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纵横信息技术研究院
首頁 | 研究分析 | 專題視野 | 中科視點 | 中國視點 | 區域視點 國際視點 | 英文視點| 國際法規 | 國內法規 | 數據中心 | 熱點下載 |  簡體切換
搜索:通過此功能可以快速搜索本站內容.
關鍵字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中科視點 >> 國際視點

美國將互聯網模式引入智能電網前景可期
北京中科縱橫信息技術研究院      中科視點       時間:2011-2-11

美國將互聯網模式引入智能電網前景可期
        最近,美國國內針對智能電網建設項目的質疑不斷增多。例如,建設費用遠遠超過最初的預算、消費者抱怨家庭內安裝了智能電錶反而使電費支出增多等。
        但是,僅根據這些報道,就認為“美國智能電網項目開展不利”尚為時過早。實際上,如果你能夠到當地親自參觀美國智能電網建設項目,從火熱的場景與重視的程度,就可以看出美國希望在能源領域把握如同其在互聯網領域那樣的霸權。
        互聯網萌芽階段,不斷受到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的扶持,通過民間組織互聯網工程任務組(IETF)將新技術不斷標準化,營建了一系列體系框架,並基於此促進高科技企業積極參與,在短短的時間內將其影響力擴大到了全世界範圍。美國互聯網產業之所以如此成功快速發展並長期掌握主導權,主要是“美國政府強有力的扶持”、“技術的標準化”、“新成員的紛紛參與加速市場形成”等三點原因。實際上,美國智能電網項目建設也正在發生著同樣的事情。
        首先,“美國政府強有力的扶持”。2009年2月奧巴馬政府成立之後不久即通過的《美國復蘇與再投資法(ARRA)》,並推出787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其中有45億美元專用于扶持智能電網的發展。
        除了直接投資之外,美國政府還出臺了購買太陽能光伏系統與電動汽車以及建築節能改建的補貼與減免稅等一系列智能電網相關的財政補貼政策。
        不僅在財政上,基礎研究方面也有來自美國政府的強有力扶持。例如,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與俄亥俄州的巴特爾研究院等都在美國政府的支持下對智能電網項目進行著大規模研發。
        其次,“技術的標準化”。以美國商務部下屬的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NIST)為主,研究了智能電網的互操作性與網絡安全等各項技術標準。
        目前為止已經提出75項標準。其中25項已經於2010年1月確定。這25項標準包括了智能電錶與家用電器可進行雙向無線通信的ZigBee技術的智能能源規範。此外,2010年9月2日還公佈了《網絡安全指南(初版)》。此外,種種跡象顯示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現在仍在快速推進標準化工作。
        第三,“新成員紛紛參與加速市場形成”,而且其中的“新成員”主要是IT企業與高科技企業。智能電網建設項目的主力軍表面上是電力公司或者地方政府。但是,實際主導“智能化”的卻是在世界各地擁有眾多分支機搆的大型IT企業、在特定領域內擁有核心技術的高科技企業。這些美國企業或機構無一不擁有強大的全球業務分部。
        例如,從事IT咨詢業務的美國埃森哲公司承擔了科羅拉多州博爾德智能電網試點項目“智能電網城市”與荷蘭阿姆斯特丹、日本橫濱智能城市項目的項目管理;美國IBM公司打著“智慧地球”的旗幟在世界各地的主要城市提供智能城市咨詢與IT服務,在日本,日本IBM參與了日本北九州市的智能城市項目。
        高科技企業方面,最著名的是美國銀泉網絡公司。成立於2002年的這家公司主要為電力公司提供面向智能電網的高級電錶架構(AMI)搭建與運用的解決方案。該公司具有美國矽谷的Google風險投資公司與全球首屈一指的頂級風險投資機構美國凱鵬華盈(KPCB)公司等多個大型投資公司的股份。
        該公司的執行副總裁兼首席營銷官埃裏克稱,“電力公司現在就有必要建設智能電網。數千萬部智能電錶的安裝需要五年時間。”美國加州能源巨頭太平洋燃氣和電力公司(PG&E)就是該公司的客戶。PG&E已經在加州北部部署了大約700萬部智能電錶,預計在2012年前完成對服務區域內所有消費者的安裝工作。此外,美國銀泉網絡公司還為加拿大與澳大利亞提供了AMI解決方案。
        

打印】【關閉
上一篇:
PIMCO:日本或遭遇債務危機導致日元急劇貶值
下一篇:
2025年德國汽車貿易
網站推薦:
 國家信息中心 國務院發展 研究中心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發改委 中國科學院 中國海關 國家統計局 中國財政部 中國檢察院
關于我們 | 聯繫我們 | 訂購流程 | 付款方式 | 免責聲明 | 友情鏈接| 誠聘英才
Copyright: Chinese Science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086-10-84675230    FAX:0086-10-84673367     E-mail:service@zkreport.org
Qingnian Chuangye Building,Baisha Rd. 200#,Changping District,Beijing,China
北京中科縱橫信息技術研究院

京ICP备0911250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