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2日,中國石油化工聯合會發布了《石油和化學工業“十三五”發展指南》。《指南》總結了“十二五”行業發展的成就和存在的問題,分析了“十三五”面臨的新環境,提出了“十三五”行業發展的總體思路、目標、主要任務和重點工作,對行業未來五年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其中一些發展目標值得重點關注。
“十三五”期間,石油和化學工業年均增速將轉變爲個位數增長,全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長在7%左右,到2020年達到約18.4萬億元。
“十三五”期間,累計新增探明天然氣儲量目標爲4.45萬億立方米,其中:常規天然氣3.4億立方米,葉岩氣6000億立方米,煤層氣4050億立方米。
到2020年,常規天然氣(含緻密氣)産量超過1700億立方米,葉岩氣産量達到200億立方米,煤層氣(地面抽采)産量150億立方米;天然氣占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接近或達到9%,力爭10%;形成安全平穩高效的供應格局。
到“十三五”末,累計建成原油、成品油管道總長度6.5萬千米;天然氣管道總里程達到10.7萬億千米;新建和擴建LNG接收站21座,2020年接收能力達到8500萬噸/年以上。
到2020年,全國煉油能力預計達到8.8億噸左右,力爭控制在8.5億噸左右,年原油加工量6.1億噸;乙烯産能3200萬噸每年,年産量約3000萬噸,其中煤(甲醇)制乙烯所占比例達到20%以上;對二甲苯産能2200萬噸/年,産量約1870萬噸。
工作重點:優化産業布局和原料結構、促進産品高端化發展,同時嚴格限制新增煉油能力增長。
傳統化工很難用一個數字代替,但主旋律是淘汰和升級。“十三五”期間,氮肥新增産能700萬噸,淘汰落後産能650萬噸,到2020年總産能達到6050萬噸。磷肥淘汰落後産能100萬噸,2020年産能控制在2400萬噸左右,平均産能利用率達到80%。鉀肥2020年産量達到800萬噸,進口穩定在800萬噸左右。氯碱産能基本保持穩定,燒鹼和聚氯乙烯開工率分別提升到85%和80%以上,其中電石法聚氯乙烯産能占比下降到75%左右。純鹼控制在3200萬噸以內,降低能源消耗,提高水循環利用率。輪胎産量在6.49億條,比2014年增長15.5%
力爭到2020年,化工新材料整體自給率提高到80%以上。工程塑料國內自給率達到70%以上(産量436萬噸,需求547萬噸);高端聚烯烴的自給率接近70%(産量774萬噸, 需求1115萬噸);高性能纖維國內自給率達到93%(産量14萬噸, 需求15萬噸),芳烴全部自給;高性能膜材料國內自給率達到75%左右(産量46萬噸, 需求61萬噸)(按重量計算);電子化學品按重量計的國內自給率達到68%(産量74萬噸,需求109萬噸)。
工作重點:
加快空白産品的産業化進程。推進PC(聚碳酸酯)、PEEN(聚醚醚腈)等工程塑料和茂金屬聚乙烯、茂金屬聚丙烯等高端聚烯烴樹脂及苯基有機矽單體的研發,積極開發鹵化丁基、氫化丁腈等具有特殊性能的橡膠和新型熱塑性彈性體。
降低成本,提高産品質量水平,重點突破國産T300級、T700級碳纖維的低成本、穩定化、規模化生産技術,提升聚甲醛、PET/PBT樹脂、聚苯硫醚和尼龍等工程塑料的産品質量。
突破上游關鍵配套原料的供應瓶頸,加快發展己二腈、CHDM(1,4-環乙烷二甲醇)等關鍵配套單體和工程塑料合金,加快己烯-1、辛烯-1等高碳α-烯烴共聚單體的研發,推進高性能聚烯烴産業化。
圍繞下游重點領域需求發展高端專用産品,加快化工新材料在新應用領域的推廣。包括推進環保型聚氨酯在建築節能領域的推廣;發展高端氟、矽聚合物、含氟功能性膜材料和化學品;推進有機矽在多個行業的應用;同時加快發展新能源電池、集成電路等領域配套的電子化學品。
到2020年,煤制油規模控制在1000萬噸左右;煤(甲醇)制烯烴規模控制在1300~1500萬噸;煤制乙二醇控制在600萬噸;煤制芳烴控制在100萬噸。
工作重點:將堅持合理布局、量水而行、清潔高效轉化,開展現代煤化工關鍵技術工程化和産業化升級示範。
力爭“十三五”末,生物質燃料乙醇産量達500萬噸,生物柴油産能200萬噸。
工作重點:在生物化工領域,提升技術水平和經濟性,促進生物基新材料、生物基化學品及生物燃料的規模化商業化應用;加快生物醫用材料的開發研製,滿足快速增長的市場需求。
到2020年,行業技術創新體系日益完善,重點突破一批重大關鍵共性技術和重大成套裝備,形成轉型升級的新動力和新優勢。《指南》中列出了“十三五”期間20項需要重點突破的關鍵技術,包括:葉岩氣水平井水基鑽井液技術、合成氣完全甲烷化成套工藝示範工程、二氧化碳壓裂技術、20萬噸級甲苯甲醇制對甲苯聯産低碳烯烴示範工程、丁二烯直接氫氰化合成己二腈等。
目標到2020年,綠色發展方式初步形成,萬元增加值能源消耗、萬元增加值CO2排放量和用水量均比“十二五”末降低10%,重點産品單位綜合能耗顯著下降。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均比“十二五”末减少15%,污染源實現全面達標排放,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危險廢物處置和利用率達到100%,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削减30%以上,重大安全生産事故得到有效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