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纵横信息技术研究院
 
首頁 | 研究分析 | 專題視野 | 中科視點 | 中國視點 | 區域視點 國際視點 | 英文視點| 國際法規 | 國內法規 | 數據中心 | 熱點下載 |  簡體切換
搜索:通過此功能可以快速搜索本站內容.
關鍵字
十三五科技創新規劃發布 推進儀器儀錶核心技術研發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研究分析 >> 产业分析 >> 機械行業 >> 其它
【文檔標題】: 十三五科技創新規劃發布 推進儀器儀錶核心技術研發
【搜關鍵字】:
【金牌服務】: 金牌貴賓如欲訂購該産業相關定制報告幷享受金牌服務請直接與我研究院聯繫
【聯繫電話】: 010-84675230
【公司傳真】: 010-84673367
【公司網址】: http://www.zkreport.org
【文檔介紹】
【時間:2016-8-16】

 

201688,國務院發布了《“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了未來五年國家科技創新的指導思想、總體要求、戰略任務和改革舉措。《規劃》中强調,圍繞建設製造强國,大力推進製造業向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方向發展,開展工業傳感器、智能儀器儀錶等製造基礎共性技術研發。《規劃》提出大力發展海洋資源高效開發、利用和保護技術,培育一批自主海洋儀器設備企業和知名品牌,開展近海環境質量監測傳感器和儀器系統、深遠海動力環境長期持續觀測重點儀器裝備研發工作。《規劃》强調“十三五”期間將重點强化重大科研儀器設備、核心技術和關鍵部件研製與開發,推動科學儀器設備工程化和産業化技術研究,提升我國科學儀器行業核心競爭力。此外,《規劃》還提出加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大型儀器設備面向企業的開放共享力度。

 

發展智能綠色服務製造技術

圍繞建設製造强國,大力推進製造業向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方向發展。發展網絡協同製造技術,重點研究基于“互聯網+”的創新設計、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工廠、製造資源集成管控、全生命周期製造服務等關鍵技術;發展綠色製造技術與産品,重點研究再設計、再製造與再資源化等關鍵技術,推動製造業生産模式和産業形態創新。發展機器人、智能感知、智能控制、微納製造、複雜製造系統等關鍵技術,開發重大智能成套裝備、光電子製造裝備、智能機器人、增材製造、激光製造等關鍵裝備與工藝,推進製造業智能化發展。開展設計技術、可靠性技術、製造工藝、關鍵基礎件、工業傳感器、智能儀器儀錶、基礎數據庫、工業試驗平臺等製造基礎共性技術研發,提升製造基礎能力。推動製造業信息化服務增效,加强製造裝備及産品“數控一代”創新應用示範,提高製造業信息化和自動化水平,支撑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

專欄6 先進製造技術

1.網絡協同製造。開展工業信息物理融合理論與系統、工業大數據等前沿技術研究,突破智慧數據空間、智能工廠异構集成等關鍵技術,發展“互聯網+”製造業的新型研發設計、智能工程、雲服務、個性化定制等新型模式,培育一批智慧企業,開展典型示範應用。

2.綠色製造。發展綠色化設計技術、基礎加工工藝技術、機電産品開發技術、再製造與再資源化技術等,構建基于産品全生命周期的綠色製造技術體系,開展綠色製造技術和裝備的推廣應用和産業示範。

3.智能裝備與先進工藝。開展非傳統製造工藝與流程、重大裝備可靠性與智能化水平等關鍵技術研究,研製一批代表性智能加工裝備、先進工藝裝備和重大智能成套裝備,引領裝備的智能化升級。

4.光電子製造關鍵裝備。開展新型光通信器件、半導體照明、高效光伏電池、MEMS(微機電系統)傳感器、柔性顯示、新型功率器件、下一代半導體材料製備等新興産業關鍵製造裝備研發,提升新興領域核心裝備自主研發能力。

5.智能機器人。開展下一代機器人技術、智能機器人學習與認知、人機自然交互與協作共融等前沿技術研究,攻克核心部件關鍵技術,工業機器人實現産業化,服務機器人實現産品化,特種機器人實現批量化應用。

6.增材製造。開展高性能金屬結構件激光增材製造控形控性等基礎理論研究,攻克高效高精度激光增材製造熔覆噴頭等核心部件,研發金屬、非金屬及生物打印典型工藝裝備,構建相對完善的增材製造技術創新與研發體系。

7.激光製造。開展超快脉衝、超大功率激光製造等理論研究,突破激光製造關鍵技術,研發高可靠長壽命激光器核心功能部件、國産先進激光器以及高端激光製造工藝裝備,開發先進激光製造應用技術和裝備。

8.製造基礎技術與關鍵部件。研究關鍵基礎件、基礎工藝等基礎前沿技術,建立健全基礎數據庫,完善技術標準體系和工業試驗驗證平臺,研製一批高端産品,提高重點領域和重大成套裝備配套能力。

9.工業傳感器。開展工業傳感器核心器件、智能儀器儀錶、傳感器集成應用等技術攻關,加强工業傳感器技術在智能製造體系建設中的應用,提升工業傳感器産業技術創新能力。

 

發展海洋資源高效開發、利用和保護技術

按照建設海洋强國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總體部署和要求,堅持以强化近海、拓展遠海、探查深海、引領發展爲原則,重點發展維護海洋主權和權益、開發海洋資源、保障海上安全、保護海洋環境的重大關鍵技術。開展全球海洋變化、深淵海洋科學等基礎科學研究,突破深海運載作業、海洋環境監測、海洋油氣資源開發、海洋生物資源開發、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海洋能開發利用、海上核動力平臺等關鍵核心技術,强化海洋標準研製,集成開發海洋生態保護、防灾减灾、航運保障等應用系統。通過創新鏈設計和一體化組織實施,爲深入認知海洋、合理開發海洋、科學管理海洋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加强海洋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培育一批自主海洋儀器設備企業和知名品牌,顯著提升海洋産業和沿海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

專欄17 海洋資源開發利用技術

1.深海探測。圍繞實施深海安全戰略的科技需求,突破全海深(最大深度11000)潜水器研製,形成10007000級潜水器作業應用能力。研製深遠海油氣勘探開發裝備,加快大洋海底礦産資源勘探及試開采進程,初步形成“透明海洋”技術體系,爲我國深海資源開發利用提供科技支撑。

2.海洋環境安全保障。發展近海環境質量監測傳感器和儀器系統、深遠海動力環境長期持續觀測重點儀器裝備,研發海洋環境數值預報模式,提高海洋環境灾害及突發事件的預報預警水平和應急處置能力,解决國家海洋環境安全保障平臺建設中的關鍵技術問題,構建海洋環境與資源開發標準計量體系,提升我國海洋環境安全保障能力。

3.海洋生物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圍繞海洋生物科學研究和藍色經濟發展需求,針對海洋特有的群體資源、遺傳資源、産物資源,在科學問題認知、關鍵技術突破、産業示範應用三個層面,一體化布局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重點任務創新鏈,培育與壯大我國海洋生物産業,全面提升海洋生物資源可持續開發創新能力。

4.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突破低成本、高效能海水淡化系統優化設計、成套和施工各環節的核心技術;研發海水提鉀、海水提溴和溴系鎂系産品的高值化深加工成套技術與裝備,建成專用分離材料和裝備生産基地;突破環境友好型大生活用海水核心共性技術,積極推進大生活用海水示範園區建設。

5.大型海洋工程裝備。突破超深水半潜式鑽井平臺和生産平臺、浮式液化天然氣生産儲卸裝置和存儲再氣化裝置、深水鑽井船、深水勘察船、極地科考破冰船等海洋工程裝備及其配套設備設計製造技術,形成自主研發和設計製造能力,建立健全研發、設計、製造和標準體系。

 

提升科研條件保障能力

以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和支撑重大科技突破爲目標,加强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實驗動物、科研試劑、創新方法等保障研究開發的科研條件建設,夯實科技創新的物質和條件基礎,提升科研條件保障能力。强化重大科研儀器設備、核心技術和關鍵部件研製與開發,推動科學儀器設備工程化和産業化技術研究;强化國家質量技術基礎研究,支持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等技術研發,加强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加强實驗動物品種培育、模型創制及相關設備的研發,全面推進實驗動物標準化和質量控制體系建設;加强國産科研用試劑研發、應用與示範,研發一批填補國際空白、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原創性科研用試劑,不斷滿足我國科學技術研究和高端檢測領域的需求;開展科技文獻信息數字化保存、信息挖掘、語義揭示、知識計算等方面關鍵共性技術研發。

專欄25 科研條件保障

1.科學儀器設備。以關鍵核心技術和部件自主研發爲突破口,聚焦高端通用和專業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研發、工程化和産業化,研製一批核心關鍵部件,顯著降低核心關鍵部件對外依存度,明顯提高高端通用科學儀器的産品質量和可靠性,大幅提升我國科學儀器行業核心競爭力。

2.國家質量技術基礎。研發具有國際水平的計量、標準、檢驗檢測和認證認可技術,提升我國國際互認計量測量能力,參與和主導研製國際標準,突破一批檢驗檢測檢疫認證新技術,實現國家質量技術基礎總體水平與發達國家幷跑,個別領域達到領跑。

3.實驗動物。開展實驗動物新資源和新品種培育,加快人源化和複雜疾病動物模型創制與應用,新增一批新品種、新品系,資源總量接近發達國家水平;開展動物實驗新技術和新設備開發,加强實驗動物標準化體系建設,爲人類健康和公共安全提供有效技術保障。

4.科研試劑。重點圍繞人口健康、資源環境以及公共安全領域需求,加强高端檢測試劑、高純試劑、高附加值專有試劑研發,研發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原創性試劑;開展科研用試劑共性測試技術研究,加强技術標準建設,完善質量體系,提升科研用試劑保障能力。

 

推動創新資源向企業集聚

發揮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在集聚産業創新資源、加快産業共性技術研發、推動重大科技成果應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動企業提升創新能力。支持企業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加强專業技術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實施創新驅動助力工程,通過企業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後工作站、科技特派員等多種方式,引導科技人員服務企業。健全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制度,加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大型儀器設備面向企業的開放共享,加强區域性科研設備協作,提高對企業技術創新的支撑服務能力。

上一篇:
下一篇:
盤點2016上半年農機行業大事件
網站推薦:
 國家信息中心 國務院發展 研究中心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發改委 中國科學院 中國海關 國家統計局 中國財政部 中國檢察院
關于我們 | 聯繫我們 | 訂購流程 | 付款方式 | 免責聲明 | 友情鏈接| 誠聘英才
Copyright: Chinese Science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086-10-84675230    FAX:0086-10-84673367     E-mail:service@zkreport.org
Qingnian Chuangye Building,Baisha Rd. 200#,Changping District,Beijing,China
北京中科縱橫信息技術研究院

京ICP备0911250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