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纵横信息技术研究院
首頁 | 研究分析 | 專題視野 | 中科視點 | 中國視點 | 區域視點 國際視點 | 英文視點| 國際法規 | 國內法規 | 數據中心 | 熱點下載 |  簡體切換
搜索:通過此功能可以快速搜索本站內容.
關鍵字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中科視點 >> 數據中心

重工業用電增量回落明顯 局部供電緊張
北京中科縱橫信息技術研究院      中科視點       時間:2011-2-11

重工業用電增量回落明顯 局部供電緊張
        2010-2011年度全國電力供需與經濟運行形勢分析預測報告,主要內容為:2010年,全年用電量突破4萬億千瓦時;電網規模五年實現總體翻倍;電源結構繼續優化,水電裝機容量突破2億千瓦,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所占比重持續提高;煤價持續高位並繼續攀升導致火電廠經營困難、經營壓力加大。2011年,全國電力消費需求將保持總體旺盛,全年用電量預計在4.7萬億千瓦時左右,增速比2010年有所回落;電力供應能力進一步增強,清潔能源發展繼續加速。綜合各種因素分析,全國電力供需總體平衡,但個別地區在冬、夏季受電煤、來水和氣溫影響,供需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導致局部地區電力供需不平衡。
        2010年全國電力供需與經濟運行形勢分析 電力消費情況:全社會用電量繼續增長,但各月增速持續回落。第二產業用電增速下滑帶動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快速回落,第三產業和城鄉居民生活用電受天氣影響明顯。重工業用電量回落快於輕工業。2010年,全國工業用電量30887億千瓦時。其中,全國輕、重工業用電量分別為5187億千瓦時和25699億千瓦時,輕工業各月用電量增長相對平穩,重工業回落明顯。“十一五”期間,輕、重工業用電量年均分別增長7.01%和11.77%,輕工業用電增長明顯低於重工業用電增長,輕工業用電量占工業用電量的比重從2005年的20.05%持續下降到2010年的16.80%。、四大行業月度用電量增速持續下降,全年製造業用電量增長較快。2010年,化工、建材、鋼鐵冶煉、有色金屬冶煉四大行業用電量增速從年初的近30%持續下降至11、12月份的負增長;四大行業合計用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呈波動下降趨勢,從2010年2月份的35.45%下降到12月份的29.20%。其中,黑色金屬冶煉行業用電量11、12月份增速為負,有色金屬冶煉行業用電增速在四季度回落最為明顯。。受投資、消費和出口貿易拉動,2010年我國製造業用電量增長較快,月度用電量自上年四季度起其規模屢創歷史最高水平,全年累計增速高於全社會用電量增速2.5個百分點。“十一五”期間西部地區用電量年均增速較高,東北地區年均增速相對偏低。“十一五”期間,西部地區全社會用電量年均增速達到12.99%,居各地區之首,反映出西部在“十一五”期間發展速度最快,帶動西部地區用電量占全國用電量比重持續上升;東北地區“十一五”期間用電量年均增速8.18%,相對偏低;中部及東部地區“十一五”期間用電量年均增速分別為11.28%和10.63%。
        2011年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
        2011年,局部地區、局部時段仍將出現電煤供需緊張情況,煤價總體仍將維持高位運行,進一步上漲的風險很大。全年在保證電煤供應及來水正常的情況下,全國電力供需總體平衡,局部地區富餘;但受氣候、來水、電煤供應等不確定因素影響,部分地區存在時段性電力供需緊張局面。其中華北、華東、南方電力供需偏緊;華中電力供需總體平衡、時段性緊張;東北、西北電力供應能力總體富餘,西北部分省份存在結構性偏緊情況。預計全年發電設備利用小時將在4650小時左右,與2010年基本持平;火電設備利用小時在5200小時左右,比上年提高150小時。
        當前電力供需需要關注的幾個問題
        加大電煤等要素協調,做好電力供應保障工作。目前,全國已建立了煤電油氣運部級協調機制,隨時對重大問題進行協商,採取措施,保證運轉正常。從總體上來看,煤電油氣運保障比較平穩,但由於鐵路、公路運輸的壓力和緊張局面客觀存在,特別是在氣候異常時電煤供應尤為較緊。預計先後將有一部分省份因電煤瓶頸出現電力供應緊張情況,華中、西北更為明顯,這一狀況將可能會反復出現持續到3月底。因此,必須完善電煤供應應急預案,加大煤電運等要素協調,全力做好電力供應保障工作。
        儘快落實煤電聯動政策,進一步疏導電價。近年來,“市場煤、計劃電”的體制性矛盾依然突出,電力企業已難以承受煤價頻繁上漲和電價調整滯後造成的剛性成本增加,火電行業嚴重虧損。煤炭價格是火電企業成本的主要因素,已占到70%左右,自2003年以來,我國煤炭價格持續上漲,秦皇島5500大卡煤炭累計上漲超過150%,而銷售電價漲幅僅上漲32%。自2004年國家發改委頒佈煤電價格聯動機制以來,國家共實行了四次煤電價格聯動,但還有較大缺口。由於持續虧損,發電企業償債能力削弱,融資難度不斷加大,資金鏈斷裂的風險顯著增加,保障電力、熱力供應的能力大為下降。
        建議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抑制煤價、疏導電價。一是充分發揮政策監管與導向作用,抑制到廠電煤價格上升的各種跟風、炒作因素。二是在合理的電價機制形成過程中,繼續堅持煤電聯動的原則和機制,同時解決熱電價格長期倒掛的問題。三是加大需求側管理力度,發揮價格對需求的引導調節作用;理順各種終端能源之間的比價關係,引導用戶合理消費各種能源。四是加快資源性產品價格機制改革步伐,儘快研究符合市場規律、適應我國國情的科學合理的電價形成機制。
        
打印】【關閉
上一篇:
新一輪煤電頂牛上演 電企高額負債陷無解局
下一篇:
德國預計2025年經濟零增長
網站推薦:
 國家信息中心 國務院發展 研究中心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發改委 中國科學院 中國海關 國家統計局 中國財政部 中國檢察院
關于我們 | 聯繫我們 | 訂購流程 | 付款方式 | 免責聲明 | 友情鏈接| 誠聘英才
Copyright: Chinese Science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086-10-84675230    FAX:0086-10-84673367     E-mail:service@zkreport.org
Qingnian Chuangye Building,Baisha Rd. 200#,Changping District,Beijing,China
北京中科縱橫信息技術研究院

京ICP备0911250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