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經濟體復蘇:有陽光也有陰影 與此前幾年的年會相比,正在達沃斯舉辦的世界經濟論壇顯示出更多樂觀情緒,對未來增長更有信心。但不少商業領袖和學者認為,影響全球經濟復蘇的問題依然大量存在,包括新興經濟體與發達經濟體復蘇速度的不一,將使得新興經濟體不得不回到依賴出口的老路;一些國家實施緊縮政策可能增加復蘇停滯甚至出現再次衰退的風險;新興經濟體的企業擔心通脹加劇影響未來成長等等。 樂觀情緒洋溢 與會的商業領袖和經濟學家對於全球經濟的樂觀程度,高於2007年達沃斯論壇(金融危機之前)以來的任何時候。 審計及咨詢公司普華永道的最新調查報告也佐證了這一點。該報告顯示,在全球各地1201名首席執行官中,48%的人表示對自己企業未來12個月的增長前景“非常有信心”。同時,88%的首席執行官表示,他們至少對前景“有一些信心”。這遠遠高於2009年或雷曼兄弟剛剛破產後的比例,當時全球只有21%的首席執行官“非常有信心”。 這種樂觀情緒主要來源於對新興經濟體未來發展前景的看好。倫敦經濟政治學院院長霍華德•戴維斯表示,新興經濟體未來幾年的前景要好得多,因為“他們在金融危機期間沒有受到太大損害,因此週期性復蘇的基礎更為穩健”。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弗雷德•伯格斯滕也相信,從更長期來講,新興經濟體的更快增長也是可持續的。 通脹問題最頭疼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顧問朱民在經濟辯論會開幕致辭中首次提出“三速”復蘇的說法:新興經濟體2011年將增長6%以上,美國將增長3%,而歐元區將增長2%以下。討論中,很多經濟學家認可“全球經濟今年將呈現‘三速’復蘇態勢”的說法。 但正是這種“三速”復蘇態勢可能會導致一些問題。朱民表示,這種格局的危險在於,美國消費增長可能讓新興經濟體重返“舊的正常模式”,依賴出口拉動型增長;而對新興市場經濟體來說,“關鍵考驗是它們的重心能否繼續轉向內需。” 新興經濟體是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的希望所在,但它們目前正處於一個兩難困境:是冒危及穩定的風險容忍通脹滋長,還是冒經濟發展受阻風險堅決加息?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各國決策者與企業領袖將探討各種途徑,來保證新興經濟體在保持增長動力的同時不致引發通脹失控。 不過,迄今來看,發展中國家大多很不願意加息,因利率提高會吸引更多資本流入,推高本幣幣值,使出口競爭力受損。正因為如此,人們益發擔憂新興經濟體在應對通脹方面可能反應遲滯。法國興業銀行全球經濟研究主管馬庫森說:“目前存在這樣一種風險:因為對通脹反應遲滯,通脹逐步紮根,隨之而來的第二輪效應會帶來更具破壞力的後果——對新興經濟體和其他國家都是如此。” 中國和印度的企業一直受益於國內經濟強勁成長,這令西方企業羡慕不已,但現在這些企業擔心通脹失控將會損害其未來成長。印度輪胎製造商ApoloTyres公司的董事長在論壇上表示:“原材料占我們業務成本的一大部分,油價高企且天然橡膠價格飆漲,買原油就像買黃金一樣昂貴。” 被寄望將世界經濟帶上復蘇快車道的新興經濟體如果因通脹而發展停滯,世界經濟復蘇無疑會又蒙上一層陰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