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纵横信息技术研究院
 
首頁 | 研究分析 | 專題視野 | 中科視點 | 中國視點 | 區域視點 國際視點 | 英文視點| 國際法規 | 國內法規 | 數據中心 | 熱點下載 |  簡體切換
搜索:通過此功能可以快速搜索本站內容.
關鍵字
北京市推動“人工智能+”行動計劃(2024-2025年)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研究分析 >> 产业分析 >> IT行業 >> 電腦
【文檔標題】: 北京市推動“人工智能+”行動計劃(2024-2025年)
【搜關鍵字】:
【金牌服務】: 金牌貴賓如欲訂購該産業相關定制報告幷享受金牌服務請直接與我研究院聯繫
【聯繫電話】: 010-84675230
【公司傳真】: 010-84673367
【公司網址】: http://www.zkreport.org
【文檔介紹】
【時間:2024-7-30】


        爲深入落實國家“人工智能+”戰略行動,貫徹實施《北京市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實施方案(2023-2025年)》《北京市促進通用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精神,抓住人工智能大模型(以下簡稱大模型)技術革新機遇,以應用反哺大模型技術迭代,帶動産業發展,加快培育新質生産力,全力打造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根據國家和本市有關政策,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聯合制定《北京市推動“人工智能+”行動計劃(2024-2025年)》。
        一、發展目標
        充分發揮本市大模型創新動能强勁、算力保障多元、數據供給海量和應用場景豐富的綜合優勢,堅持政府引導、創新驅動、應用牽引、開放合作的原則,通過組織重大項目攻關、資源供需匹配和特色場景示範,顯著增强大模型自主創新能力,推動形成標準化、規模化、跨界協同的應用落地路徑,加快實現千行百業智能化轉型。2025年底,通過實施5個對標全球領先水平的標杆型應用工程、組織10個引領全國的示範性應用項目、推廣一批具有廣泛應用前景的商業化應用成果,力爭形成3-5個先進可用、自主可控的基礎大模型産品、100個優秀的行業大模型産品和1000個行業成功案例。率先建設AI原生城市,推動本市成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和應用高地。
        二、標杆應用工程
        依托首都優勢行業資源和科技研發能力,圍繞機器人、教育、醫療、文化、交通等領域組織實施一批綜合型、標杆性重大工程,促進大模型核心理論與技術突破,增强人工智能工程化能力,提高重點行業的科技水平和服務質量,構建跨行業、跨領域協同創新組織模式,形成大模型行業應用新生態。
        (一)人工智能+機器人
        整合創新資源,結合真實場景需求,推出融合具身智能的機器人,以應用牽引具身智能迭代演進。搭建具身智能應用試驗場,驗證物流倉儲、生産製造、家庭服務、醫療護理、科研探索等場景下具身智能機器人性能,持續提升具身智能的智能水平。規範具身智能訓練數據采集標準,建設各細分行業真實場景的高質量數據庫,持續促進具身智能自我進化。(責任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二)人工智能+教育
        發揮教育資源優勢,加强大模型企業、教育機構和管理部門協同聯動,重點彙聚北京市優質教學案例、講義素材、施教方法以及學生心理健康、公序良俗常識等教學知識,培育跨學科、跨學段的教育大模型平臺,提供智能備課、課件生成、課程分析、學習跟踪、家校聯動等輔助工具,平衡班級制授課和個性化學習,爲教師减負提效。加强師生人工智能素養,探索思維培養智能體、跨學科PBL課程設計等工作。(責任單位:市教委)
        (三)人工智能+醫療
        圍繞優質醫療資源,構建醫療監管機制創新、醫院與醫生科研成果收益均衡以及醫院信息系統智能化升級的三者合一“北京醫生”醫療大模型平臺,釋放醫院、醫生、大模型企業協同創新潜力,促進醫療、醫保、醫藥等“三醫”聯動,建立高質量醫療數據標注庫和醫療大模型訓練可信空間。探索醫生與醫療智能體協同機制,優化導診服務、在綫問診、處方生成、用藥諮詢、慢病管理以及家庭智能醫生等醫療輔助服務,推動互聯網醫院向人工智能醫院升級。(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醫保局)
        (四)人工智能+文化
        基于北京深厚的歷史文化和旅游資源,彙聚文學作品、歷史建築、文化遺迹、景點信息等優質文旅數據,協同旅游景點、文創單位和管理部門,推動人工智能與文旅深度融合,支撑文化大模型服務平臺,爲市民和游客提供個性化、高效且便捷的文旅服務,增進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效能,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和旅游局)
        (五)人工智能+交通
        基于大模型生成道路、車輛、人流、天氣等仿真數據,加快自動駕駛仿真訓練,優化車路雲網一體化技術路綫,探索FSD、ASD等單車智能技術,建設智能、高效、安全的城市交通網絡。依托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建設,融合車載傳感器、路側視頻設備、高精度地圖、交通管制信息、天氣環境等多源數據,構建交通大模型平臺,精准預測交通流量及擁堵情况,優化交通信號燈控制機制,做好車輛出行路徑的動態規劃與交通引導。(責任單位:市自動駕駛辦公室、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交通委、市公安局交管局)
        三、示範性應用
        圍繞行業典型細分領域,支持市級行業主管部門、相關區、行業應用企業與大模型企業聯動結對,重點培育一批示範性行業應用,突破場景落地共性難點,探索標準化、可複製、可推廣的大模型行業應用落地路徑,完善基礎設施、公共平臺建設,培育具有首都城市特色的行業模型。
        (一)科研探索
        基于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支持北京科研院所合作,探索AI for Science大模型助力科研新模式。在新藥研發、基因測序、新材料分析、氣象分析等基礎學科領域,探索研發一批分學科的數據庫和智能體,助力科研機構提高科研能力。(責任單位: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
        (二)政務服務
        面向政務諮詢、業務辦理等場景,推進大模型技術在接訴即辦智能受理、智能辦理中的試點應用,準確、及時、便利回應群衆辦事訴求。做好政務辦公助手,依托京智、京辦、京通平臺,接入政策問答、流程管理等領域的大模型工具。立足公共服務海量基礎數據,構建開放式城市大模型服務平臺,打造智慧城市大腦,提升公共服務效能。(責任單位:市政務和數據局)
        (三)工業智能
        用好工業企業場景,發揮工業科研院所在京聚集優勢,面向各細分工業領域,搭建基礎軟件、工業軟件、研發設計、中試驗證、生産製造等大模型智能平臺。通過大模型自然語言處理、數據分析處理、深度學習等能力,基于海量工業數據深度挖掘潜在規律,重塑工業産品研發生産流程和方式,探索新型工業化發展範式。(責任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四)金融管理
        做好金融風控,推進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機構建設大模型風險評估與預警系統,加强內控合規管理、客戶財况評估、違約概率預測,隱性關聯挖掘以及欺詐檢測等工作。優化信貸工具,研發金融合規大模型助手,探索大模型輔助生成信貸調查報告和授信審查報告。(責任單位: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北京監管局、市委金融辦)
        (五)空間計算
        面向北京超大規模城市治理場景,前瞻布局城市空間計算系統,探索城市智能化管理機制。構建互聯網地圖數據、物聯網傳感數據和位置服務數據等多元融合的城市時空運行數據框架,打通“人-物-場”計算環節,構建區域級大模型。利用區域級大模型計算推理能力,在産業園區、商圈展會及城市系列公共區域開展先行先試,形成持續感知、信息挖掘、態勢分析、輔助决策的成套智能體系,助力城市精細化治理和規劃。(責任單位: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
        (六)數字營銷
        面向數字人直播帶貨、客服服務、培訓管理等新場景,研發大模型數字人交互知識庫及工具,培育更自然的營銷體驗。升級大模型個性化推薦系統,提高營銷效果,强化客戶粘性。構建營銷廣告、文案大模型創作工具。優化營銷員工培訓流程,基于AIGC搭建虛擬仿真培訓場景。(責任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七)司法服務
        建設司法大模型,集成智能化的法律法規檢索、法律諮詢服務、法律風險評估、法律知識管理、司法數據分析等工具,推動司法仲裁和法律服務現代化智能化進程。(責任單位:市高級人民法院)
        (八)廣電傳媒
        推進央視數字視聽産業園、北京廣播電視臺人工智能融媒創新實驗室建設,推動大模型賦能“北京大視聽”精品創新工作。利用大模型創作能力,集成文本創作、視頻生成、影視特效處理等功能,加速AIGC創作豐富內容,在影視領域形成一批新型工具和創新成果,豐富影視作品創意,提高創作效率和質量。(責任單位:市廣電局)
        (九)電力保障
        建設大模型電力管理與規劃平臺,實現大模型在電力智能巡檢、電力優化調度、故障診斷維護等場景應用以及夏季高峰用電分析及缺口預警、綠電使用評估、電力網絡及設備規劃等功能。(責任單位:市城市管理委、市國資委)
        (十)內容安全
        搭建內容安全大模型平臺,强化技術治網能力,利用大模型加强對文本、圖片、音視頻等多模態內容的識別精度,自動高效處理超大規模內容審核業務,大幅降低人工成本,幫助平臺企業提高安全合規能力,築牢網絡安全屏障。(責任單位:市委網信辦、市公安局)
        四、商業化應用
        從小切口、實場景入手,圍繞行業熱點和社會關切,充分發揮大模型技術革新對行業應用的賦能作用。面向教育、醫療、文化、交通、政務、工業、金融、營銷、司法、傳媒、能源、影視、游戲、園林綠化等行業細分應用場景,支持大模型企業、系統集成服務商、行業用戶等開展API調用、雲端模型調優,模型私有化部署以及智能體、智能助手等大模型應用研發。鼓勵大模型企業與設備廠商結對攻關,圍繞電腦、手機、家電、汽車等新硬件終端,開發嵌入式大模型組件及智能系統。(責任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五、聯合研發平臺建設
        布局建設一批北京市人工智能應用場景聯合研發平臺,通過整合行業資源和高質量數據、開放行業場景需求、建設聯合研發環境,吸引彙聚優勢創新團隊,共同推動人工智能行業應用及産業落地。聯合研發平臺主要面向行業大模型相關技術産品的場景提供方和應用方,與大模型創新企業開展聯合研發,共享場景資源、業務邏輯和行業知識,共同開發深度適配行業場景特點和需求的行業大模型産品,促進大模型新應用新産品實現落地。(責任單位: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
        六、保障措施
        (一)組織實施
        在全市人工智能統籌機制的領導下,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會同市教委、市衛生健康委、市委宣傳部等相關單位,加快推進“人工智能+”行動計劃的組織實施,協調解决大模型落地難題,探索大模型數據訓練、行業應用中的包容監管和分歧解决機制,促進大模型在各領域應用落地。(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相關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二)資源保障
        建設運營北京算力互聯互通和運行服務平臺,爲企業大模型訓練、用戶單位大模型部署,提供便捷泛在的算力支持。依托北京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打造安全可信數據空間,引導企事業單位開放幷彙聚高價值行業數據。建設數據訓練基地,爲大模型訓練提供算力、數據、開發工具和開源社區等資源。推動數據分類分級管控和“監管沙盒”機制。支持基礎大模型在各行業領域推廣應用,鼓勵以自主可控的基礎大模型爲底座加速訓練細分行業垂類大模型,完善大模型應用工具鏈。鼓勵開源高參數自主可控基礎大模型,支持搭建模型和數據集托管雲服務平臺,促進開發者分享和協作。(責任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通信管理局、相關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三)資金支持
        面向標杆應用工程、示範性應用,本市采用揭榜挂帥方式,組織模型企業、軟件企業和行業用戶結對攻關,其中標杆應用工程遴選1支攻關團隊,示範性應用遴選不超過3支攻關團隊。對重大標杆應用工程和示範性應用,按照項目工程投資予以一定比例支持,最高不超過5000萬元。面向商業化應用,本市對基于標杆應用工程和示範性應用項目開展的API接口調用、雲端模型調優,模型私有化部署以及嵌入式小模型、智能體、智能操作系統、智能助手等細分場景下的大模型應用落地項目發放模型券。模型券采用定期兌付方式,對各細分標杆應用工程、示範性應用以及企業可兌付的模型券金額設置上限,當年全市模型券可兌付總額不超過1億元。面向人工智能應用場景聯合研發平臺,擇優按照聯合研發投入予以一定比例支持,最高不超過5000萬元。(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
        (四)場景推廣
        深化本市通用人工智能産業創新夥伴計劃,支持參與標杆應用工程、示範性應用的企事業單位以及商業化應用企業納入夥伴計劃。發揮協會聯盟、數據交易所、諮詢機構等中介組織作用,在模型供給、場景建設、社會投資、數據流通等方面搭建交流合作平臺,加速大模型行業應用落地和生態構建。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發布行業場景應用指引,定期徵集重點行業典型應用案例,對入選指引的模型産品、應用案例、開發者、應用者加大宣傳推廣和獎勵表彰,形成規模效應。(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
        (五)人才引育
        加强人工智能領域高端人才的交流引進,完善人才服務保障機制。鼓勵市屬高校與大模型企業合作建設大模型産教融合創新平臺,探索形成大模型應用實習實訓機制。做好大模型人才培訓,針對大模型企業對行業不瞭解、用戶單位對大模型賦能路徑不清晰的情况,全方位、多層次組織開展模型應用能力培訓和案例教學,切實解决“最後一公里”的問題。(責任單位:市人才局、市教委、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
        (六)安全保障
        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督促指導大模型企業落實國家關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的法律要求,堅持包容審慎監管原則,加快推動本市大模型按要求上綫,編制大模型分級分類管理和安全評測標準,圍繞真實場景開展大模型應用質量評估、倫理對齊等方面評測,促進大模型應用安全合規發展。夯實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保障能力,完善面向大模型行業的數據漏洞、隱私泄露等風險監測體系,支持權威機構開發大模型風險監測平臺,形成“安全態勢感知+風險評估預警”運作機制。壓實大模型服務開發者、使用方的主體責任,引導各方依法依規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注意保護個人隱私、知識産權和秘密信息,促進人工智能産業向上向善發展。

上一篇:
中非數字合作發展行動計劃
下一篇:
國家高新區互聯網跨界融合創新中關村示範工程(2015—2020年)
網站推薦:
 國家信息中心 國務院發展 研究中心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發改委 中國科學院 中國海關 國家統計局 中國財政部 中國檢察院
關于我們 | 聯繫我們 | 訂購流程 | 付款方式 | 免責聲明 | 友情鏈接| 誠聘英才
Copyright: Chinese Science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086-10-84675230    FAX:0086-10-84673367     E-mail:service@zkreport.org
Qingnian Chuangye Building,Baisha Rd. 200#,Changping District,Beijing,China
北京中科縱橫信息技術研究院

京ICP备0911250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