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野導航 |
|
|
最新專題視野 |
【時間:2016-1-20】 |
機械工業“十三五”質量管理規劃綱要 (中國機械工業質量管理協會) 一、前言 党的第十八届五中全會審議幷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百年奮鬥目標。貫徹、落實國家“十三五”規劃建議,實施《中國製造2025》,加快建設製造强國是未來五年我國製造業面臨的核心任務。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以裝備製造爲核心的機械工業門類齊全、體系完整,規模和産量位居世界第一,成爲我國製造業的重要基礎支撑。但機械産品大多處中低端水平,關鍵技術對外依存度大,質量和可靠性競爭力弱,質量管理水平不高,沒有國際知名品牌等不利因素又制約了機械工業“由大變强”的步伐。 目前,機械工業不僅承接著高端裝備製造等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的培育和發展,而且面臨著傳統産業向現代製造服務業轉型升級的艱巨任務,要實現有質量、有效益、沒水分、可持續的增長,提高産品質量、建設質量强國是關鍵。 制定和實施機械工業“十三五”質量管理規劃綱要,就是要緊緊圍繞黨的十八届五中全會精神和國家“十三五”規劃要求,落實《中國製造2025》强國戰略,統籌規劃未來五年機械工業質量管理的方向和目標任務,推進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産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爲建設質量强國而努力。 二、指導思想和原則 制定《機械工業“十三五”質量管理規劃綱要》的指導思想:以黨的十八大以及歷次全會精神爲指導,貫徹、落實十八届五中全會通過的國家“十三五”規劃;貫徹、落實党和國家領導人對質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全面提高機械工業産品質量和質量管理水平爲目標,以創建世界知名品牌爲主綫,以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爲支撑,統籌規劃,多措幷舉,促進機械工業實現由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的歷史跨越,爲實現機械强國夯實質量管理基礎。 《機械工業“十三五”質量管理規劃綱要》堅持下列基本原則: 1、堅持黨和國家對質量工作的總要求。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對質量工作的總體要求;圍繞國家“十三五”規劃、《中國製造2025》和《質量發展綱要》對製造業的具體要求;圍繞党和國家領導人對質量工作的指示精神。 2、堅持以提高産品質量爲核心。以“十三五”提出的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的五大理念爲指導,强化質量管理能力與水平,以高質量、高可靠産品形成企業核心競爭力,打造機械行業的知名品牌。 3、堅持圍繞産品全壽命周期開展質量管理。産品全壽命周期涵蓋了市場調研、産品設計、製造、檢驗、交付、上機使用、客戶服務等全過程。質量管理要圍繞産品全壽命周期展開,尋找新舉施、探索新方法、取得新突破,提高全壽命周期的管理和服務水平。 4、堅持圍繞整個産業鏈的質量提升。産業鏈是從原材料到消費者的路徑。市場競爭現已不僅是企業間的競爭,而是整個産業鏈間的競爭,一個環節的不足會導致整個産業鏈的弱勢。所以,夯實基礎、補足短板是整個産業鏈質量提升的關鍵。 5、堅持抓優勢補短板促進整體提升。電力裝備、大容量水電、新能源發電、特高壓輸變電等優勢領域要總結經驗、複製推廣;基礎材料、基礎零部件、基礎工藝和産業技術基礎薄弱,研發和數字化製造水平低,産品可靠性差等行業短板問題要系統協調、周密策劃、重點突破,以促進管理水平的整體提升。 6、堅持突出企業在質量工作中的主體地位。突出企業領導、特別是最高領導在質量管理中至關重要的質量責任;激發企業全員參與萬衆創新的內在動力;牢固樹立質量好壞與企業榮辱息息相關的質量意識。 三、機械工業質量管理發展歷程和存在的主要問題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機械工業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積極吸收國外先進國家的質量管理經驗,逐步形成了機械行業特色的質量管理方法。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處于計劃經濟時期,質量管理以質量檢驗爲主。改革開放後,機械工業部率先引入發達國家全面質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幷將其中的QC小組活動與質量信得過班組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了機械工業特色的群衆性質量管理形式;機械工業從行業實際出發,開展了以穩定、提高産品質量爲主要目標的“工藝突破口”工作;以ISO9000標準發布爲抓手,通過開展質量認證,有效促進了全面質量管理的全面落地。 2004年,GB/T19580《卓越績效評價準則》國家標準頒布,幷引用成爲機械工業質量獎評選的依據。全面質量管理的內涵進一步擴大,幷進入追求卓越績效的全面“大質量”時代。半個多世紀的實踐證明,機械工業質量管理與時俱進,兼收幷蓄先進的質量管理理念、工具和方法,總結、探索、實踐適合機械工業質量發展的經驗和做法,爲機械工業發展壯大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保障作用。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楚地看到:與先進國家相比,機械工業大而不强,自主創新能力弱,關鍵核心技術與高端裝備對外依存度高,創新體系不完善;産品檔次不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資源能源利用效率低,環境污染問題較爲突出;産業結構不合理,高端裝備製造業和生産性服務業發展滯後;信息化水平不高,與工業化融合深度不够;産業國際化程度不高,企業全球化經營能力不足等問題都程度不同地存在,有些甚至很嚴重。 中國機械工業質量管理協會在“十二五”收官之際,對機械工業企業質量管理情况進行了系統抽樣調查。調查內容涵蓋了領導作用、資源提供、産品研發、産品實現、質量改進、客戶關係、産品質量、品牌建設、兩化融合等內容,基本涵蓋了企業質量管理主要方面的工作。 本次調查采用了問卷調查和典型企業進行現場調查相結合、協會自主調查和通過各專業協會調查相結合的形式,幷參考了一些主要地區的相關質量調查結果,最終形成了《全國機械工業企業質量管理現狀調查報告》。 報告顯示,機械工業質量管理主要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 1、機械工業産品至今尚無國際知名品牌 機械工業産品高端不足、低端過剩,“大而不强”的尷尬局面尚無根本改變,機械工業也沒有在國際上叫得響的“中國品牌”。 2014年10月,全球品牌資訊公司Interband發布的“2014年全球企業品牌價值排行榜”(BestGlobalBrandsreport)中,華爲排名第94位,是14年來出現在榜內的唯一一家中國企業,而機械工業迄今仍無上榜企業。 2、領導重視不够仍是直接影響産品質量的關鍵因素質量管理是“一把手”工程,領導重視與否與産品質量息息相關。 調查顯示,僅有43.64%的企業有專職的質量高層管理者;近1/3僅在質量和生産部門建立了質量責任制度,“領導作用”還遠遠不够。一些企業領導、甚至高層領導對質量認識不够,質量意識仍然不强,致使質量管理流于形式,質量工作“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重規模輕質量、重設計輕工藝、重主機輕“四基”、重産品輕配件、重銷售輕服務的“五輕五重”的現象依然表現比較突出。 3、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不强 質量教育培訓的目的是提高員工的意識、素質和能力,尤其是質量專業人員和一綫員工。 調查顯示,22.64%的企業僅在少數環節、零星的開展、甚至尚未開展知識管理,尚未系統地開展知識管理;“教育培訓總投入占總銷售額的比例”僅爲0.66%,這與超過3/4的教育培訓覆蓋面不相適應,也直接影響到教育培訓的有效性。企業技術人員、技工穩定性差,部分企業技術人員、技工水平相對偏低,整體素質不高。 4、質量管理的基礎還不牢固 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和産業技術基礎簡稱“四基”,是機械工業的“瓶頸”。 調查顯示,50%的機械關鍵零部件依賴進口;機械基礎件內在質量不穩定,精度保持性和可靠性低,壽命僅爲國外同類産品的1/3到2/3。在世界製造業中,我國企業在質量管理及標準等方面沒有話語權,僅是跟踪型企業。 5、質量管理的總體水平不高 由于人員素質所限,機械工業很多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仍停留在“粗放式”的管理水平上,管理的水平亟待進一步提高。調查顯示,僅有27.78%的企業只統計不合格品産生的費用,而沒有進行系統質量成本的統計、分析;僅有10.91%的企業系統、持續地開展了全面生産維護(TPM)。 6、質量技術和工具的普及程度不够 質量技術和工具的有效使用是質量管理水平的集中體現,但企業質量技術和工具的使用還不够全面。 調查顯示,50%以上的企業産品研發使用的主要工具是可靠性設計、FMEA和試驗設計;50%以上的企業在質量改進中使用效果比較好的工具是看板/可視化管理、標杆管理、FMEA;50%以上的企業在質量改進中效果較好的方法是5S/6S管理、QC小組、方針目標管理、合理化建議。質量技術和工具的使用範圍和效果都有待進一步提高。 7、可靠性差仍是制約産品質量提升的關鍵 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同類産品相比,産品可靠性差仍是制約機械産品“走出去”的關鍵因素。 調查顯示,僅有不到1/3的企業建有可靠性實驗室,對産品可靠性進行系統管理的企業更是少之又少,急功近利、資源投入不够制約了産品可靠性的提升。 8、數字化製造能力和水平有限 當前,信息化、物聯網技術發展迅速,通過信息化建設可以有效的實現産品在綫檢測、遠程監控及全壽命周期可追溯,及時發現産品早期故障,從而提高産品的可靠性,信息化和工業化的融合已成爲我國工業發展的方向。 機械工業在數字化製造方面雖然有西安西電開關電氣有限公司、維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行業標杆企業,但數量龐大的機械工業企業整體信息化建設仍處在起步階段,能力和水平有限,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四、機械工業“十三五”質量管理目標 根據《中國製造2025》實現製造强國“三步走”的目標要求,到2020年,基本實現工業化,製造大國地位進一步鞏固,製造業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産品質量有較大提高,製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取得明顯進展,幷在節能减排方面取得成效。 機械工業“十三五”質量管理的總目標: (一)全面提高機械工業産品質量和質量管理水平; (二)中國製造的機械産品國際知名品牌實現零的突破。 爲支撑上述總目標,特制定質量管理目標如下: 1、培育一批具有國際質量管理水平企業。企業在經營績效、體系有效性、管理方法、手段等各方面達到國際或國家先進水平,榮獲中國質量獎、全國質量獎、全國機械工業質量獎的企業數量在現有基礎上增加一倍,達到100家以上。 2、企業各層次質量管理人力資源配置到位。20%以上的規模企業質量管理人員配置到各個崗位:高層領導要懂質量管理的核心理念、具備質量意識;中層質量管理者熟悉質量管理的方法、手段;基層員工能結合崗位進行質量改進、創新,實現全員參與質量管理。 3、企業質量管理技術適應智能製造要求。借助智能製造等技術手段,質量管理能力和效率進一步提高,20%以上的規模企業實現自動過程監視/測量(包括Cpk)、全壽命質量追溯、體系運行智能控制等。 4、先進質量管理方法適應質量升級要求。50%以上的規模企業能結合企業實際,有效使用適宜的質量管理技術和方法;質量管理技術和方法應用的標杆示範企業達50家以上。 5、群衆性質量管理適應萬衆創新要求。80%以上的規模企業開展各種形式的群衆性質量管理活動,且普及率(參與率)達到50%;成果率超過90%;每一個車間(班組)至少2名群衆性質量管理活動指導員或診斷師。 6、産品可靠性水平與國際知名品牌相適應。主要通用裝備和大型成套設備的整機可靠性大幅提升,農機、發電和軌道交通的産品質量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重要基礎件、關鍵零部件、發動機、數控機床等重點産品可靠性和使用壽命在現有基礎上提高50%。 五、機械工業“十三五”質量管理的主要措施和任務 根據機械工業質量管理現狀調查結果,借鑒發達國家質量管理的成功經驗,特制定下列措施和任務,以保證機械工業“十三五”質量管理目標的實現。 (一)注重培養機械工業的國際知名品牌 擁有一定數量的國際知名品牌不僅是質量强國的重要標志,也和中國製造的世界形象息息相關。機械工業品牌建設包括:1、根據工信部品牌培育的相關要求,指導行業和企業制定幷實施品牌戰略。 2、引導企業建立品牌管理體系。根據《品牌培育管理體系》要求,結合研發創新、生産製造、質量管理和營銷服務全過程,建立品牌培育管理體系,系統推進品牌建設。 3、樹立行業品牌標杆。將品牌培育同質量創獎、質量標杆、質量效益型企業創建、群衆性質量管理活動優秀成果、用戶滿意産品評選等行業行之有效的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幷在實踐中探索和總結行業特色的品牌培育方法。 (二)注重推廣與製造技術相適應的質量管理技術和方法從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的未來要求和行業企業的生産實際出發,從産業鏈質量提升的高度推廣質量管理的技術和方法。 1、系統梳理市場調研、産品設計、采購、製造、使用、服務等全生命周期內的各個環節,推廣普及卓越績效、ISO9001、六西格瑪、精益生産、質量診斷、質量持續改進等先進質量管理技術和方法。 2、支持企業借鑒數字化製造技術提高質量在綫監測、在綫控制和産品全生命周期質量追溯能力,幷建立和有效利用産品質量數據庫,實現管理的科學和高效。 3、鼓勵企業從自身實際出發,學習、借鑒和實踐各種管理工具和方法,總結自身行之有效的質量管理經驗,不斷提高質量管理水平。 (三)注重夯實質量管理基礎 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和産業技術基礎,是機械工業的薄弱環節和質量提升的“瓶頸”。機械工業要認真貫徹、落實工信部相關要求,通過各種技術和管理手段,補齊短板,夯實質量發展基礎。 1、逐步建立基礎工藝管理和創新體系。利用現有資源建立關鍵共性基礎工藝研究機構,開展先進成型、加工等關鍵製造工藝聯合攻關;開展重點行業工藝優化行動,提升關鍵工藝過程控制水平;支持企業開展工藝創新,培養工藝專業人才。 2、産業技術基礎包括了工業標準、計量、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質量統計等重要的質量基礎工作。機械工業要及時總結行之有效的質量管理經驗,幷實時固化爲行業的指導標準,同時,借助兩化融合、智能製造先進製造手段和技術進步成果,補齊質量管理短板。 3、爲推進重大技術裝備的關鍵基礎零部件國産化率,機械工業要引導、整合各方社會力量,積極探索關鍵基礎零部件的用戶評價、篩選和社會監督方法,不斷夯實“四基”基礎。 (四)注重激發群衆質量管理和崗位創新的內在動力 群衆性質量管理活動是機械工業全面質量管理的核心內容和管理優勢。在新形勢下,群衆性質量管理活動進一步要成爲機械工業企業全面落實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有力抓手,成爲激發員工參與質量管理和崗位創新的內生動力。 1、以群衆性質量管理活動爲基礎構建企業創新體系,將質量信得過班級、QC小組、防錯技術、崗位創新、流程再造等改進創新的方式方法有機結合起來,以創新促質量提升,以創新促轉型升級。 2、繼續擴大群衆性質量管理活動的地域和範圍,對群衆性質量管理活動相對薄弱地區和企業要積極引導、全力幫扶,幷從現場指導、資金安排和政策制定等方面給與一定的傾斜。 3、協會與全國總工會、中國質量協會、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等社會組織緊密合作,通過“工人先鋒號”、“五一勞動獎狀”、“全國質量管理優秀小組”、“全國現場管理星級評價”等榮譽,激勵行業企業群衆性質量管理活動深入開展。 (五)注重以可靠性提升爲突破口,優先解决質量“瓶頸”問題 高質量、高可靠性的産品是質量競爭力的核心。機械工業要通過加强技術改造、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等各種手段、方法,系統推進機械産品的可靠性技術和管理工作:既要學習、借鑒國內外先進的可靠性技術、管理、標準和方法,又要積極總結行業可靠性標杆企業行之有效的實踐經驗,逐步形成可以能指導行業企業實施的可靠性管理準則或方法,爲整體提高機械工業産品可靠性水平做出貢獻。 1、積極研究可靠性的技術、管理標準。 2、建立行業和企業的産品可靠性實驗室。 3、通過建立和使用失效數據庫,完善故障報告、分析和糾正措施系統(FRACAS)。 4、鼓勵企業采用健壯設計、FMEA等可靠性技術和方法。 (六)注重研究數字化背景下質量管理的新方法 《中國製造2025》的核心是推進智能製造,實現製造强國。機械工業應該按照國家“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專項行動計劃”的要求,將“兩化融合”納入企業管理現代化的工作日程,按照《信息化和工業化管理體系要求》建立“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將研發技術、管理技術、自動化技術與信息技術有效融合,通過應用推動産品研發模式和設計理念的創新、産品製造模式和製造方法的創新、業務模式和業務流程的創新、産業鏈協同商務模式和雙贏機制的創新,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要積極探討、實踐和總結數字化製造背景下的質量管理方式、方法,充分利用數字化手段加强質量數據的采集、分析、評價和决策,强化供應鏈管理、過程控制、産品標識和追溯、客戶使用跟踪等全壽命周期的質量管理,以信息化助力企業向製造服務業的轉化。 (七)注重發揮行業優勢企業的標杆引領作用 行業優勢企業是全行業的寶貴精神財富,是看得見、摸得著、聽得懂、用得上的標杆和榜樣,也是全行業的知識資源。要系統挖掘、總結、梳理和應用行業各類優勢企業的典型經驗,通過各種形式組織學習、共享,充分發揮作爲標杆和榜樣在全行業的引領作用。 1、以創機械工業質量獎爲抓手,總結依據《卓越績效評價準則》國家標準,幷結合行業企業實際,建立卓越績效的經營管理模式企業的典型經驗。 2、以“兩化融合”和“品牌培育”示範企業爲標杆,總結行業“兩化融合”和“品牌培育”先進企業的的典型經驗。 3、以工信部開展的“質量標杆”活動爲抓手,遴選、總結和提煉“質量標杆”的典型經驗,幷在全行業企業學習、共享,推動行業質量管理水平的整體提升。 4、以行業“雙代會”活動爲載體,推進群衆性質量管理活動先進企業、班組和課題的總結和推廣。 (八)注重培養高素質的質量管理人才隊伍 人才爲本是《中國製造2025》的基本方針。機械工業始終要把人才作爲建設質量强國的根本,廣泛引導社會各類資源,加快培養行業企業所需的各類人才,全方位推進質量管理的人才隊伍建設。 1、質量管理是“一把手工程”,所以提高企業高層領導的質量意識至關重要。提高經營者的質量法制意識、主體責任意識、誠信經營意識、管理創新意識等是高層領導質量教育的基本內容。 2、企業中層領導和質量專業人才是企業的骨幹力量。培養一批熱心質量管理、熱愛本職工作、有文化、懂專業的高管人員和專業質量管理人員。建議人社部設立質量工程師或質量管理工程師的技術職稱。 3、開展國際質量管理先進的交流合作,引進國外質量管理方法、技術、和高端人才。加大先進質量管理技術、工具、方法的培訓,開展因企施教、因人施教,因需施教等多形式、多層次的教育培訓。 4、通過職業技能培訓、質量文化培育,提高一綫工人的質量意識和操作技能,培養一支有技術、高素質、複合型的知識工人隊伍。 (九)注重幫扶行業中小微企業的健康發展 數量占99%以上的中小微企業是機械工業的中堅力量,基穩才能塔高,所以要舉全社會之力,幫扶行業中小微企業的健康發展,培養一支“小而精、小而强”的“隱形冠軍”隊伍。1、國家、行業要在投融資政策、公共服務等上繼續對中小微企業給與傾斜,協會等社會團體要充分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對中小微企業給與實時的信息提供,幷協助進行貫徹、落實。2、針對小微企業質量管理的薄弱環節,組織行業管理專家和質量專家給予指導、咨詢、培訓和現場診斷,幷在服務費用上給與適當優惠或减免。 (十)注重推進企業質量文化建設 質量文化是企業質量管理的內部環境,機械工業要從行業實際出發、結合行業特色推進企業的質量文化建設。 1、通過培訓辦班、會議、網絡雜志等形式,在企業全體員工、尤其是最高管理者中牢固樹立“質量是企業的生命”、“質量管理是企業的生命綫”、高質量産品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等質量理念。 2、以建立卓越模式、品牌培育體系建設等爲載體,系統總結、梳理企業優秀文化的核心內涵,幷通過使命、願景、核心價值觀、經營理念等將企業的質量文化進一步强化。 3、通過5S、3定現場管理,群衆性質量管理活動,崗位創新等管理與質量文化和改善文化緊密結合,不斷充實企業特色的質量文化內涵。 (十一)注重完善質量法治和質量誠信體制建設 完善質量法制環境和質量誠信體制建設是營造質量管理內、外部環境的兩項重要工作,前者爲社會他律,後者是企業自律。機械工業要積極配合國家和行業推進質量法制建設和行業、企業的誠信體系建設。 1、完善質量相關法律法規體系,爲企業發揮主體作用提供明確、穩定、持久的政策預期與制度約束,從法律法規的高度在全社會營造人人重視質量的法制環境。 2、提高質量違法成本,將懲罰性賠償列入相關法律,建立遠超過質量違法行爲所得的懲罰力度,嚴格實施産品“三包”、召回等,切實保護消費者權益。 3、鼓勵企業進行誠信聲明,完善企業自律,建立誠信體系,完善行業、企業的質量信用檔案和産品質量信息紀錄,培育企業誠信經營的內部環境。 (十二)注重發揮行業質量組織作用,合力推進質量管理事業 行業協會、地方質協和大的集團公司等組織是推進行業質量管理的重要社會力量,要充分整合社會各類資源,發揮社會組織聯繫政府和企業的橋梁紐帶作用,合力推機械工業進質量管理事業。 1、努力爲地方機械質協、集團公司和有關機械質量組織搭建多領域、多層次的質量管理活動平臺。 2、加强地方、企業之間質量管理學術交流活動,對長期困擾機械工業質量提升的關鍵、共性問題進行攻關,共同研討解决方案。 3、積極與各開展行業質量調查研究,與地方組織結合共同形成完整、科學、實用的調查報告,幷定期向主管部門、行業、企業、社會發布機械工業質量管理行業信息。 4、不斷加强新形勢下社團組織的建設,發揮社團組織的獨特作用,積極推進新形勢下的聯盟標準體系建設,引領行業的健康發展。 七、後記 《機械工業“十三五”質量管理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起草的有關情况說明如下: 1、《規劃綱要》起草的前期準備 爲制定機械工業質量管理“十三五”規劃提供科學依據,準確把握機械工業企業質量管理現狀,中國機械工業質量管理協會于2014年啓動了機械工業企業質量管理的現狀抽樣調查工作。調查內容包括了企業基本情况、領導作用、資源提供、産品研發、産品實現、質量改進、客戶關係、産品質量、品牌建設、兩化融合等內容,基本涵蓋了“大質量”背景下企業質量管理主要方面。 本次調查歷時近兩年,采用了問卷調查和典型企業現場調查相結合、協會自主調查和通過各專業協會調查相結合的形式進行。共發出問卷2000份,涉及了機械工業14個主要的工業行業,回收行業樣本企業1000餘家。經過對調查結果的匯總、統計、分析,于2015年8月最終形成了《全國機械工業企業質量管理現狀調查報告》藍皮書。《調查報告》所展示的機械工業“大而不强”、領導作用不强、人員素質不高、數字化和質量管理水平低、四基(基礎材料、基礎零部件、基礎工藝和産業技術基礎)薄弱、産品可靠性差等共性問題成爲制定《規劃綱要》的重要參考。 2、《規劃綱要》起草的背景和依據 2015年是國家“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5月8日,國務院發布的《中國製造2025》提出了製造强國戰略的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會通過了“國家十三五規劃建議”,對製造業提出了“加快建設製造强國,實施《中國製造2025》”構建産業新體系的要求。貫徹、落實“十三五”規劃建議,實施《中國製造2025》、加快建設製造强國是未來五年我國製造業面臨的核心任務,以裝備製造爲核心的機械工業責無旁貸。《規劃綱要》就是在這種形勢下開始起草的。 《規劃綱要》制定的主要參考依據如下: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計劃的建議”; •党和國家領導關于質量工作的重要指示; •《中國製造2025》; •《製造質量强國戰略研究報告》; •《質量發展綱要(2011-2020)》; •《全國機械工業企業質量管理現狀調查報告》; 3、《規劃綱要》起草過程 起草、制定《機械工業“十三五”質量管理規劃綱要》,是中機質協新一届理事會換届後確定的一項重中之重的工作之一。在對行業質量管理現狀進行充分調查的基礎上,中機質協專門成立了《規劃綱要》起草小組,小組由會長李俊杰、常務副會長張維德同志親自挂帥擔綱組長,副會長兼秘書長、駐會副會長及各部門負責人參加,共同策劃、組織、起草《規劃綱要》的相關事宜。經過持續近一年的努力,幾經修改,廣泛徵求中機質協會長、副會長、主要企業、專家學者、老領導等意見,幾易其稿,最終形成了現在的《規劃綱要》討論稿。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中機質協特別高級專家顧問陸燕蓀、沈烈初兩位老領導在《規劃綱要》起草過程中給予了多次的指示和具體的指導,如落實《中國製造2025》要以走質量强國之路爲主綫;注重數字化背景下的質量管理研究;强調全壽命周期的質量管理和産業鏈的整體質量提升;强調可靠性提升是打造品牌的關鍵;群衆性質量管理是落實萬衆創新的有力抓手;强調“工藝出精品、精品創品牌、品牌增效益、效益促發展”等等,這些理念形成了《規劃綱要》的核心精神。中機質協特別高級專家顧問、北京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韓福榮、中機聯副會長蔡維慈也對《規劃綱要》提出了寶貴的意見,親自修改、豐富了《規劃綱要》的內容。 2015年12月10日,中機質協專門組織、召開了《規劃綱要》專家座談會。華信技術檢驗有限公司董事長曹仿頤,原機械部電工局局長、中國電工學會秘書長周鶴良,中國標準化協會可靠性專業分會副主任陳志田,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焦叔斌,瀋陽機床股份有限公司質量部長李文濤,北京京城機電控股有限公司科技與信息部長彭效潤和中機質協會長李俊杰、常務副會長張維德、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建和、副會長郭學俊、學術部長杜衛民等參加座談會,就《規劃綱要》徵求意見稿進行了充分研討,幷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見和建議,進一步完善了《規劃綱要》的內容。 2015年12日22日,《規劃綱要》(討論稿)經過中機質協第七届二次理事擴大會議審議、通過。 最後要强調的是,《規劃綱要》的完成是機械行業領導、專家、企業代表和社會各界人士對機械工業質量管理事業關注和關心的結果,凝聚了許許多多質量人的心血和汗水,中機質協在此對《規劃綱要》起草過程中付出過努力的領導、專家、企業代表等人士一幷表示感謝!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