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纵横信息技术研究院
首頁 | 研究分析 | 專題視野 | 中科視點 | 中國視點 | 區域視點 國際視點 | 英文視點| 國際法規 | 國內法規 | 數據中心 | 熱點下載 |  簡體切換
搜索:通過此功能可以快速搜索本站內容.
關鍵字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中科視點 >> 數據中心

2011年家裝業將呈現四大主流行趨勢
北京中科縱橫信息技術研究院      中科視點       時間:2011-1-28

2011年家裝業將呈現四大主流行趨勢
        隨著城市居民生活步伐的加快以及生活品質的提升,人們對家居環境越來越重視,從過去注重價格、實用性到如今追求個性、舒適、健康、環保,大眾的消費行為愈發理性。如今,對美好家[最新消息 價格 戶型 點評]居生活的嚮往,對高質量家居品位的不懈追求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2011年,家裝將呈現出哪些流行趨勢?
        趨勢一:簡約風格成主流
        由於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加快,生活壓力增大,因此簡約舒適的家居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追捧。業內專家預測,2011年簡約風格將成為家裝設計的主流。簡約風格能減少材料的使用,實現環保家裝,可以有效控制裝修成本,並使家居生活更加輕鬆明快。
        但是,過於簡約的家居會不會顯得單調?簡約家居如何能實現不同風格?這必將成為2011年家裝設計師們需要解決的問題。其實,簡約而不簡單,這樣才能體現出設計師的奇思妙想。比如,油紙傘改造成燈具,既能實現溫馨的照明,又不需要奢華的水晶燈裝飾;開放式廚房去掉了櫃體隔斷,既顯得空間增大,又便於更好地進行溝通。
        趨勢二:重裝飾輕裝修
        現在的消費者與前兩年的家裝心態不同,不再喜歡固化的裝修風格,比較喜歡展現有個性的東西,因此,更多的消費者覺得裝飾品比裝修更為重要,它可以使居室氣氛變得自然、和諧。隨著輕裝修、重裝飾潮流的興起,2011年,軟裝配飾將成為家裝行業最炙手可熱的關鍵詞,是未來家裝行業發展的新方向。
        軟裝配飾可以根據居室空間的大小、形狀,消費者的生活習慣以及興趣愛好、自身經濟情況,從整體上綜合策劃裝飾設計方案,從而體現出消費者的個性品位,避免了“千家一面”。如果消費者覺得現在的家裝風格太陳舊或過時了,不必花很多錢重新裝修,只需要花點心思改變一下傢具、窗簾、裝飾品、日用品等,就能對家居起到畫龍點睛的美化作用,同時避免了大動干戈,其實也是一種環保行為。
        趨勢三:注重天然材質的飾材
        環保是傳統的家裝理念,但內容包羅萬象,2011年家裝觀念、模式、風格等都有新趨勢,為傳統的環保潮流貼上了新標簽。
        據一份家裝消費調查報告顯示,家裝主力人群為21歲至40歲,這些年輕消費者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強,在觀念上比上一輩更為理性,因而,對環保的重視程度更高。可以說,綠色生活已成為時尚寵兒。這些家裝主力消費人群在2011年將更傾向於選購實木地板、價格便宜的鐵床、鋼木布藝沙發、玻璃塑料桌椅等,並且在購買前會要求廠商或裝修公司出示產品環保合格的相關證明。不僅如此,目前有40%的年輕人會在裝修完畢後,請專業檢測機構檢測室內環境是否達標。
        2011年,人們將更願意使用天然材料的家居產品,比如,越來越多的天然材質被納入衛浴空間的設計中,木材、石材、藤材等紛紛突破了不適宜製作衛浴用品的定律。免膠地板可以免膠安裝,大大提高了施工速度,除了安裝和維修方便外,更重要的是其環保性能卓越,有望成為2011年全球地板業的新發展方向。
        另外,使用純實木、不刷油漆、不加任何修飾的原生態地板,也將成為一種流行新品。
        趨勢四:第三方監理將受熱捧
        2011年,從工程建設監理中細化出來的家庭裝修監理將越來越完善,其專業化的服務會受到業主的青睞。
        現在裝修一套房子至少要3個月,許多消費者對裝修施工質量很不放心,但也只能週末或下班才有時間監督、檢查正在裝修的房屋,而且由於裝修專業性太強,很多裝修技術消費者並不清楚,很難有效地監督、檢查施工情況。於是,有不少消費者開始請一些獨立的監理公司或專業工作室對房屋裝修進行監理把關。因為是第三方,消費者更相信監理,有的消費者甚至要求第三方監理對設計、購材、施工等裝修全過程進行監管。
        因為2010年政府對樓市的宏觀調控,2011年大部分可以交付使用的樓盤都是由剛性需求的年輕人購買的,因此,在2011年第三方監理將有可能成為家裝過程中的“搶手貨”。
打印】【關閉
上一篇:
百聯股份預計2010年淨利潤增50%
下一篇:
德國預計2025年經濟零增長
網站推薦:
 國家信息中心 國務院發展 研究中心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發改委 中國科學院 中國海關 國家統計局 中國財政部 中國檢察院
關于我們 | 聯繫我們 | 訂購流程 | 付款方式 | 免責聲明 | 友情鏈接| 誠聘英才
Copyright: Chinese Science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086-10-84675230    FAX:0086-10-84673367     E-mail:service@zkreport.org
Qingnian Chuangye Building,Baisha Rd. 200#,Changping District,Beijing,China
北京中科縱橫信息技術研究院

京ICP备0911250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