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纵横信息技术研究院
首頁 | 研究分析 | 專題視野 | 中科視點 | 中國視點 | 區域視點 國際視點 | 英文視點| 國際法規 | 國內法規 | 數據中心 | 熱點下載 |  簡體切換
搜索:通過此功能可以快速搜索本站內容.
關鍵字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中科視點 >> 區域視點

農機化:余姚現代農業發展的“推進器”
北京中科縱橫信息技術研究院      中科視點       時間:2011-2-11

農機化:余姚現代農業發展的“推進器”
        在余姚市第二屆農業博覽會上,農機展館展示的各類先進農業機械受到余姚以及鄰近的慈溪、上虞等地農機手和種糧大戶的歡迎,5天時間,現場成交和達成成交意向總金額達到2647萬元。三七市鎮田螺山農民專業合作社已擁有60多台農業機械,這次又選購了3台高性能農業機械,社長李小江說:“我們合作社承包了近萬畝糧田,依靠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不僅農民勞動強度大大減輕,而且促進糧食穩產高產,先進農機真是我們發展現代農業的有力武器。”
        “十一五”期間,余姚市緊緊圍繞新農村建設和現代農業發展,以創建全國農機示範區為抓手,出臺了各項優惠政策,大力推廣先進適用農業機械。目前,該市擁有各類農業機械10.6萬餘台(套),農機總動力達到58.5萬千瓦,高性能、大馬力、複式作業的農業機械快速增長。去年,又引進育秧播種流水線9條,高速插秧機343台,聯合收割機900台,大中型耕作拖拉機637台,穀物烘乾機67台(套),耕作機械5900台(套)。糧食生產耕、收、植保等環節機械化水平達到98%以上,機插水平提高到60%以上,使余姚市的糧食生產綜合水平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國前列,實現了糧食生產的可持續發展。同時,圍繞農業主導產業,大力發展節能、高效、自動化機械和特色機械。農機組織化程度和安全生產水平不斷提高,多次被評為全國、省農機化工作先進縣(市)。
        兩輪驅動,提高全程機械化水平
        余姚市是全國重點商品糧生產基地,糧食生產的全程機械化事關全市現代農業發展的大局。“十一五”以來,余姚市圍繞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強化政策引導,加大補貼力度,大力發展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一是水稻機插面積擴展迅猛。2010年,余姚市水稻機插面積達到18.7萬畝,是上年的2倍;二是整體推進速度加快。水稻機插技術推廣已從多點試驗示範邁入整體推進發展階段,區域特色明顯。該市共建立機插育秧點606個、機插面積萬畝以上的鄉鎮9個,其中機插水平達60%的示範鄉鎮5個,機插水平在70%以上的示範村28個;三是高性能機具數量快速增長。2010年,余姚市共投入育秧盤595萬張,以及高速插秧機、育秧流水線、精量播種器、糧食烘乾機、聯合收割機、耕作拖拉機等先進農業機械520多台(套),重點產糧區基本實現了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同時,建立了機插發展的推進機制,通過建立機插培訓機制、風險機制、試驗示範機制、作業補貼機制、規模化育秧機制等,營造了推廣機插技術的良好氛圍,農民推廣機插技術的積極性高漲。
        同時,余姚市以加快推進特色機械裝備為重點,著力推進主導產業關鍵環節的機械化水平。茶園耕作、修剪及茶葉採摘、加工已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該市茶機擁有量達到6272台(套)。如“中國高山雲霧茶之鄉”大嵐鎮,在余姚市農機局的支持下,通過大力發展茶葉加工機械,不僅節省了大量勞動力,而且每畝增收節支300多元,為當地農民年增加收入600多萬元。
        蔬菜生產機械化技術發展迅速,實現了工廠化育苗、機械化播種和移栽;畜禽養殖機械化通過引進推廣規模化養殖、標準化生產、無害化處理設備與技術,規模養殖場基本實現飼料加工、產哺、飼喂、消毒、排泄物處理、降溫設施等主要環節機械化。如朗霞街道的月飛養兔場被國家標準委認定為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寧波神農畜禽養殖有限公司通過應用畜禽糞便無害化設施技術並加工成有機肥,年增收250多萬元。
        農業機械化還在發展循環經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如水產業通過推廣應用高效節能增氧、自動投餌、淨化處理、清淤起捕以及水產品初級加工等機械裝備與技術,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余姚市水產公司加工的青魚幹每公斤銷售價達到108元,打入了上海、杭州、寧波等地的超市。
        去年,余姚市新建農機化示範基地10個,共申報各類項目17個,有7個項目被列入寧波市農機科技推廣和寧波市農科教結合項目,該市農機總動力已達到58.5萬千瓦,今年要達到60萬千瓦。全年農機經營收入達到6億多元,有力地推動了余姚市現代農業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業部農業機械化司還在余姚市舉辦了全國農機化備春耕現場會及水稻機插技術培訓班,推廣該市的先進經驗。
        三網聯動,強化農機社會化服務
        1月25日,余姚市農機化信息服務平臺暨農機“E”路通開通,這個由余姚市農機局和電信局聯合打造的信息化服務平臺,不僅能使農機手享受作業天氣資訊、手機地圖、跨區作業等多種信息傳遞服務,還能查詢農機牌證辦理、違紀記分、保險、購機補貼、農機維修、供油點等相關信息,這是該市農機部門創新工作思路,強化為農服務的新舉措之一。
        近年來,余姚市農機部門通過信息網、合作組織網、農機維修網“三網聯動”,不斷推進農機服務社會化、產業化發展。一是抓規範發展。根據該市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農機服務全覆蓋的要求,去年新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社11家,該市現有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39家,服務面積達到80余萬畝。
        為了合作社的穩定規範發展,余姚市農機部門重點抓好合作社機庫建設和“五統一”全程機械化服務,促進農機社會化服務規模經營,積極推動農機服務的產業化、專業化發展,建立以專業服務組織為龍頭、農機大戶為主體、農機戶為基礎的農機服務體系。還根據該市的產業分佈和地理區域,合理佈局農機服務組織,做到合作社服務全覆蓋、不留盲區,規模適中、善於管理,不追求組建數量、注重服務能力。從2007年的9家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發展到目前的39家,其中全國示範性農機專業合作社1家,省、寧波市級示範性農機專業合作社4家,余姚市級示範性農機專業合作社13家。糧食生產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作為發展重點,比重達到90%。農機服務組織的服務觸角還延伸到了果蔬、茶葉、水產、畜禽養殖和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秸杆改造青飼料等產業領域。
        二是抓質量管理,以農機維修網點規範化建設和農機質量監管為重點,積極提升農機維修網點服務能力,會同工商、質監等部門開展農機維修、農機產品、配件質量等“打假保農”監督檢查工作,結合合作社建設,培育發展規模大、檔次高的農機維修點,進一步完善農機維修行業規範化建設標準,監督農機銷售企業、農機維修網點建立進貨驗收檔案,從源頭上保障了農機產品質量安全。2010年,余姚市新建規範化維修網點3家,總數達到19家,按照國家一級標準新建區域性農機維修中心1家,服務範圍擴大到寧波、紹興、台州等地區。
        三是推進銀社合作,為合作社提供信貸支撐。針對農機購置資金短缺問題,去年5月底,余姚市農機局會同余姚市農村合作銀行,聯合開通了合作社農機購置貸款綠色通道,有效破解農機資金投入不足難題,社員憑授權證就可以在半小時內辦好貸款。目前,該市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已向農村合作銀行成功貸款257萬元。此外,農機部門還積極引導農機手開展跨區作業,去年開展跨區作業服務面積達19.8萬畝,創收1380余萬元。
        一套機制,確保惠農政策陽光操作
        實施農機購機補貼,是各級政府扶農、惠農的具體措施,近年來,余姚市不斷加大農機購置補貼力度,僅去年,就落實各類補貼資金4570多萬元。農機購置補貼實行以來,外地曾出現違規操作謀取不正當利益的事。而農機購置補貼工作出現的問題基本上都是事後追責為主,預防環節上出現空白。余姚市農機部門發現這一問題後,首先從四個方面做好補貼資金落實工作:一是統籌規劃,嚴格按照有關政策規定,陽光操作,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做到政策宣傳到戶、機具落實到戶、技術培訓到戶、監管服務到戶,努力把惠農政策送到千家萬戶。
        二是不斷創新補貼機制,補貼資金的使用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結合、與農機工程項目結合、與農機新技術新機具示範推廣結合、與培育發展農機服務組織結合,確保高效地發揮補貼資金的作用。
        三是圍繞余姚市農業發展戰略和農村小康建設,科學確定補貼範圍,強化對主要農作物關鍵生產環節和山區發展農機化的扶持,突出機型配備,重視農機動力結構調整,協調好主機與配套農機具的比例,改善農機裝備結構,提高農機裝備水平。
        四是從事先防範抓起,一方面加強農機幹部隊伍的防腐預警迫切性和重要性教育,實施農機補貼工作一票否決制、責任倒查制,確保支農惠農政策不變調、不走樣;另一方面為增強教育的效果,積極構建防腐倡廉的長效機制,與余姚市檢察院進行工作銜接,共同探索農機補貼反腐倡廉新體系,加強農機補貼工作事前預防,開展防腐預警機制建設。從預防性、時效性、有效性和規範性著手,通過防腐預警聯合協作機制、目標機制、宣教機制、權力運行機制、評估長效機制等五項工作機制和農機推廣預警網絡、農機防腐監督網絡等兩大網絡建設,在制度、機制上開展預防工作,從源頭上預防農機購置補貼腐敗現象的發生。
        這套獨特的“5+2”農機補貼防腐預警機制,既保證了農機購置補貼的規範化運作,也預防了幹部違紀腐敗現象的產生,該機制被農業部在全國農機系統推廣。
        
打印】【關閉
上一篇:
江蘇溧陽噴滴灌設備進入設施蔬菜示範園區
下一篇:
2025年一季度河北省經濟實現良好開局
網站推薦:
 國家信息中心 國務院發展 研究中心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發改委 中國科學院 中國海關 國家統計局 中國財政部 中國檢察院
關于我們 | 聯繫我們 | 訂購流程 | 付款方式 | 免責聲明 | 友情鏈接| 誠聘英才
Copyright: Chinese Science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086-10-84675230    FAX:0086-10-84673367     E-mail:service@zkreport.org
Qingnian Chuangye Building,Baisha Rd. 200#,Changping District,Beijing,China
北京中科縱橫信息技術研究院

京ICP备0911250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