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野導航 |
|
|
最新專題視野 |
【時間:2015-7-3】 |
關于印發《綿陽市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規劃(2015—2020年)》的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科技城管委會,各園區管委會,科學城辦事處,市級各部門:
《綿陽市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規劃(2015—2020年)》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綿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5年4月29日
綿陽市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規劃(2015—2020年)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强國的必由之路,四川省將新能源汽車産業作爲全省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産業,綿陽市也將發展新能源汽車作爲推動産 業轉型升級、實現汽車産業千億目標的重要舉措。根據《國務院關于印發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規劃(2012—2020 年)的通知》(國發〔2012〕22 號)以及四川省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的總體部署,特制定《綿陽市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規劃(2015—2020 年)》。本規劃所涉及的新能源汽車包括純電動汽車、插電式(增程式)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CNG、LNG等清潔能源汽車。
一、産業發展現狀
(一)技術基礎。
綿陽作爲中國唯一的科技城,科研實力雄厚。聚集了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等18家國家級科研院所以及西南科技大學等14所高等院校,國家重點實驗室8個,國家 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家,國家企業技術中心6家,薈萃了包括26名兩院院士在內的20.7萬餘名科研和工程技術人員,800多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有突出貢獻 的專家。
(二)産業基礎。
1.整車及零部件方面:川汽綿陽新能源汽車公司在整車設計、整車製造、商業運營方面具備一定實力,川汽綿陽新能源汽車生産基地已落成,首款SQJ6460 純電動乘用車已取得工信部公告幷生産;華晨南方基地在新能源電動汽車方面已有規劃,幷進入樣車試製階段;中國重汽綿陽分公司已具備批量生産液化天然氣 (LNG)重型卡車的能力幷實現銷售。長虹集團、安縣英志鋰電池已規模生産;三力公司、德鑫公司的電動轉向器已批量生産。
2.配套設施方面:永貴科技新能源電鏈接器互聯系統、充電槍已産業化;塞恩新能源汽車電控系統即將産業化;豪特集團已投資建設生産充電樁項目。
3.材料和技術方面:西南應用磁學研究所的磁性材料和理論研究可爲新能源汽車電機的研發提供技術支撑;中物院、西南自動化研究所、長虹、東材科技、西南科 技大學在動力電池組件(動力電池正極、隔膜等)、電源管理、電機控制、電動轉向、車用電子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核心技術基礎和産業基礎;中物院基于碳納米 管的儲氫技術研究已擁有較强的儲備,有望突破燃料電池關鍵技術;中國科學院在新能源電動汽車方面已有大量的研究成果,綿陽科技城中科創新育成中心已和中科 院相關研究機構達成在綿合作意向,組織推進天津力神擬定近期在綿陽注册生産企業。
4.車用電子技術方面:綿陽是聞名全國的西部電子城,長虹、九洲等企業在傳統電子産業方面處于全國領先地位。其中長虹在汽車多媒體、導航、互聯網連接、移 動通訊、人機界面設計等方面具備雄厚的基礎,九洲在北斗導航方面有較强的技術基礎。這些技術都有助于推動我市乃至全國新能源汽車的智能化和配套設施的智慧 化。
(三)發展機遇。
1.關鍵技術突破帶來的廣闊産業化應用前景。由于我國的能源戰略和日益嚴峻的環境保護壓力,加之新能源電動汽車應用技術不斷取得突破和成熟,新能源汽車發展迅猛。未來5-10年,新能源汽車的關鍵技術有望逐項取得重大突破,産業化應用前景看好。
2.關鍵零部件高技術含量的引領和强大推動作用。純電動汽車動力電池、驅動電機、電控系統等關鍵零部件具有較高的科技性和先進性,在某種程度上代表著純電 動汽車乃至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向。綿陽大力發展純電動汽車産業,打造純電動汽車産業園,將會在目前衆多發展新能源汽車産業的城市中脫穎而出,成爲中國名符 其實的純電動汽車産業基地,爲科技城建設注入新內涵,不斷增强綿陽科技城的建設實力。
3.基礎配套系統化能力强大所提供的强力支撑。綿陽在傳統汽車製造領域優勢單一,缺少底盤平臺、變速器及整車設計、研發能力,相比其他城市,發展傳統汽車 産業綜合優勢不突出,而發展新能源汽車産業綜合優勢明顯。新能源汽車屬新技術、新領域,綿陽在新材料、電源、電機及信息技術方面有較强的技術儲備和産業基 礎,一旦關鍵技術領域實現突破,可迅速轉化爲新能源汽車産業的生産力,有利于搶占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和技術制高點,實現綿陽汽車工業的彎道超車和跨越式發 展。
4.百萬人口特大城市的要素保障和市場支撑。綿陽城市規模合理,市場容量較大,開展新能源汽車試點具備較好的經濟、市場條件和技術基礎,有利于探索試點過程中存在的技術、商業模式等問題。
(四)面臨的挑戰。
1.目前綿陽尚未進入國家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城市。由于純電動汽車仍需要不斷技術創新、目前無規模效應、成本較高,如無相關政策、補貼支持,初期難以形成良性市場。
2.新能源汽車産業尚未形成完整的産業鏈條。綿陽雖具備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客觀條件,但由于相關企業、研究機構處于初創階段,缺少産業協作,尚未形成以大企業爲龍頭的産業鏈條,許多技術仍處于在實驗或樣品階段,實現産業化還有個過程。
3.新能源汽車領域研發投入不足。目前各級政府和相關企業對新能源汽車整車、關鍵零部件及配套設施建設等領域研發的投入較少。
4.商業模式尚處于探索期。傳統汽車保有量巨大,新能源汽車開始批量生産後,還面臨一系列的系統問題需要完善和解决。其市場銷售、贏利能力均需建立新的商業運作模式來得以實現。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以國家産業轉型升級爲契機,以純電動乘用車、城際客車、LNG汽車爲龍頭,以關鍵零部件爲突破口,以新技術、新材料、新標準爲支撑, 以充電配套設施爲基礎,通過引進一批國內外新能源汽車整車、關鍵零部件及配套企業,創新新能源汽車運營模式,圍繞 “一個基地”(國家級新能源汽車産業基地)的快速建設,“三個領域”(整車、關鍵零部件、充換電設施建設)的協調發展,“四大工程”(技術創新、標準化體 系建設、充換電設施、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工程)的大力實施,實現其技術産業化、産業規模化、産品本地化、空間集聚化發展,努力把綿陽建設成爲國家節能環保 型新能源汽車示範城市。
(二)基本原則。
1.堅持搶位上進、加快發展。緊緊抓住國家及省發展新能源汽車産業的戰略機遇,壯大整車、關鍵部件等産業環節;在産業鏈構建、關鍵技術、重大項目、産業化、規模化、推廣應用和配套服務等方面搶先布局,率先發展。
2.堅持重點突破、差异發展。以主要産品本地化、産業發展規模化、配套服務標準化、運營模式市場化爲目標,以純電動汽車爲主攻和啓動方向,以燃料電池汽車 爲中長期目標,以動力電池、燃料電池、電機、電控系統、充電系統、新材料、車聯網等關鍵技術或零部件爲突破口形成差异發展。
3.堅持合作創新、開放發展。依托在綿骨幹單位,大力支持自主研發、聯合研發、引進消化再創新,鼓勵創建新能源汽車産業技術及産業創新聯盟。
4.堅持整車帶動、配套發展。加强整車、零部件企業、科研院所、營運企業、配套服務提供商之間的分工合作。推動相關零部件及基礎材料生産向批量化、專業化、標準化、組件化和模塊化發展。
5.堅持商業運作、市場拉動。大力推進汽車電子創新應用等的發展和孵化。支持以車聯網爲代表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推廣及商業模式創新;開展公交、出租、公務及 城際客車營運示範,落實配套政策;科學布局幷適度超前建設新能源汽車充換電系統;加强配套服務系統建設,逐步降低新能源汽車使用與維護成本,引導和擴大消 費市場。 (三)發展目標。
1.總體目標。在綿陽科技城集中發展區建設集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研發、核心零部件生産製造、整車製造與體驗、國家級專業孵化器、國家級工程技術實驗與檢測 中心爲一體的國家新能源汽車研究與産業發展基地,形成具有競爭能力的自主創新體系和産業集群,到2020年實現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産業總産值1000 億元的目標。
2.具體目標。
(1)産業規模目標。從整車、電池、電機、電控、檢測到商業運營、智能充換電配套服務,打造完整的新能源汽車産業鏈。2015年,形成年産1萬輛新能源汽 車的産能,産銷新能源汽車2500輛,實現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及相關配套産業總産值10億元;到2017年,形成年産12萬輛新能源汽車的産能,産銷 新能源汽車5萬輛,實現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及相關配套産業200億元;到2020年,形成年産15萬輛新能源汽車的産能,産銷新能源汽車10萬輛,實 現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及相關配套産業總産值達1000億元(其中整車15萬輛,産值300億元;關鍵零部件35萬台(套),産值400億元;其他配套 産業産值300億元)。 (附表1)
(2)結構優化目標。堅持培育整車龍頭企業、扶持關鍵零部件企業和孵化小微企業相結合,調整新能源汽車産業結構,促進全市新能源汽車産業結構不斷優化。 2015年,我市新能源汽車産業産值有較大增長;到2017年,我市新能源汽車産業産值在全市汽車及零部件産業産值中所占比重達二分之一以上。其中,純電 動汽車産業産值所占比重達40%,LNG汽車産業産值在新能源汽車産業産值中所占比重達7.5%;到2020年,我市新能源汽車産業産值在全市汽車及零部 件産業産值中所占比重達三分之二以上。其中,純電動汽車産業産值所占比重達65%,LNG汽車産業産值所占比重達10%。(附表2)
(3)技術創新目標。建立國家級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孵化器,建立國家級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中心1-2家,國家級檢測中心1個,建立新能源汽車省級以上工程技術中心10家,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例超過5%,力爭突破動力電池續航能力偏低及燃料電池成本過高等技術瓶頸。
(4)布局調整目標。一是繼續推進以川汽綿陽公司、華瑞汽車爲代表的“綿安北”汽車及零部件産業帶中的新能源汽車項目建設;二是加快以四川朝陽新能源公司 爲代表的新能源汽車基地建設;三是建設以西科大國家大學科技園、金家林總部經濟試驗區爲主體的新能源汽車車用電子軟件配套産業發展區。同時,圍繞企業的服 務需求,提高園區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促進關聯企業集聚發展,配套發展。
(5)市場拓展目標。爭取省政府支持,以我市爲主導,開展全省新能源公交、出租、公務及城際客車運營服務和新商業模式創新,開展智慧充換電設施網絡和智能充電系統建設和服務,到2020年,實現我市新能源汽車充(換)電網絡全域覆蓋。
從2015年起,我市主城區新增出租車、公交車及政府采購的各類特種用車和專用車原則上全部采購新能源汽車。鼓勵支持各縣(市)采購使用新能源汽車。其 中, 2015年計劃推廣新能源汽車1000輛,2017年計劃推廣新能源汽車20000輛,到2020年,全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100000輛。(附表3)
三、發展重點
圍繞“一個基地”的快速建設,“三個領域”的協調發展,“四大工程”的大力實施,舉全市之力,在科技城集中發展區5-10平方公里規劃範圍內高起點規劃、 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建設具有中國一流和世界水平的集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生産製造、展示體驗、生活配套爲一體的具有較完整産業鏈的國家級新能源汽車 産業基地。
(一)基地建設。
1.國家級新能源汽車應用技術研究基地:聯合清華大學、西華大學、西南科技大學等研發機構,以川汽綿陽公司、華瑞汽車、四川朝陽新能源汽車公司爲依托,在 科技城集中發展區啓動區建設一個發展新材料、新動力技術、新工藝、車聯網、操作系統、位置服務、信息安全、防撞系統等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的研究基地。包括 新能源汽車研究院、省級新能源汽車重點實驗室、新能源汽車智慧服務中心、新能源汽車電子系統工程中心等項目。
2.國家級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産基地:依托川汽綿陽公司、華瑞汽車、四川朝陽新能源汽車公司等整車企業,在綿陽國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建設一個年産15萬台 電動公交車、城際客車、乘用車、專用車等新能源電動汽車生産基地,包括整車生産、整車檢測中心、零部件産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項目。
3.國家級新能源電動汽車鋰電池生産基地:依托長虹集團、天津力神集團、川汽綿陽公司、四川朝陽新能源汽車公司等生産企業,在科技城集中發展區啓動區建設 一個年産10億安時的鋰電池生産基地,包括鋰動力電芯、電池組件、電池組智能控制、石墨烯、碳納米管、正極材料、負極材料、活性電解液、隔膜等項目。
4.國家級新能源電動汽車電機生産基地:依托四川朝陽新能源汽車公司、綿陽賽恩等企業,在科技城集中發展區啓動區建設一個年産35萬台套電機生産基地,包括電機、絕緣材料、特種綫束、電驅、高性能電磁材料和器件等項目。
5.國家級新能源電動汽車電控生産基地:依托四川朝陽新能源汽車公司、西科大、長虹、九洲等單位,在科技城集中發展區啓動區建設一個年産35萬台(套)電控生産基地,包括電控、各類傳感器、智慧服務、車聯網、北斗導航應用、防撞系統等項目。
6.國家級新能源電動汽車體驗基地:在科技城集中發展區啓動區建設一個新能源汽車體驗基地,包括新能源汽車各種路况體驗、新能源汽車展示、新能源汽車娛樂等項目。
(二)領域發展。
1.整車産品領域:重點開發、批量生産高性價比、安全可靠、經濟環保、維護方便的純電動乘用車(含家用轎車、出租車、公務車)、電動城際客車、公交車、純 電動市政工程車和專用車(含綠化、環衛、郵政、旅游景區等)及LNG重型卡車等新能源汽車整車産品。著力推動按照安全、節能、環保的要求,發展整車設計和 優化技術、整車控制技術、整車節能技術(輕量化、動力匹配、能量管理)、整車安全技術、整車智能技術;研究新能源汽車整車檢測、診斷、試驗技術、整車生産 工裝工藝技術,實現整車産品高可靠性方面的關鍵技術取得新突破。
2.關鍵零部件領域:重點開發、生産新能源汽車電機、傳感器、控制器、電動制動系統等關鍵零部件,發展電驅動系統、電驅動動力總成等集成化産品,實現驅動 平臺通用化、標準化、系列化。完善寬溫區鎳氫電池、氫能燃料電池、鋰離子動力與儲能電池、釩離子電池等車用動力電池材料設計、製造、測試等工藝流程,開發 出功率密度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好的不同材料系的車用動力電池組,提高電池組性能,形成標準化、通用化和規模化的供應能力。推動鋰離子正、負極材料和鋰 離子電池隔膜等基礎材料實現大規模生産,降低電池組成本。著力推動純電動乘用車、城際客車、公交車、市政工程車和專用車電驅動動力總成技術,汽車動力電池 及關鍵材料産業化技術,高功率密度、轉矩密度和高性能車用電機及控制系統,高性能整車控制、動力總成控制器等電控技術,相關軟件技術,電動汽車遠程監控和 信息終端系統,電動空調技術等關鍵技術取得新突破。大力推動長虹、九洲等企業的車聯網、北斗導航等車用電子配套産品的推廣運用。
3.充(換)電設施領域:重點發展充電機(智能充電樁),標準化智能充(換)電站,電池即插即用、快插快換模塊,電池更換機械設備,智能充電系統等。著力 推動車載充電機、充電站用充電機與雙向充放電機産業化技術;高性能諧波電流抑制與電磁兼容、智能均衡充電等技術;諧振軟開關技術、DSP控制技術、遠程通 信技術、移動互聯網應用技術、有源逆變放電技術;電池診斷維護與預警技術;電池組快速更換系統集成技術與裝備等關鍵技術的研發與突破;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産 權的新能源汽車充電智能服務系統,形成産業化。
(三)實施工程。
以新技術、新材料、新標準爲支撑,以大院大所大企業爲依托,通過引進一批國內外新能源汽車整車、關鍵零部件及配套企業,創新新能源汽車運營模式,大力實施 “四大工程”工程,實現其技術産業化、産業規模化、産品本地化、空間集聚化發展,爲新能源汽車産業的快速發展提供强力的戰略支撑,幷探索出適合我省乃至全 國的新能源汽車運營商業模式。
1.技術創新工程。鼓勵企業整合各方優勢資源,建立和完善新能源汽車産業科技公共服務平臺。支持現有省級技術中心完善和提升實驗設施及條件,以企業爲主體 建立新能源汽車研發平臺;鼓勵和支持企業與在綿國防科研院所及國內外高校院所聯合開展新能源汽車前沿技術研究和應用研究,建立成果轉化産業化平臺;鼓勵新 能源汽車企業與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開展産學研合作和人才培養,共建國內一流的電動汽車整車和零部件實驗室、研發和産業化基地,形成産學研用合作平臺;爭 取在重點産業園區建設國家級新能源汽車研究院,整合國內外相關企業和科研院所資源,組建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聯盟,促進成員間在技術攻關、信息共享、標準制 定等多個方面之間建立和加强合作,形成技術創新發展平臺。
2.標準化體系建設工程。根據綿陽優勢,突出重點和特色,在智能充換電系統、車聯網應用領域,建立新能源汽車試點應用標準。支持重點企業牽頭會同相關企業 完善相關産品標準體系,組織研究和制訂我省新能源汽車生産和應用標準,積極、及時貫徹國家相關標準和國際行業標準,爲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規模化生産與 應用提供技術標準支撑。支持建立新能源汽車整車、關鍵零部件、動力電池檢測等平臺,爲産業發展提供重要質量檢測支撑。以園區爲重點,支持建設一批技術研 發、質量檢測等公共服務平臺,爭取在重點産業園區建設國家級新能源汽車整車檢測中心、國家級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産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整合國內外相關企業資 源,組建新能源汽車産業聯盟,促進成員間在協作配套、市場開發等多個方面建立和加强合作,形成産業合作發展平臺。
3.充(換)電設施建設工程。制訂出臺綿陽市全域充(換)電設施建設規劃。從2015年起,市政規劃和小區建設必須把充電系統納入城市市政規劃、建設和驗 收;加强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規劃,沿公交站(點)、城際高速、國省交通幹綫、重要交通節點、大型停車場和居民小區等區域試點建設一批電動汽車標準化智 能充(換)電站、充電樁等配套設施。積極推動有綫、無綫充電技術模式的示範應用。鼓勵支持各類企業參與充電站、充電樁的示範建設。完善電池更換與租賃、銀 行支付等配套服務體系。制訂和公開充電站、充電樁建設所需設備的標準,推進社會資本參與産業協作和配套發展。
4.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工程。以基礎設施網絡化、一體化爲重點,分地域實施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工程:在城區範圍內,開展“城市公交、出租車及電動車租賃示 範工程 ”;以城市公交綫路、出租車、景區觀光車和城市代步租賃爲重點,有計劃、有步驟拓展營運範圍。在城際及縣際區間,開展“城、縣際交通示範工程 ”;在鎮(鄉)、村際之間,探索開展“鎮(鄉)、村際電動車示範運用工程”,培育發展農村電動車市場。此外,建立示範工程的數據搜集、分析和共享機制,爲 後續的技術和産業升級奠定基礎。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組織領導。
成立由市委、市政府領導任組長,市國資委、發改委、經信委、公安局、財政局、科技局、國土資源局、城鄉規劃局、住建局、交通運輸局、環保局、機關事務管理 局、汽推辦、國網綿陽供電公司等部門爲組員的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推進小組,負責研究制定産業發展規劃、年度計劃及促進産業發展政策措施,協調集成各方面資 源,合力推進新能源汽車發展。充分發揮企業、高校、科研機構、行業協會、應用單位、金融機構等單位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積極組建産業發展聯盟。成立 綿陽新能源汽車産業專家咨詢委員會,聘請國內新能源汽車專家爲發展我市新能源汽車産業獻計獻策。
(二)完善政策體系。
開展新能源汽車應用示範試點工作,積極申報國家新能源汽車試點城市,爭取國家各部委、省政府的支持。强化規劃引領意識,形成新能源汽車産業的集中、集聚、 集群發展的局面。加快研究制訂涉及新能源汽車購車補貼、政府采購、充(換)電設施建設、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高端人才引進等方面的政策。加大龍頭企業扶持 力度,加快項目建設進度,在項目審批、科技創新、要素保障、産業鏈打造等方面給予支持,推動企業做大做强,提高我市新能源汽車産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三)加大投入力度。
用足用好國家、省財政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專項資金。設立綿陽市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專項資金,對新能源汽車産業的重大項目、研發創新成果給予重點扶持。切 實把資金落實到位。拓寬融資渠道,積極引導社會資本投入新能源汽車發展領域,加大對新能源汽車公共平臺和配套設施建設、示範應用等的投入力度。構建金融平 台,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企業債券和上市融資。
(四)加快基礎設施建設。
積極主動與國家、省産業規劃對接,在綿建設西南新能源汽車産業基地。加快新能源汽車産業基地的建設進度,使其早日形成强大的産業吸納和集聚能力。加快新能源汽車充電站(樁)、LNG加氣站等基礎設施建設,使其能滿足新能源汽車推廣示範的需要。 (五)强化要素保障。
積極爭取用地指標及規模,規劃幷建設新能源汽車産業基地的供電、供氣、供水等要素網絡,充分利用我市現有教育資源,培養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所需的各類技術 專業人員。到2020年,需新增工業用地10平方公里,需供電7300KW,需供氣800萬立方米,需用水210萬立方米,需用工20000人。(附表 4)
(六)積極推進産業招商。
借助我國巨大的汽車消費市場優勢、四川汽車産業的集聚優勢、綿陽新能源汽車産業的發展潜力,以良好的投資環境,積極吸引國內外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生産 商、汽車設計研發技術公司投資建廠、積極吸引國內有實力的整車和零部件企業投資建廠。鼓勵以商招商,發揮現有整車的集聚和帶動作用,積極引入與之相關的關 鍵零部件企業配套建廠,實現就地生産配套。
(七)提高核心競爭力。
大力支持企業實施技術創新和品牌創新戰略,著力提高産業整體競爭力。加强産、學、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鼓勵企業爭創國家級技術中心和省級技術中心。深化企業質量管理,增强市場開拓能力,鼓勵企業爭創名牌,提高産品市場占有率。
(八)注重市場培育。采取多種形式和方式,加大對本市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的宣傳力度,充分展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成果及其優點,廣泛宣傳力促新能源汽車發展 的各項優惠政策,提高社會各界對新能源汽車的認知和接受程度。把新能源汽車産品列入政府采購目錄,重點支持和鼓勵消費新能源汽車産品。鼓勵旅游景區、客 運、出租、環衛、綠化、機關事業單位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采購市內新能源汽車産品。鼓勵支持公交公司、出租車公司在新能源汽車示範運行、充電設施建設、電池租 賃服務等領域的發展。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