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纵横信息技术研究院
 
首頁 | 研究分析 | 專題視野 | 中科視點 | 中國視點 | 區域視點 國際視點 | 英文視點| 國際法規 | 國內法規 | 數據中心 | 熱點下載 |  簡體切換
搜索:通過此功能可以快速搜索本站內容.
關鍵字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中科視點 >> 區域視點

《昆明市“十三五”能源發展規劃》出臺
北京中科縱橫信息技術研究院      中科視點       時間:2016-8-24

 

從《昆明市“十三五”能源發展規劃》(下稱《規劃》)獲悉,未來幾年,昆明將充分考慮、合理安排電源、電網、油氣管網等能源基礎設施的布局,將昆明從全省能源消費中心提升爲能源樞紐中心,幷依托水、風、光等資源禀賦,帶動能源科技創新、裝備製造、新能源推廣應用和互聯網+智慧能源協調發展。

《規劃》明確,“十三五”期間,昆明將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以推進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綫,按照優化能源存量與做優能源增量,有效培育能源生産消費新模式新業態,推進全市構建以清潔低碳能源和安全高效能源爲主體的現代能源體系,充分發揮能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撑作用。《規劃》以能源保障爲基礎,科學預測“十三五”能源生産、消費情况,充分考慮、合理安排電源、電網、油氣管網等能源基礎設施的布局,將昆明從全省能源消費中心提升爲能源樞紐中心。

根據《規劃》,要以水、風、光等資源禀賦和烏東德水電站等重大項目爲依托,帶動能源科技創新、裝備製造、新能源推廣應用和互聯網+智慧能源協調發展。以清潔能源的推廣應用爲重點,低碳綠色發展爲目標,逐步優化能源消費結構,突出昆明在全省的引領作用。鼓勵發展分布式新能源,深化能源體制改革尤其是電力體制改革,積極探索城市智能電網建設,實現全市經濟社會低碳、環保、綠色發展。以能源安全運營爲主綫,通過抓安全生産,確保全市能源供給安全。

《規劃》在綜合考慮能源供需趨勢和區域能源發展態勢的基礎上,以實現能源消費與供給總體平衡爲前提,提出了昆明“十三五”能源發展目標。

能源供應方面:到2020年,全市一次能源供應能力超過3674萬噸標準煤,可滿足全市能源消費和流轉平衡的需求,其中,電力裝機要到650萬千瓦,年發電能力約爲310億千瓦時,年煤炭産量達到1065萬噸左右,年成品油供應能力達到1028萬噸左右,年天然氣供應能力不低于12.8億立方米。

能源消費方面:全市2020年的能源消費量控制在3100萬噸標準煤以內,全社會用電量335億千瓦時,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左右。

電力發展方面:“十三五”末電力裝機規模將在2015382萬千瓦的基礎上增長70.2%,達到650萬千瓦以上。其中,烏東德水電站2020年實現先期第1台機組170萬千瓦裝機的建成發電,實現年均發電量65億千瓦時;20226台機組建成投産,實現總裝機規模1020萬千瓦,實現年均發電量389億千瓦時。此外,通過風能、光伏發電、垃圾焚燒發電等,使昆明新能源發電的總裝機容量,在2020年達到320萬千瓦。

電網建設方面:使全市(含農村地區)供電可靠率達到99.85%。在主城五區核心區域,對已有的“架空綫”,要逐步改造實現電纜入地,對于新規劃建設的電網,要納入到城市地下管廊或地下管溝內,與城市道路等基礎設施一幷施工鋪設。在主城五區核心區域、政府集中辦公區域、教育院校集中區域和重點風景名勝區增加電網供電能力建設,保證新能源汽車積極、有效推廣和應用。

油氣發展方面:成品油消費目標以2014年消費量452萬噸爲基數,預測2020年全市成品油消費量約爲640萬噸。繼續加大天然氣管道建設力度,提高主城應急調峰能力。大力推廣天然氣利用,到2020年,全市天然氣供給量約爲12.8億立方米/年。

值得關注的是,《規劃》對提高清潔能源利用比重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將有計劃地啓動清潔能源對傳統能源的替代,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左右。2017年全面完成天然氣對煤氣的置換工作,到2020年,天然氣供氣能力不低于300萬立方米/日;實現城市交通運輸用能的清潔化目標,全面推進清潔能源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的使用,大幅度推進全市公共交通用車實現純電動、天然氣、電力對汽柴油的替換,合理布局全面推進充電樁、充電站、LNGCNG加氣站的建設,鼓勵加油、加氣站點合建;加大對全市有條件的建築物太陽能熱水器集熱使用的覆蓋面,提高新建城市建築應用太陽能供熱系統的使用比例,進一步提高太陽能綜合利用率及其普及率。

打印】【關閉
上一篇:
北京市科委啟動石墨烯科技創新專項(2016年-2025年)..
下一篇:
截止2020年6月30日貴州合法生産煤礦258處産能1.4億噸
網站推薦:
 國家信息中心 國務院發展 研究中心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發改委 中國科學院 中國海關 國家統計局 中國財政部 中國檢察院
關于我們 | 聯繫我們 | 訂購流程 | 付款方式 | 組織結構圖 | 免責聲明 | 友情鏈接| 誠聘英才
Copyright: Chinese Science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086-10-84675230    FAX:0086-10-84673367     E-mail:service@zkreport.org
Qingnian Chuangye Building,Baisha Rd. 200#,Changping District,Beijing,China
北京中科縱橫信息技術研究院

京ICP备0911250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