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向大型科技企業支付使用費等造成的“數字貿易赤字”不斷擴大,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日本“數字貿易赤字”達到6.46萬億日元(約432億美元),創歷史新高。2014年,日本信息技術行業領域的貿易赤字規模爲2.02萬億日元(約135億美元),10年間擴大了兩倍多,凸顯出美國大型技術企業所提供服務在日本市場占據主導地位。
數字貿易主要包括對雲基礎設施服務、在綫廣告和專利許可等方面的支付。數字貿易赤字的擴大,反映出日本經濟結構中存在的一些長期問題,包括創新能力不足和産業結構調整滯後。這些問題可能影響日本經濟的長期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隨著個人和企業活動日益數字化,美國技術巨頭在日本市場的收入只會持續增長,日本本國企業不得不依賴于亞馬遜、微軟和穀歌等美國大企業提供的數字技術以提高生産效率。
面對數字貿易赤字的不斷增長,日本政府需要采取措施,促進國內數字技術的發展,减少對外部技術的依賴。這可能包括增加對國內科技企業的支持、推動技術創新以及制定相關政策,以保護和促進本土數字産業的發展。日本內閣府在2024年的經濟財政白皮書中就“數字貿易赤字”提出,縮小赤字本身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在內容産業等國內潜在增長領域加强盈利能力,促進相關服務領域的增長。
過去的一年,日本經濟處于內外交困之中。日本政府寄予巨大希望的日本制鐵公司收購美國鋼鐵公司,遭到拜登政府以“國家安全”爲由的阻止。國內經濟方面,物價持續上漲成爲日本民衆關心的話題之一,也成爲首相選舉的熱門議題。數據顯示,去年1月至9月,日本家庭食品支出占比約爲28%,與1982年以來的水平相比,日本恩格爾係數達到了42年的最高點,包括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的物價上漲大幅增加了民衆生活壓力。
爲了刺激經濟,去年11月22日,日本政府舉行臨時內閣會議,决定推出規模達39萬億日元(約18260億元人民幣)的經濟刺激計劃,以提振日本經濟增長、克服高通脹。39萬億日元中,包含21.9萬億日元的政府財政開支。
從2025年公布的經濟數據來看,39萬億日元的强刺激,暫時穩住了日本經濟的基本盤。2月17日,日本內閣府公布了2024年第四季度的GDP初值,按年率計算增長2.8%,遠超預期的1.1%。經濟數據公布後,日元立馬漲了一波,美元對日元升至151.75。
值得注意的是,39萬億日元的經濟刺激計劃中,包含超過10萬億日元的公共資金支持日本國內的AI和半導體産業,凸顯了日本政府在數字經濟和半導體産業方面的雄心。據報道,這一舉措將在今後10年帶動50萬億日元的公共和私營部門投資,有望産生160萬億日元的經濟效益。但是,目前來看,日本“數字貿易赤字”的擴大遠超預期。
“數字貿易赤字”創新高說明,儘管日本在某些高科技領域擁有强大的競爭力,但在數字技術方面與美國企業相比,日本企業存在明顯的研發能力差距。儘管日本同樣投資國內雲服務研發,但日本企業與美國企業在研發能力上仍存在很大差距。在雲服務等方面,由于以美國爲中心的大型科技企業競爭力較强,日本企業對國外的依賴程度依然很高。其結果是,支付金額遠遠超過收款金額,國際收支逆差增大的狀况仍在持續。因此,專家指出,日本和美國公司在開發能力方面的差距仍然很大。數字貿易赤字不太可能在短期內縮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