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纵横信息技术研究院
 
首頁 | 研究分析 | 專題視野 | 中科視點 | 中國視點 | 區域視點 國際視點 | 英文視點| 國際法規 | 國內法規 | 數據中心 | 熱點下載 |  簡體切換
搜索:通過此功能可以快速搜索本站內容.
關鍵字
2020年上汽自主品牌銷量鎖定100萬輛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研究分析 >> 产业分析 >> 汽車行業 >> 汽車
【文檔標題】: 2020年上汽自主品牌銷量鎖定100萬輛
【搜關鍵字】:
【金牌服務】: 金牌貴賓如欲訂購該産業相關定制報告幷享受金牌服務請直接與我研究院聯繫
【聯繫電話】: 010-84675230
【公司傳真】: 010-84673367
【公司網址】: http://www.zkreport.org
【文檔介紹】
【時間:2015-4-8】


        “蟄伏”了8個多月後,上汽乘用車新掌門人王曉秋首度面對媒體發聲,暢談上汽乘用車未來的“雙芯”戰略。這幷不是王曉秋第一次以上汽乘用車掌門人的身份面對公衆,作爲上汽乘用車第一任總經理,他全程主導幷參于了2004年上汽乘用車項目籌建,以及此後收購榮威、MG兩大品牌事宜。也正因如此,王曉秋一直被業界稱作爲上汽自主品牌的“開山鼻祖”。2009年,由于工作調動,王曉秋離開上汽乘用車,先後出任上柴股份以及上海通用總經理。

        2014年7月,出任上海通用總經理僅一年的王曉秋再度接到“調整令”,重新回歸幷掌舵上汽乘用車。與此前項目初創、萬象更新,一切都具有無限可能的時期相比,眼下的上汽乘用車,正處于艱難跋涉的“低谷期”,車市增速放緩、自主品牌在合資的擠壓下集體“潰敗”,上汽乘用車銷量也在2013年達到23 萬輛之後不僅不再向上,反而出現連續下滑之勢。2014年上半年,上汽自主品牌的産銷量分別爲105420輛和102340輛,同比下降7.91%和 3.22%。如何暫時穩住下滑,幷儘快改變這一局面,是“二進宮”的王曉秋面臨的首要問題。

        “王總是技術派出生,做事非常務實。”上汽乘用車內部人士曾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務實”的王曉秋重新掌舵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大刀闊斧地將上汽乘用車2014年原本26萬輛的目標銷量砍爲20萬輛。在爲經銷商减壓的同時,也同時“放慢速度”,爲上汽乘用車贏得戰略布局的思考時間。3月18 日,由上汽乘用車內部300多人團隊、歷時4年多打造出的、MG品牌旗下首款中高級SUV車型銳騰上市後,王曉秋走到台前侃侃而談。

        “從現在開始,上汽自主品牌産品的基本性能不會輸給任何跨國公司。”王曉秋擲地有聲。在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中國的本土品牌之所以被外資和合資排擠,最終極的原因就是産品性能的差距,而這其中,包括發動機和變速箱在內的核心技術缺失一直是行業的痛點。而眼下,經歷10年的技術積累,上汽通過自主和與通用共同研發的模式,終于具備了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發動機和變速箱技術。正是憑藉在核心技術上的優勢,銳騰才能以“8秒破百”的性能表現比肩大衆途觀、福特翼虎等合資品牌。

        不過,這却是一款讓王曉秋有些“遺憾”的車型,“嚴格上來講,這款車兩年前就該推出了。”他說,之所以拖延至今,是因爲“以前市場、生産相互之間協調等,問題很大”,而未來不會再有這個問題。“從銳騰開始,以後所有的項目都要嚴格按照計劃來實施,讓紙上的東西變成現實,確保每個項目都能如期完成。” 因爲留給自主品牌的窗口期已經不多。“從現在到2020年,我們預計每年的複合增長率將不到8%,2020年之後,市場將不可能再出現這樣的增長。”王曉秋只能抓住這短短的5年時間。“集團對我們的要求,是自主品牌到2020年要做到100萬輛”,而眼下,這一數字僅爲20萬左右。怎麽做?王曉秋提出“雙芯戰略”。

        “産品是根本”,王曉秋說,在傳統燃油車領域,上汽要提供跟合資企業一樣好、甚至超越合資産品的品質,要將性能放到第一位。未來主推SUV以及A級車,把握細分市場的高增長點。而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在榮威550plug-in之外,上汽此後每年都將推出一款新能源汽車,2020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達到20萬輛。

        這幷不是一些單純的數字,而是一攬子極具挑戰的計劃。上汽不僅要與北汽、東風、長安等自主集團一較高下,也試圖與合資品牌同台競技。或許正因爲任務艱巨,因此上汽集團對自主品牌的重視度也提升至新高。據瞭解,在上海通用、上海大衆以及上汽乘用車中,雖然前兩者對集團的銷售和業績貢獻目前遠大于後者,但却只有王曉秋兼任集團副總裁一職。

上一篇:
全球NCAP對2020年汽車安全提出新標準
下一篇:
交通部:2020年公共領域新能源汽車總量達30萬輛
網站推薦:
 國家信息中心 國務院發展 研究中心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發改委 中國科學院 中國海關 國家統計局 中國財政部 中國檢察院
關于我們 | 聯繫我們 | 訂購流程 | 付款方式 | 組織結構圖 | 免責聲明 | 友情鏈接| 誠聘英才
Copyright: Chinese Science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086-10-84675230    FAX:0086-10-84673367     E-mail:service@zkreport.org
Qingnian Chuangye Building,Baisha Rd. 200#,Changping District,Beijing,China
北京中科縱橫信息技術研究院

京ICP备0911250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