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印發關于“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到2025年,綜合交通運輸基本實現一體化融合發展,智能化、綠色化取得實質性突破,綜合能力、服務品質、運行效率和整體效益顯著提升,交通運輸發展向世界一流水平邁進。 具體目標包括:設施網絡更加完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能力利用率顯著提高。以“八縱八橫”高速鐵路主通道爲主骨架,以高速鐵路區域連接綫銜接,以部分兼顧幹綫功能的城際鐵路爲補充,主要采用250公里及以上時速標準的高速鐵路網對50萬人口以上城市覆蓋率達到95%以上,普速鐵路瓶頸路段基本消除。7條首都放射綫、11條北南縱綫、18條東西橫綫,以及地區環綫、幷行綫、聯絡綫等組成的國家高速公路網的主綫基本貫通,普通公路質量進一步提高。布局完善、功能完備的現代化機場體系基本形成。港口碼頭專業化、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內河高等級航道網絡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綜合交通樞紐換乘換裝效率進一步提高。重點城市群一體化交通網絡、都市圈1小時通勤網加快形成,沿邊國道基本貫通。 《通知》中表示,當前,我國綜合交通運輸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 一名基礎設施行業央企子企業負責人對經濟觀察網記者表示,分區域來看,我國綜合交通運輸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體現在,發達地區和落後地區之間的交通運輸發展是不平衡的,以上海爲例,其綜合地鐵到高速公路,再到機場建設,以及海運船運等立體交通網絡均已建設完善,但是往內陸看去,以西安爲例,目前仍處于大範圍興建地鐵的過程中,再看西藏新疆等地,其還處于剛剛建設相關高速公路的階段,由于各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存在差距,其基礎設施和立體網絡建設的水平亦不一致。 《通知》中亦表示,當前,我國綜合交通網絡布局不够均衡、結構不盡合理、銜接不够順暢,重點城市群、都市圈的城際和市域(郊)鐵路存在較明顯短板。貨物多式聯運、旅客聯程聯運比重偏低,定制化、個性化、專業化運輸服務産品供給與快速增長的需求不匹配。智能交通技術應用深度和廣度有待拓展,部分關鍵核心産品和技術自主創新能力不强。交通運輸安全形勢仍然嚴峻,産業鏈供應鏈保障能力不足。綠色低碳發展任務艱巨,清潔能源推廣應用仍需加快。綜合交通運輸管理體制機制有待健全完善,制約要素自由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 在清潔能源推廣應用上,上述央企子企業負責人表示,其所在的企業正在抓緊進一步研發電力能源驅動的大客車,爭取在日後的交通網絡建設中發揮其效用。 取得建設成效的同時,還需看到,“十四五”時期,我國綜合交通運輸發展面臨的形勢更加複雜多變。 《通知》中表示,從國際看,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深入發展,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産業鏈供應鏈和國際物流體系,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 基于此,未來的具體目標還包括:運輸服務更加高效。運輸服務質量穩步提升,客運“一站式”、貨運“一單制”服務更加普及,定制化、個性化、專業化運輸服務産品更加豐富,城市交通擁堵和“停車難”問題持續緩解,農村和邊境地區運輸服務更有保障,具備條件的建制村實現快遞服務全覆蓋。面向全球的國際運輸服務網絡更加完善,中歐班列發展質量穩步提高。 技術裝備更加先進。第五代移動通信(5G)、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與交通運輸深度融合,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要進展,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率顯著提高,數據開放共享和平臺整合優化取得實質性突破。自主化先進技術裝備加快推廣應用,實現北斗系統對交通運輸重點領域全面覆蓋,運輸裝備標準化率大幅提升。 安全保障更加可靠。交通設施耐久可靠、運行安全可控、防範措施到位,安全設施完好率持續提高。跨部門、跨領域的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和應急救援體系進一步健全,重特大事故發生率進一步降低。主要通道運輸安全和糧食、能源、礦石等物資運輸安全更有保障,國際物流供應鏈安全保障能力持續提升。 發展模式更可持續。交通運輸領域綠色生産生活方式逐步形成,鐵路、水運承擔大宗貨物和中長距離貨物運輸比例穩步上升,綠色出行比例明顯提高,清潔低碳運輸工具廣泛應用,單位周轉量能源消耗明顯降低,交通基礎設施綠色化建設比例顯著提升,資源要素利用效率持續提高,碳排放强度穩步下降。 治理能力更加完備。各種運輸方式一體融合發展、交通基礎設施投融資和管理運營養護等領域法律法規和標準規範更加完善,綜合交通運輸一體化融合發展程度不斷提高,市場化改革持續深化,多元化投融資體制更加健全,以信用爲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加快形成。 《通知》要求,展望2035年,便捷順暢、經濟高效、安全可靠、綠色集約、智能先進的現代化高質量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基本建成,“全國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區1小時通勤、城市群2小時通達、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覆蓋)和“全球123快貨物流圈”(快貨國內1天送達、周邊國家2天送達、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基本形成,基本建成交通强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