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纵横信息技术研究院
 
首頁 | 研究分析 | 專題視野 | 中科視點 | 中國視點 | 區域視點 國際視點 | 英文視點| 國際法規 | 國內法規 | 數據中心 | 熱點下載 |  簡體切換
視野導航
能源電力 | 化工機械 | 醫療衛生 | 醫藥保健 | 
金融經濟 | 交通運輸 | 冶金製造 | 農副産業 | 
裝飾建材 | 電子通訊 | 輕工紡織 | 服裝鞋帽 | 
日用百貨 | 汽車家電 | 房産服務 | 其他行業 | 
聯繫我們
電話:0086-10-84675230
電話:0086-10-84675235
傳真:0086-10-84673367
郵箱地址(E-MAIL):
service@zkreport.org
遂寧市「十三五」紡織服裝產業發展規劃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專題視野 >> 最新專題視野 >> 服裝☆鞋帽
最新專題視野
【時間:2018-2-27】

  一、紡織服裝產業現狀 

  (一)產業現狀 

  截止2015年底,全市有規模以上紡織服裝企業68戶,其中棉紡織企業42戶,印染企業2戶,服裝企業15戶,化纖企業5戶,絲綢企業4戶。行業從業人員約2萬人,行業資產總額30億元。 

  主要裝備能力:紡紗錠90萬錠,織機3000台(其中劍桿織機696台,噴氣織機268台),印染生產線10條,再生聚酯化纖生產線10條,服裝設備1500台套,織綢機600台。 

  裝備結構:無卷化率達到55%,比全國平均水平低10個百分點;無梭布①比重達到65%, 比全國平均水平低21個百分點;精梳紗比重38%,超過全國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無接頭紗占90%,超過全國平均水平5個百分點。 

  主要生產能力:年產各類紗線23萬噸,佔全省比例19.5%;化纖11.2萬噸,佔全省比例9.5%;布2.4億米,佔全省比例13%;印染布1.2億米,佔全省比例21.1%;服裝830萬件套,佔全省比例4.4%;床上用品150萬件套;白廠絲140噸,佔全省比例0.35%。 

  經濟運行情況:2015年,全市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45億元,主營收入140.9億元,利潤6.8億元,出口交貨值7500萬美元。產品遠銷南美洲、東南亞、歐洲市場。全市紡織服裝產業規模以上的企業數、工業總產值、利潤、稅收、出口交貨值等均佔全省總額的10%以上,工業總產值佔全市規上工業的11%,也是全市創造就業崗位最多的行業之一。 

  產業區域分佈:市直及兩區(船山和安居)有企業15戶,佔全市紡企的22%,主要分佈在經開區、河東新區、金龍工業港及安居工業園;大英縣有企業15戶,佔全市紡企的22%,主要集中在縣城區和大英縣工業集中區內;射洪縣有企業28戶,佔全市紡企的41%,主要分佈在縣城區、銀華工業園等;蓬溪縣有企業10戶,佔全市紡企的15%,主要分佈在縣城區、上游工業集中區及部分鄉鎮。 

  (二)「十二五」主要成效和問題 

  1.生產規模較快增長、紡織產業鏈日益完善 

  全市擁有紡織服裝工業企業(含絲綢)68戶,生產規模比十一五末有了較大增長,尤其是紡紗、織布和化纖增長明顯。全行業形成了棉紡織、絲綢、化纖、印染、針織、服裝、紡織機械等產業鏈條基本貫通、門類比較齊全、設備相對先進的工業體系,紗、印染布和棉布的產量佔全省行業的比重分別為21%、22%和29%,產業優勢明顯。 

  2.技術裝備進一步提升 

  「十二五」期間,企業加大了企業技術改造投入力度,淘汰了一批落後工藝設備,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和設備,實施企業技術改造升級。新綠洲印染、天驕紡織成功創建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新綠洲印染通過搬遷技改,效益增加40%;天驕紡織、天億紡織、南華紡織、科瑞特紡織、渝奧紡織、海天化纖等企業通過一系列的淘汰落後和技改升級,使企業的裝備水平、產品質量達到了國內先進、省內一流的水平,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紡織產業改造升級穩步實施。 

  3.品牌優勢逐步增強 

  「十二五」期間我市紡織服裝企業品牌意識明顯增強,新綠洲的 「達發牌」、「群康牌」 棉混紡印染布、天驕紡織的「棉本色布」、「科瑞特牌系列棉紡織品」等成為四川名牌產品;華紡銀華的「海蒂斯曼家紡產品」、天億紡織 的「紗線」、安浪家紡的 「安浪牌棉胎」、科瑞特線業的「腈滌80/20 38S/2 70*65 63 」阻燃布和「粘膠R30S/2」、天驕紡織的「純棉本色紗」等產品被列入四川省地方名優產品推薦目錄;天驕紡織「天驕」、依柯曼襪業「依柯曼」獲得遂寧市知名商標。 

  4.產業聚集度增長、工業園區建設成效顯著 

  十二五期間全市新建、擴建、遷建的紡織服裝企業都在各區縣的紡織工業園實施,使產業的聚集度增強,新綠洲印染遷建到遂寧經開區得到了極快的發展,科瑞特線業、天億紡織等都在工業園內建設並形成較大規模的生產能力。全市區縣都有比較集中的紡織工業園,遂寧經開區、大英紡織工業園、射洪銀華紡織工業園、安居紡織工業園等在省內都是比較重要的紡織服裝產業聚集地。 

  5.存在的主要問題 

  十二五以來全市紡織服裝產業雖然取得很大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影響行業持續發展的普遍性問題,這主要是:生產增速放緩,成本上升快,效益有所下滑;政策扶持力度非常小,產品競爭力弱;由於市場原因,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已成為企業運行的重大難題,部分企業流動資金短缺,投資技改的能力非常有限,創新能力不足,品牌建設也比較弱;增值稅「高征低扣」②問題未解決,導致企業面臨不公平的市場環境。 

  二、行業發展面臨的形勢 

  (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給紡織行業發展提供新動力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國家深化改革中的重要舉措,其實質就是優化供給,提高供給的有效性,使供給能更好的滿足和適應市場需求。紡織服裝行業是完全市場化的,其產品應當切實瞄準市場需求,增強市場競爭能力。但由於各方面的原因,行業內存在產業過剩,技術設備落後,市場適應性差的問題,使供給側存在中高端有效不足,低端過剩,競爭力不強等問題。國家推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提高供給的有效性,促進紡織工業技術進步,產業轉型升級,使企業按照新型工業化的要求進行建設、發展,從而為全行業提供新一輪發展的內在動力,使企業在十三五時期獲得新的發展動力,為實現全面小康做出新的貢獻。 

  (二)新型城鎮化為紡織服裝行業帶來巨大的成長空間 

  城鎮化率提高、城鄉差距縮小將帶動國內紡織品消費需求擴大。需求多樣化、個性化、時尚化成為主流,也將推動消費結構加速升級。根據十三五規劃建議的目標,到2020年有1億左右的農民工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定居,這部分人口將帶動1600億以上的衣著消費量。同時,這些都為紡織服裝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空間,使產業發展有了更堅實的基礎。 

  (三)區域協同化為承接產業轉移提供了合作利好 

  隨著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戰略的實施,雙邊多邊自由貿易協定的簽訂,將極大拓展紡織工業區域發展空間,提升行業企業配置技術資源、創新資源、營銷資源、管理資源和製造資源的能力,推動區域結構調整和行業走出去。我市作為成渝經濟區的中心節點,具有承接紡織產業轉移的優越條件,遂寧海關和檢驗檢疫機構的建成投入運行,也為紡織企業進入國際市場提供了快捷通道。因此擴大產業規模,實現持續發展是有客觀條件的。 

  (四)信息技術和智能製造促進紡織產業邁上新台階 

  全球生產要素、加工製造、配套服務等產業資源通過信息技術實現高度共享,為全球紡織產業鏈與供應鏈加強資源整合,提高運行效率創造重要機遇。電子商務平台及大數據技術發展,為紡織產業更好地開拓全球市場提供了信息化技術支撐。全市紡織企業需加強信息平台體系建設與合作,實現全球產業資源及市場信息的有效彙集和共享,使信息技術和智能製造真正發揮提升紡織產業的效果,促使紡織產業邁上新台階。 

  三、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貫徹市委市政府「決戰決勝全面小康建設綠色經濟強市」的精神,落實《中國製造2025四川行動綱要》的要求,運用創新思維推進紡織服裝產業高端化、品牌化,以現有企業改造提升為重點,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面增強產業創新能力,提高產品質量,推進智能製造,拓展新型產業門類,注重品牌建設,形成新的競爭優勢,建成省內最重要的紡織工業基地。 

  (二)基本原則 

  1.堅持技術改造,促進產業升級。在現有的紡紗、織布、化纖企業大力推進技術改造,採用先進裝備和技術,全面提升產業效益,提高產品品質。使規上企業都能進入行業先進水平的行列,使企業實現產業升級,形成有效供給與消費升級的良性互動,提高企業的活力與創造力。 

  2.堅持創新驅動,強化品牌建設。按照紡織工業十三五科技進步綱要的要求,實施創新驅動,加強工業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推動企業技術、管理、生產和經營模式創新,努力開發自主知識產權,在全市的優勢企業中實現重點領域關鍵技術突破,提高科技創新對行業發展貢獻率。努力維護和擴大現有品牌的市場影響力,提升品牌價值,開發新的品種品牌,促使傳統產業提高科技含量,融入更多的創新時尚元素,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3.堅持優化結構,推進智能製造。切實改變紡織服裝產業以傳統產品為主的現狀,優化產業結構,擴大中高端產品的供給,優化紡織服裝,家用紡織品和產業用紡織品的結構比例,完善產業鏈,拓展紡織服裝產業的新型門類、豐富產品類型。在所有企業中推進智能製造,優化技術裝備,使高技術得到廣泛的應用,從而全方位提升產業的技術水平和品種質量。 

  4.堅持協調發展,實現生態文明。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與生態文明建設,使行業發展與資源、要素、環境相適應,實現工業發展與生態建設的有機統一,堅持培育骨幹企業與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協調推進,努力形成有地方特色的紡織服裝產業體系,使行業的發展與改善民生協調同步,並為實現全面小康做出更多的貢獻。 

  (三)發展目標 

  全市要在現有紡織服裝產業基礎上,通過全面的技術改造,實現產業升級,拓展新型產業門類,突出終端產品製造,進一步建設成省內和西部重要的紡織工業基地。 

  1.行業增長目標。十三五期間,全市的紡織服裝產業主要通過技術改造、產業轉型升級,產能規模適度增長,規上企業工業增加值年均保持7-9%的增速,到十三五末,行業工業產值達到200億元,各生產門類的產能規模總體增長10-20%,終端產品生產規模增長30%,產業用紡織品實現零的突破,綠色製造佔到全產業的80%,實現增長方式從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2.結構調整與產業集中度目標。全面實現國家要求中西部地區規上紡織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占比提高5個百分點的目標。在產品結構中擴大家紡和產業用紡織品的纖維消費量比例,使產業鏈和產業結構更能適應市場的需要。重點企業高品質、功能性、智能化產品比重要大幅提升,注重發展個性化定制,服務型製造的新型生產模式和產業形態。各區縣的紡織工業園和市創新工業園進一步強化產業集中度,通過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為產業聚集發展提供更好的條件。 

  3.科技創新與質量品牌目標。規模以上企業科技創新研發投入實現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大於1%的要求,企業技術裝備基本達到國內先進水平,20家以上企業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紡織服裝產業進一步完善品牌培育管理體系,擴大名牌產品的市場佔有率和影響力,企業品牌運營能力的明顯增強,形成馳名商標、著名商標和名牌產品的品牌鏈。 

  四、發展思路與主要任務 

  (一)發展思路 

  遂寧紡織服裝產業在十三五期間實現預期的發展目標,實現轉型升級,其發展思路是: 

  1.加快現有紡織服裝企業技術改造和產業提升的步伐。在經濟發展是新常態下,紡織服裝產業不能再依靠簡單擴大規模進行發展,而是立足現有企業狀況,從技術、設備、管理、營銷等面進行提升,在規模不大幅增加的前提下實現效率和效益的倍升,因而必須全力推進技術改造,使全行業邁上發展的新台階。 

  2.努力優化和提升產品結構,形成中高端紗線、面料、服裝的產業鏈。通過提升精梳棉、無卷化率、無結頭紗、無梭布比重,實施高性能、功能性、差別化纖維及其產業鏈延伸、完善、達到重點發展高支紗、精梳紗、特種紗、多纖維混紡、化纖仿真和高檔服裝面料的目的,使遂寧紡織在省內獨樹一幟。 

  3.持續推進智能化、數字化、信息化,廣泛應用高新技術,實現工業化與信息化的融合,以互聯網+促進行業的全面發展。 

  4.不斷拓展紡織服裝產業門類,發展紡織行業新型產業和綠色製造技術,提高家紡用品、產業用紡織品的比例,為行業的持續發展創造新的優勢,奠定堅實的基礎。 

  5.依托現有的紡紗、織造、印染的優勢和資源,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大力引進高檔織造、新型織造、知名服裝、高檔家紡和產業用紡織品企業,進一步壯大紡織產業鏈,完善紡織工業園區建設,打造全省特色紡織產業基地和紡織工業園。 

  (二)主要任務 

  1.強化技術創新,提高科技進步對行業發展的貢獻率。建設以企業為主體的紡織服裝技術創新體系,大力推廣高端氣流紡和運用有色纖維研發免染產品等新型綠色製造技術,推行原料精細化、儀器化檢測,提高企業電子配料能力,提升精梳棉、無卷化率、無接頭紗和無梭布比重。推動省、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建設,從資金政策上對技術中心以更多支持。強化企業自主研究開發設計能力,引導企業增強自主創新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鼓勵企業加大技術研發投入,與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產學研戰略合作,圍繞新型纖維材料、高新紡織加工工藝技術等加大創新資源投入,鼓勵企業實施流程再造,實現重點領域關鍵技術突破,增強行業軟實力,提高科技進步對行業發展貢獻率。 

  2.加大技術改造力度,促進智能製造技術的應用。全力推進現有紡織服裝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實現產業升級,全市規上企業都要根據自己的發展目標,進行系統性技術改造,淘汰落後設備。安裝運行已經成熟且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紡織、化纖、印染、服裝智能成套設備,使生產企業整體邁上新的台階。鼓勵企業在生產的各個環節包括企業管理、生產自動控制、過程檢測、計算機輔助設計/製造、虛擬加工、倉儲物流、信息網絡和電子商務等方面融入互聯網技術和智能製造技術,推動企業生產和運營方式的改造,大幅提升企業的創新水平和效益,降低綜合性的生產成本。對於企業的技術改造應當予以較大力度的政策扶持和鼓勵,予以適當的補助或貸款貼息。 

  3.推廣先進綠色製造技術,促進綠色企業、綠色園區建設。在全市紡織服裝企業大力推廣綠色製造技術,包括節水技術、節能技術、清潔生產技術等。在印染企業推動水效對標達標,大幅降低單位產品取水量,紡紗、織造企業建立能源管控中心,加快變頻電機、節能空調等技術推廣應用,對企業廢水、廢氣中的熱能、水資源、染料、化學品、原材料等應用回收循環利用技術,採用廢水深度治理,少污泥,低成本關鍵處理技術,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園區內盡量實施集中供熱替代和燃煤鍋爐改氣工程,規上企業都應進行清潔生產審核,不斷提高綠色生產水平。企業要從原料購入到生產運行過程以及三廢處理、利用、循環都實施綠色製造技術,使更多的企業成為綠色企業,園區要以綠色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為目標,優化企業環境,公用工程供給,物流服務平台,引入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的製造企業,促進當地綠色紡織的發展。嚴格控制企業的三廢排放,按照當地的環境要求,不斷降低排放量和能源消耗量。 

  4.落實「三品」戰略,提高各類產品的附加值和競爭力。認真落實國家在紡織行業提出的「三品」戰略,即增加品種,提高品質,創新品牌,從而全面提升紡織服裝產品對市場的適應性、競爭力和附加值,實現各類產品的價值提升和效益倍增。要用三品戰略引導企業加強產品的創新設計,產業鏈的協同,與消費者的密切聯繫,使產品品種有更強的市場適應性,品質更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品牌更能深入人心。企業要加強從原料採購到生產銷售全流程的質量管控,推進質量管理體系建設,提高企業質量保證能力和產品消費安全。全市規上企業都應普及ISO9001質量管理認證和其他先進管理體系。各企業都應加強品牌建設和品牌管理,明確品牌定位,促進品牌與文化創意產業,高技術產業的融合,不斷提高品牌的附加值和性價比。努力構建「政府推動,部門聯動、企業主動」的創品牌工作機制。全市在鞏固現有品牌市場信譽的基礎上,創建新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市場佔有率高的產品品牌,更多地取得「中國馳名商標」「省著名商標」「名牌產品」等名譽,用品牌推進全省和西部重要紡織工業基地的建設。 

  5.主動承接產業轉移,推動重大項目落地實施。充分利用現在的紡織工業特色優勢和生產能力,以及資源配置,公用工程供給的有利條件,高水平高起點的承接國內外紡織服裝轉移而來的項目。政府管理部門要主動出擊,加強與東部沿海發達省份及大型企業聯繫與交流,以產業基礎、市場條件和政策優勢吸引他們到工業園區落戶建廠。招商引資要不斷創新形式,創新措施,立足於雙方共贏,有利於產業提升和發展。重點引進高檔織造、名牌服飾、家紡用品和產業用紡織品建設項目,進一步做強做優從纖維原料到加工製造到終端產品的產業鏈。對於已經有意向或明確的重大項目要做好督促落實的工作,切實解決項目建設中的各項具體問題,使其盡快形成生產能力。 

  6.注重電子商務平台建設,發展服務型製造。紡織服裝企業要充分運用互聯網,建設自己的電子商務平台,進一步轉變營銷模式,直接面對消費者,滿足社會個性化需求。加大引進電子商務總部企業力度,鼓勵企業在電子商務總部企業應用電子商務,提高快速反應能力。通過發展電子商務促進企業由傳統生產型向服務製造型發展,向價值鏈中高端延伸,促進製造企業以拓展產品功能,提高交易效率,滿足客戶深層次需求為重點,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產品設計和整體解決方案。大型骨幹企業或紡織工業園區可以主導業務為中心,建設行業性電子商務平台,優化行業採購供應鏈,創新業務流程,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更好地發揮成渝經濟區核心節點的優勢作用。 

  7.加強人才引進與培養。建立健全人才引進、培養、激勵的政策措施,著力引進和培育優秀服裝設計師、紡織服裝技術人才,鼓勵企業與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及省內紡織服裝類院校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培養紡織產業所需技能人才。進一步完善本地工作的環境和工資待遇,吸引發達地區工作的技術、管理人才回流;面向海內外引進高端人才落戶創業;組建紡織服裝產業專家顧問團隊,為產業發展提供指導;與海內外高等院校合作,建立聯合運營課程,快速培養產業技術優質人才,提供企業家及管理課程,改善供應鏈生態。 

  五、發展重點 

  (一)突出紡紗優勢 

  加強高新技術纖維與新型紡紗技術的結合,在鞏固現有純棉和高檔精梳紗線品種的基礎上、重點發展高技術纖維混紡紗,提高非棉纖維的應用比重,通過多組分纖維的共混,優化紗線結構和產品性能,提高紗線品質。積極發展中高支氣流紡紗③、緊密紡紗④、賽絡紡紗⑤以及渦流紡紗⑥。通過現有企業的技術改造,採用細絡聯、集體落紗細紗機、自動絡筒機等連續化、自動化、高速化的新型紡紗工藝技術,提升設備檔次,建設國內先進的紡紗生產線,提高勞動生產率,提升產品質量、效益和附加值,降低生產成本,在生產規模並不大幅增加的情況下,實現工業產值、銷售收入和增加值的大幅增長。 

  規劃實施項目:遂寧錦華紡織有限公司向工業園區搬遷8萬紗錠紡紗和配套寬幅織布生產線,改造原有落後設備,購置新型先進紡織設備,建設創維西部產業園紡織基地;四川華紡銀華有限責任公司紡紗、織布擴能改造項目,實現年產高檔精品紗1.2萬噸,高檔家紡面料2850萬米的生產規模;佐魯銀華紡織有限公司新增5000頭氣流紡紗生產線;大英天驕紡織有限公司新建氣流紡紗生產線,年產高檔氣流紗10000噸;四川南華紡織有限公司改造現有7萬紗錠生產線,擴建5萬紗錠生產線,達到12萬錠具有先進水平的紡紗生產規模;四川天億紡織有限公司新增3萬錠高檔精梳紡紗生產線;四川科瑞特紡織公司淘汰現有3萬錠紡紗設備,新購置達到國內先進水的3萬錠紡紗生產設備;遂寧新綠洲印染公司擴建6萬錠環錠紡、1680頭氣流紡紗生產線;四川宏翼紡織有限公司新建5萬錠高檔滌棉紗及1000萬米織造生產線;同時還根據紡紗品種需要招商10-20萬錠新型紡紗生產線,彌補緊密紡紗、賽絡紡紗、渦流紡紗、中高支氣流紡紗的短板。 

  (二)拓展面料種類 

  以高支、高密、寬幅為重點,通過原料的選擇、面料結構設計以及織造工藝的技術研發,實現新型、差別化、功能性纖維及各種天然纖維在面料產品開發中的應用。發展多纖維交織產品,改良紗布的內在結構和性能,增強面料的功能性,發展阻燃面料、抗菌面料、防靜電等面料,滿足省內工裝生產的需求。發展差別化面料,採用形態多樣的紗線織出風格各異的面料,在增加產品附加值的基礎上,滿足服裝和家紡產品多樣性的需求。提高無梭織機佔有率,淘汰有梭織機,逐步實現由小劍桿織機向中、大劍桿織機的轉變,大力推行噴氣織機的應用,用先進設備生產出市場容量大的中高檔服裝、服飾、工裝和家用面料,提升產品的附加值。積極支持色織針織面料的發展,提升傳統針織面料的市場影響力。 

  規劃實施項目:科瑞特線織業公司新增80台特寬幅噴氣織機生產線,年產高檔面料1000萬米;遂寧市瑜新紡織公司新建工裝面料生產線,年產工裝面料6500萬米;大英王茂線業紡織公司新增大圓機100台,達到年產1500萬米生產能力;新綠洲印染公司擴建織造生產線,購置350台噴氣織機,年產軍工面料坯布4000萬米;佐魯銀華紡織公司新建法蘭絨生產線;遂寧敖氏紡織公司改造建設高檔牛仔布生產線,實現年產3000萬米的生產規模;招商引進色織生產企業,高檔家紡面料和工裝面料生產企業,使織造規模在數量和品質品種上都有較大的提高。 

  (三)提升印染整理 

  根據工裝面料的特點和要求,印染企業積極開發防輻射、阻燃、抗菌、吸濕快乾等功能性整理及多功能的復合整理技術,使工裝面料能有效保潔、防污染、防熱輻射燒傷、防有害化學藥物等。採用精細印花、數碼印花、電腦測色配色、制網、染化料自動配送、自動調漿、在線監測等先進技術提高服裝面料質量的穩定性以及精細化、個性化加工水平,從而有效提升面料的檔次。採用先進的低溫快速前處理、棉冷軋堆、冷轉移印花、生物酶退漿、高效短流程前處理、廢水餘熱回收、鹼回收等技術,實現印染節能減排技術。採用國際國內先進技術進行印染裝備升級,實現低能耗、無污染生產。 

  規劃實施項目:新綠洲印染公司採用先進工藝技術和設備,改造印染生產線,實現年產4000萬米軍工面料的染整生產規模;蜀峰印染進行遷建改造,建設6條印染生產線,達到年產5000-8000萬米的生產規模;受環境因素的制約,印染生產規模不再擴大。為了解決紡織服裝產業發展瓶頸問題,可招商無水印染,噴印等高新技術印染企業。 

  (四)打造高檔家紡 

  培育家紡品牌文化,引導企業實施品牌戰略,明確品牌定位,促進家紡與時尚、家紡與科技、家紡與藝術的有機結合。依托現有高檔床上用品品牌,積極發展裝飾用紡織品和家用紡織品;採用新型纖維材料、家紡高新加工技術和綠色加工技術開發新產品,用互聯網+家紡提升行業內生產要素的優化和集成,促進物聯網、大數據在家紡行業的應用,形成家紡行業的新形態和商業模式。採用先進的提花、繡花設備,推動自動連續化生產線的發展,提高家紡產品的生產水平,擴大家紡產品的生產規模。 

  規劃實施項目:華紡銀華紡織公司擴建家紡生產線,新增年產500萬件套高檔家用紡織品。擴大「海蒂斯曼」品牌的市場影響力和佔有率;安浪紡織有限公司擴建30萬件套與棉胎配套的家用紡織品生產線,提升棉胎供給的檔次與附加值;同時鼓勵有能力的紡織企業延伸家紡生產線,擴大家紡產品在三大纖維消費量中的比例,擬招商引進先進的大型家紡生產企業,做大做強家紡產品和品質。 

  (五)豐富化纖品類 

  改進提升傳統化纖工藝,適度擴大以再生聚酯纖維為主的化纖生產規模,建立與發展廢聚酯瓶資源回收體系和產品循環利用體系,發展綠色環保纖維。採用更好的工藝新技術改進瓶級聚酯原料的回收和再生工藝,加快產品結構升級,提高纖維產品質量,降低二次污染。拓展再生聚酯纖維的應用領域,生產更多的高性能纖維、功能性纖維、差別化纖維和復合纖維,使其由過去的簡單、粗放型非織造領域向服用型高端產品邁進。 

  規劃實施項目:四川達盛源化纖有限公司新建異型纖維生產線,新增三維真空纖維、滌綸纖維4萬噸/年;德泉化纖公司改造原有化纖生產線,並新增一條先進生產線,提升產品品質;四川華順海天化纖有限公司新建特種化纖生產線,年新增特種纖維22000噸。支持現有化纖企業進行技術攻關,研發彩色化纖並實行量產,增加新型纖維的供給;擬引進設備技術水平先進的化纖企業生產差別化或特種纖維,引進產業用紡織品生產企業,改善和優化全市紡織服裝產業結構。 

  (六)壯大服裝製造 

  高水平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培育自主服裝品牌,做大服裝總量,提升發展層次。積極發展工裝、童裝、女性服飾以及制式服裝,引導發展目前市場上頗為短缺的老年裝、大童裝兩大類產品,不斷豐富優勢產品種類,並以此為龍頭,帶動面料、輔料、設計、技術工藝、品牌、廣告、營銷、企業文化、服務等產業鏈上諸多環節的整合與配套發展。加快服裝自主品牌建設。針對全市服裝產品發展基礎及特色,從培育設計人才、提高設計水平入手,以先進的技術為手段,著力推廣服裝企業自動化、數字化、信息化生產工藝技術,系統地提高服裝行業的設計、生產、營銷、管理的整體水平。 

  規劃實施項目:蓬溪縣光明紡織公司新建功能性竹纖維環保面料生產線,購置轉杯紡紗機、噴氣織機等形成年產900萬米高檔面料生產規模;鵬飛紡織擴建新型轉杯紡紗生產線,為面料企業提供優質紗線;新綠洲印染公司擴建工裝生產線,延伸面料染整產業鏈,進一步提高附加值;鼓勵其他服裝企業擴大規模,提供更多的終端產品;招商引進大型工裝、時裝生產企業,使更多的遂寧製造、遂寧服飾進入市場。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提高對持續發展紡織服裝產業的認識 

  市委市政府設立由市領導為組長的紡織服裝產業推進領導小組,研究並制定引導產業發展相關政策,優化完善產業發展機制。切實提高對持續發展紡織服裝產業的認識,形成新的共識,努力將這一傳統優勢支柱產業打造成高新技術廣泛應用、裝備設施先進一流,各類產品充分滿足社會不同需求,優化美化人民社會生活,充滿時尚氣息的新型產業,使之在地方經濟中發揮更大的影響帶動作用。 

  (二)充分利用國家產業政策,支持企業發展 

  努力爭取國家、省支持項目的專用經費,發揮好財政資金引導作用,支持紡織服裝企業科技創新,技術改造、智能製造、綠色製造、品牌建設、行業服務平台建設等。支持符合高新技術企業條件的紡織企業,享受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政策,落實國家關於階段性降低社保費率的有關文件精神。加強產融對接,落實國家對實體經濟的融資扶持政策,支持企業通過融資租賃方式加快技術改造。落實減稅清費政策,降低企業成本。對重大項目、創新項目給予更有效、更有力的支持,從而帶動產業的發展與提升。進一步向省上和國家呼籲,盡快出台政策解決紡織服裝企業增值稅「高征低扣」及逐步放開棉花進口配額等問題。 

  (三)破解企業融資難題 

  加強銀政企互動,壯大擔保體系,引導信貸資金加大對紡織行業投放力度;創新融資方式,鼓勵企業和銀行運用設備租賃等方式解決企業技術改造、新建項目資金需求的問題;用好用活遂寧市產業發展基金,積極支持紡織行業轉型升級;鼓勵幫助符合條件的紡織服裝企業在境內外上市融資;借鑒其他地區經驗,進一步推動實施「助保貸」、「園保貸」等信貸項目。 

  (四)加快招商引智步伐 

  主動融入成渝大環境和承接東部沿海產業資源轉移,進一步完善產業鏈;引進行業龍頭企業入駐,發揮龍頭引領作用;確定恰當的產業細分領域,向外獲取戰略發展資源,吸引投資;著力引進研發機構、職業技術學校、高等院校等優質社會資源入企聚集合作,形成產學研合作可持續發展機制,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積極搜尋能幫助我市實現「蛙跳」的新興技術。 

  (五)創新企業管理制度 

  鼓勵企業「引智、融智、育智」,探索「虛擬團隊」的構建。要加強對企業中高層經營管理人員的培訓,著力培育創新型人才。要加強現代企業制度建設,依法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提高科學抉擇水平。讓企業走出「人治」樊籠。引導和支持企業學習和運用現代企業管理方法,建設學習型組織,科學構建管理體系,做實企業文化。各企業深度推進互聯網、物聯網和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構建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現代管理體系。要加強品牌建設,重點支持企業技術中心、ISO9000質量體系和ISO14000環境體系認證,適時檢查督促企業技術中心、ISO9000質量體系和ISO14000環境體系的嚴格運行,扶持名優特新產品。提倡工匠精神,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產業工人隊伍,構建和諧勞動關係。推動企業的信用建設和企業文化建設,提升企業軟實力。 

  (六)加強規劃組織實施 

  充分發揮規劃的導向作用,制定規劃任務實施分工方案,落實責任。市紡織服裝產業推進領導小組負責規劃的協調落實工作,市經濟和信息化委負責規劃的具體實施,保證重點任務有序推進和規劃目標的實現。加強規劃宣傳,增強社會各方實施的主動性、積極性。要將規劃確定的任務和發展重點落實到企業,引導、幫助和督促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加快產業升級的步伐。加強對規劃實施情況的跟蹤監測和實施效果的動態評估,掌握進度和存在問題,適時調整和完善有關政策措施。市各相關部門支持規劃的實施,對涉及到的事項和任務予以主動的配合、落實,多方幫助、規範企業的發展。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全面實現規劃提出的任務和目標,使紡織服裝產業得到更好的發展,為全面小康做出新的貢獻。 

上一篇:
下一篇:
威海市紡織服裝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網站推薦:
 國家信息中心 國務院發展 研究中心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發改委 中國科學院 中國海關 國家統計局 中國財政部 中國檢察院
關于我們 | 聯繫我們 | 訂購流程 | 付款方式 | 免責聲明 | 友情鏈接| 誠聘英才
Copyright: Chinese Science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086-10-84675230    FAX:0086-10-84673367     E-mail:service@zkreport.org
Qingnian Chuangye Building,Baisha Rd. 200#,Changping District,Beijing,China
北京中科縱橫信息技術研究院

京ICP备0911250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