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經濟步入良性增長軌道 對於包括印度在內的絕大多數新興經濟體而言,2010年人們不僅看到了令發達經濟體望塵莫及的強勁宏觀經濟復蘇,也看到了通脹壓力上升、資產泡沫膨脹以及熱錢湧動等風險的出現。作為亞洲第三大經濟體,擁有12億人口的印度經濟2011年能否保持強勁增長,又將如何應對重重風險? 經過過去一年相對全面的經濟復蘇之後,印度經濟已經進入了良性的、自我強化的增長軌道。這在未來一年將具體表現在投資者信心增加、私人消費支出增加以及私人耐用消費品生產增加;與此同時,印度經濟還將受益於主要生產型企業的高額投資計劃、私人部門的信貸需求增長以及金融機構的貸款額增加等積極因素的影響。 鑒於上述原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亞洲開發銀行(ADB)近期都提高了對印度經濟未來兩年的預期。ADB對2011年和2012年的預期分別為8.5%和8.8%,而印度央行自己公佈的這兩年預測數據均為8.5%。不過劉曉雪也強調,上述樂觀預測基於兩個基本前提:一是國際原油價格保持相對穩定;二是印度農業不會再遇到比2010年更糟的天時。 2011年印度的實際GDP增長可能會從2010年8.8%的高位回落至8%,理由有三:一是農業產出增長將趨於正常化,而較高的基數效應或將拉低增長率;二是自危機時超出正常水平的政府開支增長也將回歸正常,其對經濟的刺激作用也將隨之縮小;三是進口將受投資與私人消費增長的影響而出現上揚,進而壓縮淨出口增長,對經濟構成拖累。索納爾認為,未來一年印度經濟面臨的下行風險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資本流向的突然改變;二是投資復蘇力度不夠。與此同時,如全球經濟復蘇大幅好於預期且商品價格有所回落,則印度經濟亦有可能保持甚至超過2010年的強勁增長態勢。 圍繞人們普遍關注的印度通脹問題,與記者連線的專家看法略有差異。由於印度目前有近2億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而這部分人群對價格的變動最為敏感,甚至影響到他們的基本生存,因此通脹指數一直是影響印度經濟貨幣政策的一個關鍵性因素。此外,相對過高的通脹水平會造成印度實際匯率上升,從而損害到印度商品的國際競爭力。因此,在價格飛漲時政府的及時干預就顯得非常必要。 從印度的食品價格與非食品價格的變動趨勢來看,過去一年中食品價格的漲幅明顯高於非食品價格。從它們各自對貨幣政策的敏感度而言,非食品價格要比食品價格更為顯著地受到貨幣政策的影響。換言之,非食品價格更主要地受到來自需求方面各因素的影響,因此非食品價格的漲幅也就成為了衡量印度經濟是否過熱的一個重要指標。過去一年,印度政府已經6次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脹。劉曉雪認為,從目前的效果來說,非食品價格漲幅已經回落,因而帶動了總體通脹水平的回落。2010年10月通脹率降至8.58%,這是過去9個月來的最低水平,但食品價格漲幅在10月依然高達14.13%。考慮到農業收成與食品價格之間存在著一個時間滯後的問題,2011年正常的季風雨量、正常的糧食收成將會促使印度的食品價格漲幅回落。 考慮到上述因素,印度總理經濟委員會近期的估計是2011年印度通脹率會進一步下降,最終落在5.5%至6%之間。相比之下,索納爾認為,印度通脹率將在今年第一季度觸底,然後從上半年的6%升至下半年的7.5%以上。他同時預測,2011年印度CPI全年將平均在8.4%的水平,較2010年的11.9%有所緩和。不過索納爾同時表示,考慮到商品價格的結構性上揚以及來自需求端的通脹上揚壓力,2011年印度通脹形勢仍將保持嚴峻,預計WPI通脹率將維持升勢,全年平均年率增幅或為7.3%。由於預期通脹將持續超出印度央行設定的5.0%至5.5%的舒適區間,索納爾認為,2011年全年印度央行可能還會加息75基點,但步伐會有所放緩。其中具體步驟可能是1月份加息25基點,之後暫停加息步伐,然後在第三和第四季度再分別加息25基點。 據預測分析,未來幾個月內印度升息步伐將會放緩,因為“隨著通脹壓力的緩解,印度央行的貨幣政策也將有更大的活動空間”。她表示,由於去年8月和9月以工業生產指數衡量的印度工業增速分別降至5.5%和4.4%,雖然企業利潤和稅收繼續保持前期較高的增長水平,但已足以引起儲備銀行及相關各方就緊縮貨幣政策對經濟增長負面影響的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