備瓶頸,在規模化、產業化方面邁出實質步伐,為實現「十三五」末「建材新興產業及製品的工業增加值達到建材工業總量的50%」的目標提供必要支撐。

  (五)實施綠色建材生產及應用示範工程。

  實施《促進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行動方案》,大力發展綠色建材,提升綠色建材的質量內涵與功能,構建綠色建材產業體系。打通推廣應用的通道,營造良好的綠色建材產業發展環境。建立綠色建材評價標識體系,發佈綠色建材產品目錄,制修訂綠色建材標準,拓寬和增加綠色建材應用範圍;引導市場消費,推動綠色建材下鄉,擴大需求;推進綠色建材示範小區和產業園配套供應,增設一批以綠色建材為特色的企業技術中心、工程中心和實驗室;建立為綠色建材發展服務的公共研發、技術轉化、檢測與認證平台;探索由企業自發籌建各產業發展基金,助推有益綠色發展的節能環保新技術、新產品;完善建材行業生產與建築應用相關單位之間的聯手機制,加強與建築設計、工程建設的上下游聯接與互動,推動建材綠色發展。

  實施Low-E玻璃推廣應用專項行動。組織行業和聯盟企業共同研究解決生產、應用中的有關技術、裝備和進入建築應用的設計和工程規範等問題,積極推動研究制定建築門窗相關的節能標準和驗收規範,努力爭取實現在全國一二線城市強制使用節能綠色Low-E玻璃的政策出台,促進Low-E節能玻璃、真空玻璃等節能產品的普及應用。

  「十三五」期間綠色建材佔到主營業務收入的30%左右,新建築中綠色建材應用佔到35%以上,試點示範工程綠色應用比例達70%以上,既有建築改造的應用比例達到80%,實現建材生產和建築應用的能耗、排放都有較大幅度的降低。

  (六)實施標準創新提升工程。

  按照國家標準化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的總體要求,認真實施《關於創新提升標準,促進行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做好標準創新的頂層設計,將工作的著力點聚焦在行業發展的主要矛盾和制約瓶頸上,強化標準立項的目的性和針對性,提升標準的先進性和時效性,突出標準實施的權威性和可操作性,充分發揮標準引領和支撐行業創新發展、促進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作用。積極努力在綠色建材與建材新興產業等新領域組建標準化技術組織,服務建材新興產業的創新發展。定期開展專業知識培訓和評價,全面提高行業標準化人員整體素質和水平。深入開展建材行業強制性標準清理整合工作,系統建立協調配套、結構合理、規模適度、內容科學、實施有效、符合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需要的強制性與推薦性標準配套的技術標準體系。充分發揮協會(團體)標準在響應市場需求快、制修訂速度快、先進性強等方面的優勢,增加標準的及時有效供給,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打造協會標準品牌。結合「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加快國際標準化人才隊伍建設,積極推進我國建材標準的國際化,進一步加快中國建材標準走出去步伐。

  (七)實施企業知識產權保護與應用試點工程。

  把握經濟全球化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以推進建材產業關鍵技術領域專利保護與運用為目的,以構建企業主導的專利運用體系為核心,針對專利運用模式創新、新業態發展與金融創新結合緊密的特點,發揮行業協會的引領、協調、服務作用和橋樑、紐帶作用,探索建立「政產學研金介用」深度融合的專利協同運用新機制,培育1-2家能夠有效支撐產業發展的國家專利協同運用試點單位,20家左右工業企業知識產權運用標桿企業;推薦一批中國專利獎候選單位。建立健全重點行業專利運用體系,實現專利的協同創造、協同運用、聯合保護和協同管理,加快推進專利運用高端化、規模化和國際化發展,不斷提高產業國際競爭力。

  (八)實施「優勢產能走出去」國際合作工程。

  緊緊圍繞落實「一帶一路」戰略和「中國製造2025」,積極實施「建材優勢產能走出去」國際合作工程。進一步拓展對外合作方式,在繼續發揮傳統工程承包優勢的同時,充分發揮資金、技術優勢,積極開展「工程承包+融資」、「工程承包+融資+運營」等合作,有條件的項目鼓勵採用BOT、PPP等方式,大力開拓國際市場,開展裝備製造合作。發揮國內行業骨幹企業、工程建設企業的作用,鼓勵大企業率先走向國際市場,帶動一批中小配套企業「走出去」,構建全產業鏈戰略聯盟,形成綜合競爭優勢。在有市場需求、生產能力不足的發展中國家,以投資方式為主,結合設計、工程建設、設備供應等多種方式,建設水泥、平板玻璃、建築衛生陶瓷、新型建材、新型房屋等生產線,提高所在國工業生產能力,增加當地市場供應。並與具備條件的國家合作,共同開發第三方市場。

 

 

  六、保障措施

  (一)建立統籌協調機制

  在中國建材聯合會的統籌組織協調下,聯合各有關專業協會、地方協會推動建立和完善協同工作機制,加強與政府部門、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組織的協調配合,充分發揮企業創新主體的作用和政府主管部門、行業協會、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等在推動產業技術創新中的重要作用,堅持需求導向、應用牽引下的「政產學研用」合作模式,爭取國家立項、行業立題、企業自主研發相結合,科學有效地推進建材行業技術創新工作。

  (二)爭取良好政策環境

  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在企業繼續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技術轉讓所得稅優惠等稅收政策的同時,積極爭取其他相關優惠政策。促進企業加快技術創新,重點鼓勵中小企業加大研發力度。加強對國內外建材產業技術創新發展形勢研究,做好政策預研工作,協助政府加快研究制訂促進建材技術創新的新政策。

  適應國家科技體制深化改革要求,鼓勵、支持企業自主決策、先行投入,開展重大產業關鍵共性技術、裝備和標準的研發攻關,然後爭取國家財政後補助或間接投入。千方百計爭取地方財政、金融資本、風險投資及民間資本投入和支持建材產業技術創新與轉型升級。進一步完善建材新興產業發展資金的籌措與使用,加快支持相關企業開發新產品。鼓勵企業自主創新,積極爭取「首台套」優惠政策。

  (三)營造科技創新氛圍

  創新各級領導和科技人員的思想觀念,整合行業科技資源,以行業現有各類科技創新平台為基礎,營造以互聯網為基礎的線上、線下研發公共科技平台,提高項目的研發效率與技術水平。充分發揮產業技術聯盟的優勢,形成合力,推動共性、關鍵技術的研發與產業化項目示範。創新科技創新的評價體系,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化應用的銜接。爭取政策支持強化企業作為創新主體的地位。建立有貢獻的科技工作者與利益掛鉤的激勵機制,創造出有利於科技創新的條件與環境。

  (四)發揮標準引領作用

  針對建材行業傳統建材產業產能嚴重過剩、新興建材產業發展緩慢造成行業結構失衡的嚴峻挑戰,建立健全建材行業標準創新工作體系,創新標準制修訂體制機制,加快協會標準的創新和發展,加快落後標準修訂和滿足建材新興產業及新材料發展需求的標準制修訂工作,加快新技術新產品的推廣應用,加快標準國際化步伐,為行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提供支撐與保障。

  (五)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調動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的積極性,形成產學研用聯合人才培養機制。鼓勵科技人員自辦、領辦企業。鼓勵有創新實踐經驗的企業家和企業科技人才到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兼職。積極引進產業發展所需的高層次人才和緊缺人才。推動各類創新要素融合互動,激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強大新動能。

  (六)拓展國際技術合作

  鼓勵企業開展國際技術交流活動,採取科技合作、技術轉移、資源共同開發與利用、參與國際標準制定等多種方式,擴大我國建材工業技術創新在全球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吸引有實力的跨國公司在國內建設高水平的研發中心、生產中心和運營中心,帶動建材行業和國內企業創新能力提升。

上一篇: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
下一篇:
建材行業搶占“綠色”市場的關鍵
網站推薦:
 國家信息中心 國務院發展 研究中心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發改委 中國科學院 中國海關 國家統計局 中國財政部 中國檢察院
關于我們 | 聯繫我們 | 訂購流程 | 付款方式 | 組織結構圖 | 免責聲明 | 友情鏈接| 誠聘英才
Copyright: Chinese Science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086-10-84675230    FAX:0086-10-84673367     E-mail:service@zkreport.org
Qingnian Chuangye Building,Baisha Rd. 200#,Changping District,Beijing,China
北京中科縱橫信息技術研究院

京ICP备0911250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