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纵横信息技术研究院
 
首頁 | 研究分析 | 專題視野 | 中科視點 | 中國視點 | 區域視點 國際視點 | 英文視點| 國際法規 | 國內法規 | 數據中心 | 熱點下載 |  簡體切換
搜索:通過此功能可以快速搜索本站內容.
關鍵字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中科視點 >> 國內法规

食品安全風險解析:關於「萊克多巴胺」的科學解讀
北京中科縱橫信息技術研究院      中科視點       時間:2016-8-9

  近日,食品安全監督抽檢發現了個別豬肉製品中檢測出萊克多巴胺。那麼,萊克多巴胺究竟是什麼物質?為什麼在牲畜飼養過程中會使用該物質?食用含有此物質的肉品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哪些傷害?國內外對此有哪些相關的法規和標準?日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佈2016年第11期《食品安全風險解析》,組織有關專家解讀「萊克多巴胺」

  一、萊克多巴胺是一種β-興奮劑類化合物,屬於第二代瘦肉精

  萊克多巴胺是一種人工合成的β-腎上腺受體激動劑(俗稱β-興奮劑)類化合物,是由美國製藥公司研究出的毒性小、代謝快的克倫特羅替代品,屬於第二代瘦肉精。因其具有調節蛋白質合成的作用,國外也稱為蛋白質再分配劑(Repartitioner),在臨床上主要用於治療支氣管哮喘、充血性心力衰竭症和肌肉萎縮症等。
  萊克多巴胺的毒性遠低於具有相同功能的其它瘦肉精添加物。常規劑量的瘦肉精類藥物可在機體內被代謝並排出體外,不會對機體造成傷害,但過量攝入萊克多巴胺,人體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中毒反應,其症狀與動物中毒症狀相似,表現為肌肉震顫、四肢麻痺、心動過速、心律失常、腹痛、肌肉疼痛、噁心眩暈等症狀,重者可引發高血壓、心臟病甚至死亡。

  二、目前世界各國對萊克多巴胺在養殖業的適用範圍的規定不盡相同

  當萊克多巴胺的使用量為臨床使用量的5~10倍時,可以增加胴體蛋白質含量、減少脂肪組織,有效提高瘦肉率和飼料利用率。目前,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制定的萊克多巴胺在豬和牛中的最高殘留量(MRL)標準均為:肌肉10μg/kg、脂肪10μg/kg、肝40μg/kg、腎90μg/kg,每日允許攝入量(ADI)為0-1μg/kg。世界各國對萊克多巴胺在養殖業適用範圍的規定不盡相同。在美國、加拿大、日本、墨西哥、巴西、澳大利亞等24個國家和地區,萊克多巴胺可作為瘦肉精被允許用於畜禽養殖,以提高動物的蛋白質含量和瘦肉率;但在歐盟、中國、俄羅斯等國家,畜牧養殖中該類藥物被全面禁止。中國台灣地區不允許使用,但允許進口使用了β-興奮劑的動物產品。

  三、我國禁止生產、銷售和在動物養殖中使用萊克多巴胺

  2002年,農業部、原衛生部、原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聯合發佈《禁止在飼料和動物飲用水中使用的藥物品種目錄》(農業部公告第176號)禁止萊克多巴胺在動物養殖中的使用。2011年12月5日,工信部、農業部、商務部、原衛生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六部委發佈聯合公告(2011年第41號),要求即日起在我國境內禁止生產和銷售萊克多巴胺。

  因此,專家建議:一是從源頭上進行把控,將肉類安全風險降至最低。畜牧養殖者應在源頭上嚴格禁止萊克多巴胺在養殖中的使用。加強對飼料生產流通過程的監控,以及對豬、牛、羊等養殖場的管理,推廣簡便、快捷、準確的檢測方法。二是監管部門加強對進口肉類產品的監管。鑒於近年來我國畜肉進口量逐年增加,監管部門應在嚴控國內肉製品質量的同時,加強對進口肉類產品藥物殘留的監督抽查,嚴禁不合格肉類產品進入我國。三是消費者要理性認識肉品的安全問題。食品藥品監管總局2014、2015年肉及肉製品的抽檢合格率為96.6%,對抽檢不合格的產品,特別是檢出萊克多巴胺的個別批次產品都要求有關單位及時採取下架等措施,同時進行追根溯源,嚴格查處。消費者應理性看待肉品安全問題,注重從正規渠道採購。同時,要關注本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公佈的抽檢結果,不要購買監管部門公佈的抽檢不合格產品。

打印】【關閉
上一篇:
《國家烟草專賣局關于全面推進創新型行業建設的意見》..
下一篇:
海關調整進口鐵礦品質檢驗監管方式
網站推薦:
 國家信息中心 國務院發展 研究中心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發改委 中國科學院 中國海關 國家統計局 中國財政部 中國檢察院
關于我們 | 聯繫我們 | 訂購流程 | 付款方式 | 組織結構圖 | 免責聲明 | 友情鏈接| 誠聘英才
Copyright: Chinese Science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086-10-84675230    FAX:0086-10-84673367     E-mail:service@zkreport.org
Qingnian Chuangye Building,Baisha Rd. 200#,Changping District,Beijing,China
北京中科縱橫信息技術研究院

京ICP备0911250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534号