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野導航 |
|
|
最新專題視野 |
【時間:2011-4-7】 |
宜陽縣 “十二五” 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規劃
(徵求意見稿)
爲全面落實縣政府今後五年工作規劃,加快我縣衛生改革與發展步伐,不斷提高城鄉居民健康水平,現結合實際制定《衛生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一、“十一五”衛生事業發展情况
“十一五”期間,全縣衛生系統認真貫徹黨和國家有關衛生政策,抓住機遇,加快發展,衛生事業成效卓著:
----醫療服務水平實現新跨越。現代化醫院創建工作深入推進,醫療衛生單位基礎設施和裝備不斷改善,衛生科技教育水平明顯提高。“十一五”末,全縣共有醫療衛生機構404個,開放病床18410張,每千人擁有病床2.63張;有衛生人員11716人,每千人口擁有2.86名醫務人員。
----新型疾病控制能力邁上新臺階。成功戰勝了突如其來的手足口病,有效防範了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傳染病的侵襲,衛生工作經受住了嚴峻考驗,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作用日漸凸顯。
----農村基礎設施、基礎工作取得新突破。“十一五”期間,我縣先後利用國債項目建設、中心鄉衛生院項目建設、中央新增投資項目建設等項目機遇,共投入3000余萬元,完成了18個鄉鎮衛生院的改擴建工程,新增業務用房13000平方米,業務用房面積增長了191%,新增診療設備達650餘台件,增幅達300%。全面消除了危房。道路及院區硬化18000平方米,綠化11000平方米。實現了全院美化、淨化,使鄉鎮衛生院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房屋寬敞明亮,布局流向合理,診療設備先進,環境美化亮化,成爲當地一道亮麗的風景,成爲廣大農民群衆的健康家園。
農村衛生、公共衛生、社區衛生工作得到全面發展。政府投入逐年增加,各項配套政策進一步落實,衛生工作基礎更加扎實。全縣實行新型合作醫療,參合農民61.9萬人,農業人口覆蓋率達99.98%;國家免疫計劃全程規範接種率保持在95%以上;連續五年食品衛生監測合格率達84%以上,監督覆蓋率達100%;健全農村衛生服務機構369個,實現完全覆蓋。
----人民健康水平有了新提高。甲、乙類法定報告傳染病年發病率控制在291/10萬以下,孕産婦死亡率控制在41/10萬以下,嬰兒死亡率控制在7.1‰以下,人均期望壽命達73歲,健康水平主要指標均處于全市前列
二、“十二五”期間衛生事業發展面臨的形勢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宜陽縣公共衛生發展環境以及社會需求發生了很大變化,縣衛生事業發展既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也有著前所未有的機遇。改革開放的二十多年來,我縣衛生事業有了較快發展。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人民群衆的生活質量迅速提高,其衛生保健需求更加具有迫切性和多樣性。
1.宜陽縣衛生事業發展的機遇。
“十一五”期間,宜陽縣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社會文明程度進一步提升。政府對建設和諧社會的認識深刻到位,社會事業建設協調配合的能力和主動性顯著增强,對衛生事業建設高度重視,財政投入共投入基層醫療衛生體系建設資金5324萬元,建設規模89149平方米,公共衛生工作體制機制改革加速,爲進一步發展衛生事業提供了前提和保障。
2. 宜陽縣衛生事業發展面臨的挑戰。
經濟持續快速的增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衛生事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雖然衛生事業發展和進步明顯,但其總體水平仍不能滿足社會綜合協調發展的需要。衛生總投入不足,結構不合理,公共衛生經費偏低,影響了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公共衛生管理體制還不够順暢,區域資源整合和協調性較弱,資源利用效率和研究水平有待提高。醫療服務體系中,大型綜合醫院、專科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職能重叠交叉,雙向轉診機制尚未形成;基層衛生機構在技術和服務能力上有待提高;中醫藥的使用發展水平需進一步加强。引導社區居民“小病在社區、大病到醫院”政策機制有待完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功能仍需挖掘。
3.城市布局調整、人口結構變化和疾病譜的改變,對衛生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隨著社會進步,人們對自身健康關注程度提高,對公共衛生的需求發生變化。宜陽縣作爲中原城市群副中心洛陽市衛星城功能定位特殊,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警和處置有很高的要求;高素質人群和受教育程度較低人群,新興高收入人群和低收入人群幷存的“二元結構”普遍存在;流動人口比重上升,他們在對我縣經濟發展做出貢獻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健康和衛生問題;近年發生的一系列重大和新型傳染病威脅著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人們的生活,公共衛生問題引起社會空前關注;全縣人均壽命提高,老齡化、高齡化趨勢顯著,老年醫療服務需求很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成爲嚴重影響人群健康和生命的危險因素。
三、“十二五”衛生事業發展指導思想及總體目標
1、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貫徹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爲本,緊密結合實際,創新發展模式,即:以發展爲主題,加强農村衛生、公共衛生建設,滿足城鄉居民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需求;以改革爲根本,合理規劃全縣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實現衛生服務質量和資源利用效率雙提高;以創新爲動力,發揮政府和社會兩種力量,走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之路。通過强化服務,優化措施,不斷提高全縣人民群衆健康水平,促進衛生事業健康、全面、持續、協調發展。
2、主要目標
以人民群衆健康爲核心,建設符合中原城市群副中心衛星城要求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加强宜陽縣公共衛生體系的網底功能,完善農村衛生服務體系;構建以人爲本、滿足不同需求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把宜陽縣建設成省內先進的健康縣
3、基本原則
發展我縣衛生事業要堅持三條基本原則:一是堅持走適合我縣實際情况的發展道路不能變;二是堅持爲人民健康服務的宗旨和公益性質不能變,醫療衛生機構不能變成追求經濟利益的場所;三是政府承擔公共衛生和維護居民健康的責任不能變,增加衛生投入,提供公共服務,加强醫療衛生監管,依然是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綜合國力有了很大的增强,但人口多、人均經濟水平低、社會保障能力差的基本國情幷沒有改變,我國還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任何情况下,衛生事業都必須堅持爲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把醫療服務變成牟利的工具。醫療衛生發展水平必須與我縣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既不能太超前,也不能太滯後,更不能把維護人民健康的責任推向市場,推給社會和居民。
四、“十二五”期間衛生事業發展的主要任務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精神,2010年堅持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爲主體、營利性醫療結構爲補充,公立醫療機構爲主導、非公立醫療機構共同發展的辦醫原則,發展適當數量的民營醫療機構。2013年,完成縣醫院的整體搬遷和中醫院的改擴建工程, 從而形成結構合理、覆蓋城鄉的縣、鄉、村三級醫療服務體系。
---2015年,形成反應靈敏,相互協調、高效運轉、處置有效,服務到位的公共衛生體系;農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預防、保健、基本醫療、健康教育、康復理療、計劃生育技術指導等六位一體服務功能完善,滿足農村群衆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需求;二級綜合醫療服務體系基本形成,滿足群衆多樣化、多層次的醫療需求。
---2013年,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體系建設,完成縣疾病預防控制、醫療救治、衛生監督和公共衛生信息體系建設,全面提高應對能力和水平。
---2013年,建立和完善適應宜陽縣社會經濟發展的健康促進工作體系。形成政府負責,部門合作,社會動員,全民參與,政策保障的健康促進工作機制,大幅提高居民健康知識知曉率和健康行爲形成率。
---2010年,形成反應靈敏,相互協調、運轉高效、處置有效,服務到位的公共衛生體系;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預防、保健、基本醫療、健康教育、社區康復、計劃生育技術指導等六位一體服務功能完善,滿足社區群衆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需求;二級醫療服務體系基本形成,滿足群衆多樣化、多層次的醫療需求。
---2010年,農村衛生所建設形成規模適當、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方便有效的農村衛生服務網絡。
衛生工作指標達到:
(1)人均期望壽命達到75歲。
(2)孕産婦死亡率控制在30/10萬以下。
(3)嬰兒死亡率控制在6‰以下,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控制在7‰以下。
(4)傳染病發病率控制在250/10萬以內。
(5)國家免疫規劃內疫苗全程規範接種率95%以上。
(6)食品衛生監測合格率95%以上。
(7)衛生監督覆蓋率100%。
(8)全縣繼續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參合農民85%以上,大病住院實際補償比55%以上。
(9)農村衛生服務覆蓋農村人口95%以上;常見慢性病管理率85%
(10)以縣爲單位健康村達標率20%以上,居民健康知識知曉率和健康行爲形成率分別85%、75%以上。
(11)每千人擁有醫生數3.5人,每千人擁有床位數3.6張。
五、“十二五”期間衛生事業發展的保障措施
1、與時俱進,强化政府管理職能
政府衛生工作職能,主要有以下幾項:健全醫療保障體系,加强公共衛生建設,嚴格醫療機構管理,强化衛生行業監管,加大衛生經費投入,加强健康教育宣傳。
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强化管理職能,要從三方面著手:一是優先解决基本衛生服務問題,發展農村衛生、社區衛生,保證基本醫療服務,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的醫療衛生事業,防止資源浪費,嚴格醫院高新技術准入,發展基本醫療和適宜技術;二是優先解决嚴重影響人民健康的重大問題,强化公共衛生建設,加大干預力度,降低重大傳染病發病率,有效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三是優先解决社會責任落實問題,牢記自身的公益性質,切實履行公益職能,把醫療服務監管作爲一項重點任務,努力維護群衆經濟利益和就醫安全。
2、集中力量,推進農村衛生事業
要從維護國家穩定、維護社會公平、維護農民健康、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切實提高基本醫療保障水平,加强農村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和農村醫療服務體系建設,構建新型醫療資源配置制度和新型合作醫療互助制度。
首先,積極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努力擴大試點範圍,加大財政投入,完善管理辦法,繼續實施農民免費健康體檢,使農民獲得更多的利益,集中解决好農民因病致貧、返貧問題。其次,加强農村公共衛生網絡建設,鞏固農民健康員隊伍,健全農村防疫和疫情的監測報告體系。再次,推進農村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完善縣鄉村三級醫療服務網絡,重點加强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所建設。同時,擴大農村衛生人才定向招生,暢通醫學類大中專畢業生分配渠道,實行縣鄉醫療機構人員輪換制,加强農村衛生人才培養。繼續實施城市衛生支援農村衛生工作制度,建立長效運行機制,爲農村培養一支不走的醫療隊。加强農村醫療機構管理,建立適應農民經濟水平的農村醫藥價格管理體系和醫療服務規範。
3、突出重點,抓好公共衛生服務
“十二五”期間,要建立健全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應急醫療救治體系,衛生監督執法體系和衛生信息網絡體系,全面提高監測預警、應急控制、醫療救治、監督管理、指揮决策等公共衛生服務能力。
要繼續加强硬件建設,完善設施,改善條件;進一步加强基層醫療衛生體系建設,要注重軟件管理,健全職能,轉換機制;進一步落實預防控制策略與措施,針對不同類型的重大疾病,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進行干預,提高預防控制的效能;加强婦幼保健工作,提高婦幼機構急診急救能力和婦女、兒童健康水平;進一步提高衛生應急醫療救濟能力,完善應急機制,培養鍛煉一支高素質的應急隊伍;進一步規範衛生執法監督制度和運行機制,建立和完善衛生行政執法責任制及評議考核制度,改善執法裝備,提高執法水平;進一步强化信息監測網絡,利用現代通信手段,建立暢通、快速、準確、標準統一的公共衛生信息體系。
4、深化改革,規範醫療服務市場
以改革促發展,通過改革體制,健全機制,逐步解决制約衛生事業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
一是實施區域衛生規劃,實行分類管理。按照全縣經濟發展水平和人民基本醫療需求,科學確定公立醫院的規模,加大投入、嚴格管理,强化公益性質,爲群衆提供優質、低價的基本醫療服務。加大企業辦醫院社會化步伐,鼓勵發展民辦醫療機構,積極吸引社會資金壯大衛生事業,逐步改變醫療服務由公立機構壟斷的局面,形成國家、社會、個人共同籌資發展的格局。二是實施屬地化管理,實行全行業監管。對現有醫療機構不分行政隸屬關係,依法監管其醫療服務的質量安全和收費標準,嚴肅查處侵犯群衆利益的行爲。三是積極探索新的醫療機構內部運行機制,推進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後勤服務社會化管理。規範醫療服務項目價格,嚴格藥品集中采購,控制醫藥費用不合理增長,提高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
5、依法行政,加强衛生法制建設
依法强化衛生法制監督,在對食品衛生、非法行醫、非法采供血等重點問題實施專項整治的同時,加强經常性監督檢查,嚴厲打擊違法行爲。
加强對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等的監管,保證醫療安全。加大對公共衛生領域的監督執法力度,强化對健康相關産品和公共場所的監督監測,爲城鄉居民生産、生活提供可靠的衛生保障。衛生監督執法要延伸到全市所有鄉鎮,管理到村。
6、堅持不懈,狠抓職業道德教育。把職業道德、敬業精神、行業作風與推進衛生改革與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塑造衛生系統良好形象。
强化教育,教育醫務人員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大力弘揚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自覺把個人利益和行業利益置于人民群衆的利益之中。嚴格制度,加强內部管理,規範行業行爲,圍繞解决群衆普遍關心的“看病貴、看病難”等熱點問題,切實抓好衛生系統廉政建設和行風建設。此外,要加强醫院文化建設,創新優化服務環境;要堅持以病人爲中心,積極開展優質服務活動,開展文明醫院、文明單位等群衆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改進服務態度,提高服務質量,努力構建和諧醫患關係。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