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纵横信息技术研究院
首頁 | 研究分析 | 專題視野 | 中科視點 | 中國視點 | 區域視點 國際視點 | 英文視點| 國際法規 | 國內法規 | 數據中心 | 熱點下載 |  簡體切換
搜索:通過此功能可以快速搜索本站內容.
關鍵字
2025-2027年全國新能源利用率將不低于90%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研究分析 >> 产业分析 >> 能源行業 >> 新能源
【文檔標題】: 2025-2027年全國新能源利用率將不低于90%
【搜關鍵字】:
【金牌服務】: 金牌貴賓如欲訂購該産業相關定制報告幷享受金牌服務請直接與我研究院聯繫
【聯繫電話】: 010-84675230
【公司傳真】: 010-84673367
【公司網址】: http://www.zkreport.org
【文檔介紹】
【時間:2025-4-24】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日前印發《電力系統調節能力優化專項行動實施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電力系統調節能力顯著提升,各類調節資源發展的市場環境和商業模式更加完善,各類調節資源調用機制進一步完善。通過調節能力的建設優化,支撑2025年至2027年年均新增2億千瓦以上新能源的合理消納利用,全國新能源利用率不低于90%。
        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具有隨機性、波動性和間歇性,其大規模發展對電力系統調節能力提出了挑戰。近年來,國家能源局持續加强電力系統調節能力建設。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電力系統調節能力不斷提升。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全國靈活調節煤電規模超過6億千瓦,跨省區電力資源配置能力超過3億千瓦,抽水蓄能累計規模達到5591萬千瓦,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5852萬千瓦/1.28億千瓦時。
        當前,我國調節資源發展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和問題。我國年均新增新能源裝機規模突破2億千瓦,預計“十五五”將延續快速增長態勢,大幅增加系統消納壓力。國家能源局電力司有關負責人介紹,2024年前10月,全國風電利用率96.4%,同比下降0.7個百分點;光伏發電利用率97.1%,同比下降1.2個百分點。部分新能源發展較快的省份消納壓力凸顯。調節能力建設缺乏統籌優化,存量調節資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價格、市場機制等有待完善,亟待做好調節資源科學規劃建設,加强調節能力規模、布局與新能源發展的銜接,加大力度統籌現有調節資源高效調度利用。
爲應對上述挑戰,《實施方案》在編制調節能力建設方案、完善調節資源調用方式、完善調節資源參與市場機制等3個方面提出重點任務。
        在編制調節能力建設方案方面,結合新能源增長規模和利用率目標,科學測算調節能力需求,明確新增煤電靈活性改造、氣電、水電、抽水蓄能、新型儲能、光熱、友好型新能源、電網側和負荷側調節能力規模,有助于保障新能源合理消納利用。《實施方案》科學確定各類調節資源建設目標、布局和時序等有關要求,明確調節能力建設方案是能源電力發展規劃的組成部分,各省級能源主管部門編制本地區調節能力建設方案,以保障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和新能源合理消納利用爲目標,合理優化調節能力建設。
        在完善調節資源調用方式方面,《實施方案》結合我國電力系統中調節資源利用現狀和面臨的主要問題,從調節資源的調用機制等方面提出有關舉措。在立足現行調度體系的基礎上,完善調節資源的分級調度。目前,調節資源的調用對系統需要、調度安全性、技術經濟性等統籌考慮不足,對電力市場適應性不足。《實施方案》要求各地區研究提出各類調節資源的合理調用序位,明確調節資源調用原則、優先級等,加强調度序位與電力交易的校核分析,與電力市場共同指導調度運行,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在完善調節資源參與市場機制方面,科學合理的市場機制是促進各類調節資源效用發揮、實現調節資源大範圍優化配置、促進新能源消納的重要保障。《實施方案》强調完善峰穀電價機制,對電力現貨運行地區,通過市場競爭形成合理峰穀價差;對尚未實現現貨運行地區,進一步完善峰穀分時電價政策,提升峰穀差價經濟激勵水平。《實施方案》提出鼓勵各地區因地制宜設置備用爬坡、轉動慣量等輔助服務品種,建立以調節效果爲導向的市場機制,完善區域級輔助服務市場,鼓勵建立區域內負荷側可調節資源的跨省調用和交易機制。
        國網江蘇電力調控中心總工程師崔玉表示,《實施方案》對規劃發展、調度運行、營銷市場等專業條綫均針對性提出舉措,對于科學謀劃調節能力3年建設方案、精細完善調節資源調用方式、深入挖潜用戶側調節能力等方面做了細化指導,有助于指導各地各有關單位進一步加强電力系統調節能力建設,支撑新能源高質量發展,助力構建新型電力系統。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國葉岩氣壓裂技術新突破 一批加密井獲高産工業氣流
網站推薦:
 國家信息中心 國務院發展 研究中心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發改委 中國科學院 中國海關 國家統計局 中國財政部 中國檢察院
關于我們 | 聯繫我們 | 訂購流程 | 付款方式 | 免責聲明 | 友情鏈接| 誠聘英才
Copyright: Chinese Science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086-10-84675230    FAX:0086-10-84673367     E-mail:service@zkreport.org
Qingnian Chuangye Building,Baisha Rd. 200#,Changping District,Beijing,China
北京中科縱橫信息技術研究院

京ICP备0911250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