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纵横信息技术研究院
 
首頁 | 研究分析 | 專題視野 | 中科視點 | 中國視點 | 區域視點 國際視點 | 英文視點| 國際法規 | 國內法規 | 數據中心 | 熱點下載 |  簡體切換
搜索:通過此功能可以快速搜索本站內容.
關鍵字
中科院王毅: “十四五”應設立碳排放總量控制體系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研究分析 >> 产业分析 >> 能源行業 >> 煤炭
【文檔標題】: 中科院王毅: “十四五”應設立碳排放總量控制體系
【搜關鍵字】:
【金牌服務】: 金牌貴賓如欲訂購該産業相關定制報告幷享受金牌服務請直接與我研究院聯繫
【聯繫電話】: 010-84675230
【公司傳真】: 010-84673367
【公司網址】: http://www.zkreport.org
【文檔介紹】
【時間:2019-4-15】

       中國能源報記者 朱妍歷經6年時間醞釀、七大試點運行,全國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下稱“碳市場”)于2017年12月宣布啓動。作爲我國應對氣候變化、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履行國際减排承諾的重要手段,全國碳市場一經亮相便受到世界矚目。
        如今1年多過去,全國碳市場建設進度如何?减碳作用幾何?近期有質疑認爲,我國煤電裝機過多影響“减碳”目標,現實狀况又是什麽樣的?帶著這些問題,本報記者專訪了一直關注此項工作的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副院長王毅。
        備受矚目
        碳市建設時間表、路綫圖尚不明晰
        在王毅看來,碳市場作爲有效降低减碳成本的經濟手段,雖得到許多專家的推崇,但在全球範圍內鮮有成功案例。也正因此,在建的中國碳市場將成爲迄今全球最大碳市場,對于應對氣候變化意義重大。“我們還需充分吸取以往教訓,明確方向和路徑,穩健起步,完善制度,不斷創新,應對風險,循序漸進地兌現承諾。”
        儘管已“跨出一大步”,王毅同時指出,建設推進的過程問題尚存——因政府應對氣候變化職能轉隸,由國家發改委劃至生態環境部主管,全國碳市場建設進展相對滯後,制度設計等基礎設施仍不完善,各利益相關方也未達成充分共識。“總體來看,碳市場建設的時間表、路綫圖和優先次序至今仍不十分明確。”
        以技術爲例,一方面,目前尚未出臺有關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管理條例、指導意見等相關制度,頂層系統設計不够清晰,利益相關方責任不明確,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具體工作的開展。另一方面,碳市場本身也需一套完整、規範的操作體系,涉及碳資産的統計核算、初始配額分配、履約及監管等各方面工作,幷要構建申報、注册、交易、結算等系統。這意味著,從宣布啓動到真正實現交易,仍需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
        “實際上,碳市場屬�一個‘人造’市場,幷非完全靠自由交易就能實現。對此,既要讓市場正常運行,也須附加相關的配套政策作爲引導,包括總量控制、碳價調控等具體措施,同時還要加快能源市場改革和提高治理能力,予以配合。” 王毅認爲,爲確保成功運行,成熟一步就應向前邁一步,不可急于求成,“即使正式運行,如何保證交易的活躍度、碳價走向及履約,也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波動可以理解
        碳市場不是快速起效的“靈丹妙藥”
        近期有質疑認爲,我國煤礦産量仍在增加、煤電裝機容量上升,導致應對氣候變化壓力加大,有可能影響“减碳”目標。
        王毅對此回應稱,能源結構轉變是一個長期過程,轉型期的消費波動是正常的,即便我國碳排放真正實現達峰後,也將經歷一個平臺期。但無論如何,通過采取煤炭消費控制等一系列措施,我國碳排放快速增長的局面實際已有初步扭轉。2018年,儘管全國煤炭消費量同比增長1%,但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比例降至59%,“這也是該比重首次降到了60%以下,說明我們的用能結構逐步完善、能源利用效率在不斷提高、碳排放强度進一步下降。”
        王毅還指出,我國對煤炭消費的控制力度從未减弱,然而作爲發展中國家,考慮到經濟社會發展、用電需求增加等因素,現階段出現的波動可以理解。
        “不應只盯著煤炭消費總量一個指標,可再生能源替代也不是僅靠簡單的價格、補貼就能解决,其涉及智能電網、儲能技術、分布式能源系統、多能互補、新能源開發等能源體系的升級改造,需要更加全面的可再生能源發展政策。”王毅提出,結構性變化還需相應的結構性創新政策作爲支撑,但可以肯定,减少煤炭消費和綠色低碳的能源結構轉變是大勢所趨,只要保持戰略定力、力度和節奏,相信我們極有可能在2030年前實現碳排放達峰的目標。”
        “總之,碳市場不是快速起效的靈丹妙藥,其建設發展涉及多部門、多行業、多區域協同配合,覆蓋社會經濟從生産到消費的全過程。而能源轉型不會一蹴而就,這是一項需要不斷完善的系統性工作。”王毅如是說。
        與能源市場相配合
        用碳排放總量替代能源總量控制
        圍繞制約,下一步工作如何開展?王毅認爲,全國碳市場建設可與能源市場協同推進,以此爲基礎,“十四五”時期可設立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取代現有的能源消費總量控制指標。
        “爲實現2030年達峰目標,未來的經濟和能源轉型路徑已基本清晰。”王毅表示,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的關鍵在于控煤,用碳排放總量控制代替能源消費總量控制,不僅可有效降低煤炭使用增量及其占比,且不限制清潔能源尤其是零碳能源的增長。同時也給地方政府更多選擇空間,在控煤和發展可再生能源之間尋求平衡,同步實現能源結構調整和綠色轉型。
        具體而言,這是一套什麽樣的制度?王毅解釋,以碳排放總量控制爲基礎,建立新階段溫室氣體减排制度,完善相應的測量報告核查體系,促進産業、能源、交通、用地結構的綠色轉型。目標制定可與國家已有能源、環境約束性指標任務的分解考核有機結合,根據潜在經濟環境發展目標進行估算,幷通過GDP增長、能耗强度、碳强度及其變化率等指標劃定碳排放總量的大致範圍,避免增加行政成本、確保政策實施效果。
        “確定目標後,根據實際情况分地區實施‘碳排放增量總量控制’和‘碳排放减量總量控制’相結合的方式。針對特定區域和行業,按照經濟發展階段、結構調整、技術升級、能源替代潜力、空氣質量和大氣污染控制要求等因素,采取分階段逐漸趨嚴的政策部署。”王毅舉例,如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處于後工業化發展階段的地區,有些已率先提出2020年前後排放達峰、煤炭消費總量負增長等目標,就可優先實施减量控制;在中西部欠發達區及“十四五”時期無法達峰的行業,排放總量仍可能繼續增長,則可采取碳排放增量總量控制。
        “初級階段,不一定立刻就要達到很高水平的量化控制。通過‘十四五’規劃,逐步向碳排放的絕對量减排過渡,尋找新思路和替代方案,爲實現2030年甚至更長遠的减碳目標打好基礎。”王毅稱。

上一篇:
下一篇:
國際能源署報告引發行業熱議——未來煤炭消費何去何從
網站推薦:
 國家信息中心 國務院發展 研究中心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發改委 中國科學院 中國海關 國家統計局 中國財政部 中國檢察院
關于我們 | 聯繫我們 | 訂購流程 | 付款方式 | 組織結構圖 | 免責聲明 | 友情鏈接| 誠聘英才
Copyright: Chinese Science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086-10-84675230    FAX:0086-10-84673367     E-mail:service@zkreport.org
Qingnian Chuangye Building,Baisha Rd. 200#,Changping District,Beijing,China
北京中科縱橫信息技術研究院

京ICP备0911250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