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纵横信息技术研究院
首頁 | 研究分析 | 專題視野 | 中科視點 | 中國視點 | 區域視點 國際視點 | 英文視點| 國際法規 | 國內法規 | 數據中心 | 熱點下載 |  簡體切換
搜索:通過此功能可以快速搜索本站內容.
關鍵字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中科視點 >> 數據中心

國內光伏補貼大幅下滑電站運營面臨盈利難題
北京中科縱橫信息技術研究院      中科視點       時間:2011-2-11

國內光伏補貼大幅下滑電站運營面臨盈利難題
        “目前的光伏補貼還是有的,但電站投資方的盈利空間並不大。”某光伏組件企業高管朱先生對於光伏電站的補貼感慨萬千。2月初,有關部門再次頒佈了有關光電建築一體化的新政,補貼額度的大幅降低讓人未免對光伏市場有不少顧慮。按照新政下發的補貼額度計算,兩年內中國的補貼額度下滑了約四成。
        補貼大幅下滑
        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近日聯合啟動了“太陽能光電建築應用項目示範2011年申報工作”,每個省的總裝機容量原則上不超過10兆瓦。如果按照32個省市自治區計算,這一政策將啟動320兆瓦的項目。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趙玉文曾預測,2011年中國裝機容量估計在500兆瓦~700兆瓦,假設新光電建築項目在當年全部裝機完成,將要占到中國新增裝機量的45%。
        而與2009年、2010年的同類政策相比,今年的補貼政策雖沒有太大變化,但實際補貼幅度則快速下降。
        2009年,我國對於建材型等光電建築一體化項目的補貼標準是不超過20元/瓦,2010年的補貼上限為17元/瓦。
        而在2011年,新政策指出,對晶體矽組件、並網逆變器以及儲能鉛酸蓄電池等關鍵設備,按中標協議供貨價格的50%給予補貼,示範項目建設的工程安裝等其他費用則將標準定在每瓦6元。
        “前兩年並沒有將工程安裝費用補貼單獨划算出來。”東方證券研究員鄒慧表示。朱先生指出,按目前156平方毫米的光伏組件售價12元/瓦計算,那麼國家今年給予的光電項目補貼約是12元/瓦(12元/瓦的50%,再加上工程補貼6元/瓦),這相比2009年有40%的下滑。
        朱先生表示,補貼額的下降,表明了產業鏈的成本也在不斷下調。2009年,組件的售價大約是在15元/瓦以上,2010年與2009年幾乎是持平的,所以2011年補貼幅度下滑後,組件價格也將繼續跳水。
        盈利難題
        2010年11月,財政部取消了總計54兆瓦、39個金太陽項目的補助,尚德電力、阿特斯以及BP這樣的知名企業赫然在列。
        “我給你算一筆賬。目前一個光伏電站項目投資額大約是28元/瓦,地方和國家就算拿出補貼18元/瓦,企業自己貼10元/瓦來建設。1瓦電池1年發電1度,那麼要想收回成本也需要10年,建電站還不如賣電池來得快。一個50兆瓦的電池生產線可能1年能建好,2到3年就可以回本並盈利了。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很多項目即便有了補貼,還要長期擱置不建。”朱先生告訴記者。
        現在對光伏電站的考驗來自幾個方面:首先是國家雖有補貼,但地方政府補貼難以到位。除了江蘇、浙江等地有一定的財政費用支持,不少地方政府難以落實配套補貼。
        第二,占電站投資50%成本的光伏組件價格,可能難以快速下降。光伏組件每提高1%的轉換效率,可能會降價10%左右。但是2年內,很多光伏組件廠無法將其轉換效率大幅提高。因而,組件降價的幅度,可能沒有政府補貼削減的幅度快。這樣,光伏投資商賺錢也就不容易了。
        此外,海外市場較好,也使得光伏組件企業不願降價。
        在德國,儘管政府於2010年對補貼額下調了20%左右,但30千瓦~100千瓦的屋頂發電補貼額仍然高達0.26歐元/千瓦時~0.29歐元/千瓦時,比中國的補貼額要高出一大截。
        另一家從事光伏電站建設的負責人劉先生則表示,國內很多光伏電池廠雖已經入圍了電站項目的採購名單,但他們可以用“沒有貨”或者“來不及做”等話來搪塞掉,而是把貨調往德國等地,畢竟那邊的價格要比中國當地的採購價來得高。
        朱先生也強調,于中國建設光伏電站,也並非完全不能盈利。不少獲得補貼的光伏電站項目主要是光伏生產商“自發自用”。假設電價成本約1元/千瓦時,若夏季峰值的電價達到1.9元/千瓦時,這樣一來,電站投資方將會節省不少電費。但如果該光伏電站是以0.4元/千瓦時左右的脫硫電價賣給電網的話,就可能虧損。
打印】【關閉
上一篇:
“十二五”煤層氣產能醞釀倍增 業內公司有望受益
下一篇:
德國預計2025年經濟零增長
網站推薦:
 國家信息中心 國務院發展 研究中心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發改委 中國科學院 中國海關 國家統計局 中國財政部 中國檢察院
關于我們 | 聯繫我們 | 訂購流程 | 付款方式 | 免責聲明 | 友情鏈接| 誠聘英才
Copyright: Chinese Science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086-10-84675230    FAX:0086-10-84673367     E-mail:service@zkreport.org
Qingnian Chuangye Building,Baisha Rd. 200#,Changping District,Beijing,China
北京中科縱橫信息技術研究院

京ICP备0911250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