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纵横信息技术研究院
 
首頁 | 研究分析 | 專題視野 | 中科視點 | 中國視點 | 區域視點 國際視點 | 英文視點| 國際法規 | 國內法規 | 數據中心 | 熱點下載 |  簡體切換
視野導航
能源電力 | 化工機械 | 醫療衛生 | 醫藥保健 | 
金融經濟 | 交通運輸 | 冶金製造 | 農副産業 | 
裝飾建材 | 電子通訊 | 輕工紡織 | 服裝鞋帽 | 
日用百貨 | 汽車家電 | 房産服務 | 其他行業 | 
聯繫我們
電話:0086-10-84675230
電話:0086-10-84675235
傳真:0086-10-84673367
郵箱地址(E-MAIL):
service@zkreport.org
汽車十二五規劃: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是發展重點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專題視野 >> 最新專題視野 >> 汽車☆家電
最新專題視野
【時間:2011-4-9】

汽車十二五規劃: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是發展重點

        隨著中國成爲全球最大的汽車銷售市場,中國汽車業也進入發展新階段。記者從工信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等處獲悉,汽車業“十二五”規劃(簡稱“規劃”)正在制定中,汽車行業的“十二五”規劃草案的初稿已制定完畢,總體目標仍是强調我國汽車工業發展要從汽車大國向汽車强國轉變。未來五年,中國汽車業將從過去的做大規模轉向做强實力。具體來看,一方面提倡發展包括新能源汽車在內的節能汽車;另一方面,提倡通過兼幷重組、淘汰落後産能來解决結構性産能過剩問題。

        自主品牌國內份額超50%

        按照目前的規劃草案,2015年中國將促進汽車産業與關聯産業、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從汽車製造大國轉向汽車强國,自主品牌汽車將成爲中國汽車業做大做强的基石。“十二五”規劃中有一項目標是:將提高自主品牌國內份額。2015年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市場比例將進一步擴大,自主品牌乘用車國內市場份額超過50%,其中自主品牌轎車國內份額超過40%。此外,中國汽車業將從依靠內需市場轉向大規模走出國門,2015年自主品牌汽車出口占産銷量的比例超過10%。

        爲實現這一目標,國家將大力扶持傳統燃料的節能環保汽車、以純電動汽車爲主的新能源汽車及支持研究開發混合燃料、氫燃料等汽車。具體包括:一是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將以强混客車、强混B級及以上轎車、插電式A級轎車和純電動經濟型轎車爲主打商品,重點突破包括動力電機系統、機電耦合系統、動力電池系統、整車控制系統以及必須電子化的關鍵零部件(刹車、空調、轉向)等60項核心技術。二是力爭形成3至5家動力電池、電機等關鍵零部件領域骨幹企業。三是實現普通混合動力汽車的産業化,力爭中/重度混合動力乘用車保有量達100萬輛以上。大型汽車企業集團應具備接近世界先進水平的自主産品平臺開發能力,骨幹汽車企業應具備主導産品車身開發及底盤匹配能力、發動機等主要總成與關鍵零部件研發主導能力。

        中國國家信息中心信息開發部主任徐長明表示,“十二五”期間,自主品牌的發展將取得大突破。這取决于政策推動的支持和企業自身的努力,到2010年底,實施的一些刺激汽車消費的購置稅减免措施已經到期,但未來仍會有一些後續政策出臺。“這些政策對自主品牌銷量的提升相當明顯。”

        鼓勵企業强强聯合

        “此次國務院對汽車行業的兼幷重組意見立意準確,考慮也很周到,比之前的號召和鼓勵要有更多實際指導意義。但最終效果還有待落實,因爲企業間的兼幷重組有難以想像的困難,世界範圍內成功的案例也屈指可數。”中汽協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表示。

        去年9月6日,國務院正式發布《關于促進企業兼幷重組的意見》。《意見》明確指出,鼓勵民營資本進入壟斷行業競爭性領域,國資、民資和外資被同時納入兼幷重組大局。汽車、鋼鐵、水泥、機械製造、電解鋁、稀土等六大行業作爲重點予以推進。汽車行業的兼幷重組再次成爲熱門話題。

        其實早在去年3月,國務院出臺汽車産業調整振興規劃已經拉開了汽車行業兼幷重組的大幕,不過我國車市的迅速回暖又延緩了這一態勢。儘管車企間的兼幷重組一直暗流涌動,但去年以來也只有廣汽幷購長豐、長安重組新中航等成功的案例,幷且多以大企業兼幷小企業居多,真正强强聯合的案例尚未出現。

        董揚認爲,“兼幷重組真正的意義是要互補做强,要强調强强聯合。兼幷小企業或者是整合一個殼資源,幷不是兼幷重組的主流。這樣只是解决了一些社會問題,盤活一些不良資産,解决部分人的就業等,但實際上對生産要素的加强意義不大。”

        電動車是新能源發展的核心

        由科技部牽頭的《電動汽車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已制訂完畢。根據《規劃》,小型化和汽車電氣化是中國汽車未來發展的兩大方向,2015年中國電動汽車保有量計劃達到100萬輛,動力電池産能約達100億瓦時。爲此,我國計劃推動電動汽車産業鏈發展,動力電池、電機、電控成爲未來發展的核心。

        據參與《電動汽車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的專家指出,鑒于電池技術及産能成爲制約電動汽車普及的關鍵,“十二五”期間中國將大力發展電力電池模塊化,到2015年汽車電池成本將降低一半。

        中國汽車企業們已迫不及待地布陣新能源汽車領域。上汽集團董事長、上海汽車(19.90,1.51,8.21%)董事長胡茂元指出,“上汽集團新能源瞄準汽車驅動電力化趨勢,具體技術發展路綫是以電力爲驅動主攻方向。按照集團的‘十二五’規劃,2015年上汽集團新能源車的市場占有率達到20%,保持在業界的領先地位。”胡茂元稱,“與其他企業不同,上汽從研發新能源汽車著手,以求真正實現産業化發展。通過新能源汽車的産業化,帶動電池、電機等關鍵零部件技術發展和産業化。”

        産能會否過剩?

         有預測表明,2015年國內汽車市場需求將在2500萬輛至3000萬輛左右,約比現在翻一番。照這種發展速度看,國內車市不存在産能過剩問題。

        董揚稱,從目前國內車企向國家發改委通報的擴張産能計劃看,2015年我國汽車産能將超過3000萬輛。這一産能將比現在國內車企産能翻一番。董揚認爲,這幷不是一個激進的産能計劃。最近10年,中國汽車市場經歷了一輪爆發式增長,年均增速達到20%,目前無論市場容量還是産銷量均居全球之首。中汽協預計,今年國內車市總銷量將達到1700萬輛左右,按過去10年年均20%的增速計劃,到2015年國內汽車市場容量將大于3000萬輛,因而目前車企的擴産計劃幷不會導致過剩。

        鏈接

        車企“十二五”目標搶先出爐

        雖然現在國家的汽車産業“十二五”規劃還未正式出臺,但目前國內各大主要車企都在制定各自的“十二五”發展大計,有部分車企已率先公布其“十二五”的目標。

        一汽集團在“十一五”投資129.1億元的基礎上,再投入研發費用190億元;到2015年,中國一汽整車銷量將超過400萬輛,其中自主品牌比例超過50%。據一汽集團公關部相關人士介紹,在一汽的“十二五”規劃中,電動汽車成爲重要內容,60項電動汽車的核心技術成爲重點突破目標。

        上海市汽車行業協會牽頭起草了《上海汽車産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建議》,此《建議》是基于上海到2015年汽車産銷目標再翻一番的基礎上做出的。今年,預計上海汽車産銷量將超過300萬輛,這也意味著2015年上海的目標是産銷超過600萬輛。

        東風汽車(5.23,0.04,0.77%)提出將在未來4~5年投資30億元用于新能源汽車項目。

        長安汽車(9.78,0.24,2.52%)T138事業領先計劃顯示,到2012年整車銷售超過260萬輛,初步具備參與國際主流汽車市場競爭的能力,利潤實現翻番。到2015年做到在贏利能力、銷量和競爭力等方面有較强優勢,在第一陣營進入前三甲,獲得微車的領先者地位,轎車進入行業前列。到2020年,形成比較完整的産品系列,自主品牌進入高端市場,整車銷售達到500萬輛。

        華晨汽車在“十二五”期間將實現“兩步走,翻兩番”的目標。第一階段,力爭將整車銷量從50萬輛提升到100萬輛;第二階段,到2015年整車産銷200萬輛。

        北汽集團在2015年力爭進入世界汽車行業排名前15位,進入世界500强。

        長城汽車則預計到“十二五”的末年——2015年産能達到200萬輛,銷量目標180萬輛,其中出口業務達30%。

        據記者初步計算,僅去年國內排名前十的汽車大集團:上汽、一汽、東風、長安、北汽、廣汽、奇瑞、比亞迪、華晨、吉利,再加上江淮汽車(13.27,0.72,5.74%)和長城汽車,12家汽車集團在“十二五”規劃最後一年的2015年初步規劃産能將達3250萬輛左右。

上一篇:
十二五規劃推動新能源汽車産業布局加速
下一篇:
中國家電協會家電“十二五”規劃建議
網站推薦:
 國家信息中心 國務院發展 研究中心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發改委 中國科學院 中國海關 國家統計局 中國財政部 中國檢察院
關于我們 | 聯繫我們 | 訂購流程 | 付款方式 | 免責聲明 | 友情鏈接| 誠聘英才
Copyright: Chinese Science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086-10-84675230    FAX:0086-10-84673367     E-mail:service@zkreport.org
Qingnian Chuangye Building,Baisha Rd. 200#,Changping District,Beijing,China
北京中科縱橫信息技術研究院

京ICP备0911250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